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智媽咪

一起散步去,發現不一樣的世界

2009年01月19日
散步,讓孩子覺察自己與環境

有父母喜歡在散步時指出狗屎垃圾,來個公德心「機會教育」一下;
有父母告訴孩子,農夫說腳印是最好的肥料,禪師說行 走就是在為大地母親按摩;
也有父母提醒孩子觀察自己在散步中的心跳、呼吸,和流汗、吹風的感受。
無論如何,父母只要 樂於散步,就是在引導孩子享受散步,
他們會自己去發現許多大人早已視而不見的東西,
同時回贈父母一種彷彿得到「新眼 睛」的喜悅。

記得孩子4歲那年突然酷好設計「形象標誌」,
廚房的、玩具箱的、午睡時間的……,畫了滿滿一本,
追溯原因是,之前我們 曾在國外定點小住,花好多時間在旅店和火車站間走路,
從他第一次在路邊問出「那是郵局標誌」後,就開始描繪沿街所見
便利商店、圖書館、銀行、神社……的標誌,有些我根本沒注意到。
這經驗提醒我,若搭車快速來去,那條街可能就只是模 糊的過道而已,
是散步其間讓生活細節在孩子心目中一一鮮明起來。

散步,讓親子找到共處的節奏

散步也不一定非得要有什麼「用處」,親子一同小小漫遊,本身就是無 盡快樂。
牽孩子的手時,感受到一份全心託付,那是神秘的親情交流;
而放手任他奔跑時,也分享了新生命的踴躍。

不管是爸媽耐性等待孩子的駐足,還是孩子嘗試配合父母的步伐,對彼此都是學習相處的機會。
常看到有些年輕父母帶幼兒出門散步,要不是緊抓著孩子的手,就是一定 要死盯在孩子後面,
然後又因深怕孩子跌倒受傷,不時喊叫這個危險那 個小心,
雖然一定要死盯在孩子後面,然後又因深怕孩子跌倒受傷,不
時喊叫這個危險那個小心,雖然一直激勵孩子要勇敢 向前走,
但頻頻回頭張望的孩子卻裹足不前了。設
身處地站在孩子立場,偶爾父母先走在他看得到的地方,也許反倒更能鼓 舞他前行。
倒不是建議散步時必須把孩子拋在後頭,只是說父母留心什麼往往會引導孩子注意力的方向,
太過認真緊張反而 可能壞了孩子散步的興致。
所以帶幼兒散步首先得選個自己熟悉也放心的環境,這樣才會輕鬆一點吧。

散步,是一段段幸福的旅程

與孩子一起散步是單純的彼此陪伴,也是親子間「攜手合作」完成的一段段旅程,
那時光看似平淡無奇,但在匆忙歲月中其 實彌足珍貴,
孩子不會永遠一聽到「走,散步去!」就拉著父母搶出門,這階段極其短暫、稍縱即逝。
要是有父母因自己不愛走路,老是塞卡通片打發幼兒呆在室內,
那麼他一定不知道自己正錯過多麼美好的幸福時光。
只要穿上一雙好走的便鞋,親子散步不必花費也無須特別裝備,在散步的過程中也在引領孩子體會平淡知「足」的簡單快樂 。
雙足其實不只是「交通工具」而已,它佔人身一半,
光腳掌就約有五十塊骨骼、六十個關節、四十條肌肉、兩百多條韌帶 ,
行走能運動全身,幫助發育,還會影響頭腦、心情。
古今中外哲學家、文學家、科學家多是忠實不渝的「散步者」。


~~以上摘錄自2008年11月號學前教育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