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魚

文章分享I

2008年03月28日
 法蘭克小幼班時,示範托兒所請來感統的老師
 發現法蘭克有觸覺敏感的情形
 先到成大兒童精神科求診,當時醫生表示
 不須這麼早貼標籤,觀察到大班
 中班時,愛貝文的老師建議媽咪帶去評估
 奇美醫院的醫生認為法蘭克有一點過動的傾向
 後來遵照醫師的指示服藥∼利他能
 但在春英及金蟬老師的照顧下,大班幾乎沒有再服用
 今天在「彩虹天使教育網」http://www.rainbowlearn.net/
 看到有一個單元『過動症�專注力』中一篇主題為
 【過動兒-心多用...不是不專心】的文章

作者: Sharon(彩虹媽), 於 2008-03-18
Sharon彩虹媽說:由於非常贊同張醫師的觀點及做法,所以想將這篇文章轉載上來,大家一定要仔細閱讀喔。本文轉載自聯合報╱記者彭芸芳

「他不是不專心,他是同時可以專心很多事。」署立新竹醫院小兒科醫師張寶玲常在門診勸慰過動兒的家長,不要太擔心,也不一定要服藥。她能如此感同身受,因為她本身就是個過動兒,且妥善運用「不專心」的能力,常能「順便」幫病人檢查出其他的毛病。

家長見張寶玲忙於聽診、詢問、開處方或做檢查,不知道其實她「一心多用」,即使家長只主訴「小孩不停咳嗽」,她早已把小病童從頭到腳、從皮膚到內臟都全部檢查一遍了。她說:「我的眼睛好像是照相式的記憶,在看到人的一剎那間,就先拍起來,然後再像翻相片一樣打開來看。」連家長沒注意到的大小毛病,她都一眼瀏覽到了。

曾經有個小男孩常鬧肚子痛,看了多次腸胃科,連難過的胃鏡也照了,都檢查不出毛病,但張寶玲發揮過動精神,順便做多樣檢查,判斷男童的根本原因是氣喘,夜間喘到橫隔膜都痛了,也因此解決了他的腹痛問題。

另有個小女孩,媽媽帶她要看感冒,張寶玲同樣從頭到腳看一遍,懷疑小孩有生長遲緩的問題,檢查結果證實她的細胞確實有缺陷。

台大醫學系畢業的張寶玲說,從小就發現自己沒辦法只專心做一件事,但家長和老師都要求小孩專心,所以她就想辦法讓自己可以同時做很多事,才不會覺得無聊而搗蛋,例如邊聽課、邊抄筆記、邊偷看教室裡的蚊子,老師說中文時,就用英文做筆記,說英文就記成中文;在家常邊做數學題、邊聽音樂、邊畫畫還邊吃零食,「不是我厲害,是必須這樣才能專心」。

因為把不專心妥善運用,轉化成能同時專心很多事,她考進台大電機系後,畫複雜的電路圖如魚得水,後來為陪同學插班醫學系,自己竟也考上了,「等唸到小兒科才知道,原來我是過動兒」。

她和另位同樣成績優異的女生是好友,兩人都很過動,一起聊天時的跳躍式談話,因主題變來變去,常讓旁人霧煞煞;她雖眼睛看著對方,手上的筆卻不時寫寫畫畫,「我不是不注意,是通通都很注意」。

媽咪內心頗有感觸
 從法蘭克上小一以來
 專心一直是媽咪強調的
 但是有時候發現法蘭克寫功課時會出現神遊
 不一會兒又開始動筆
 後來想想,作功課放點音樂也不錯
 就這樣法蘭克邊寫邊聽,有時候會邊哼
 卻沒有受到影響,還是把該完成的作完
 
 這篇文章是當醫生的主角善用了”心多用”的特質
 所以,如果把這個特質加以發揮出來
 過動兒一心多用…不是不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