facebook pixel code

lulu (喬媽)

吃出健康聰明腦

2008年01月03日
0~3歲是大腦神經發育黃金期,孩子的腦力發展與營養攝取息息相關,在此階段爹地媽咪若能提供小寶貝均衡飲食、留心幫助神經成長的營養攝取,再配合後天的教養與學習,培養出營養滿點、IQ滿分的活力寶貝絕不成問題!

營養是幼兒神經生長的原料
孩子要在零到三歲整個神經結構才慢慢成熟穩定,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小兒神經專科郭雲鼎主任表示,這時期是大腦發育很重要的階段,在零到三歲神經結構發展期如果沒有辦法獲得很好的原料去成長,神經就會受損,因此早期的營養非常重要,一旦缺乏(譬如挑食),將影響幼兒的認知與學習。

而神經系統中的髓鞘與突觸是大腦訊息傳導的重要物質,關係到學習認知的能力。若將神經比喻為一個傳導訊號、傳電的組織器官,髓鞘就像是絕緣體,是包覆訊息傳導的電線,如果髓鞘功能受損,就像傳電時發生漏電,燈就不會亮,大腦也無法接收訊息。

而隨著個體的成長,神經也會慢慢地變長,中間的聯繫需要靠突觸來做連結,這對於孩子的學習非常重要!

訓練咀嚼可強化腦力、避免挑食
為了適應忙碌、沒有時間烹調的現代父母,現在的罐裝副食品像蔬菜泥、肉泥都有額外添加孩子神經成長所需的營養素,米粉、麥粉等副食品也會直接添加在牛奶中,小朋友都直接吃罐頭泥、喝牛奶。不過,郭主任提醒家長,這都是暫時性的補充營養,若長期持續下去將沒辦法訓練孩子的咀嚼能力,以後孩子真的吃到食物的時候可能會拒絕、不喜歡吃,對他不熟悉的食物就不會去碰,其實咀嚼本身就是能幫助腦力、感覺統合的訓練,而構音、講話會牽動肌肉、舌頭的功能,應該在添加副食品時就讓寶寶慢慢訓練、培養咀嚼食物的習慣。

均衡飲食 掌握大腦發育黃金期
由於孩子的成長是持續性的,六大營養素都是生長的原料,因此在孩子零到三歲神經結構穩定期,家長如何讓營養素可以均衡分散在孩子的飲食裡,讓孩子能習慣去攝取多種營養變成一個重要的課題,郭主任指出,不是要強調給寶寶吃什麼最好,而是要有均衡飲食的觀念,像習慣速食的寶寶,綠色蔬菜、紅蘿蔔等營養素無法攝取足夠,就需要額外添加來補強。

因此,兒童副食品的添加盡量不要以單一食物為主,使寶寶沒辦法去攝取魚類蛋白、海產貝殼類的微量元素、紅蘿蔔中的維他命B群等營養素,最後孩子該補充的營養成分反而不夠。

「從前沒有添加營養素的概念,也有像愛因斯坦這麼聰明的人!」郭主任強調,現在的家長沒有很多時間去處理食物,也把孩子飲食的權利剝奪了,只好在牛奶或副食品上多添加營養,或者補充維他命、魚油等保健食品來幫助生長,但楊蕙萍營養師叮嚀,食物選擇應多樣性,即使是同類營養素也要從不同食物來源中來攝取,均衡飲食才是吃出健康聰明的關鍵!

衛生署針對1∼3歲幼童的一日飲食建議:
1.牛奶兩杯
2.蛋一個
3.豆腐三分之一塊
4.魚肉三分之一兩
5.肉類三分之一兩
6.五穀根莖類1∼1.5碗
7.油一湯匙
8.深綠、深黃蔬菜一兩
9.任一種水果三分之一∼一個

註:3.4.5可合起來吃一樣(一份),因為屬於同類蛋白質。
提醒:寶寶在三到四個月可以添加副食品,訓練咀嚼和餵食,避免營養不足。若是過敏的寶寶則到六個月後再添加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