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多多的媽

恐懼的反射行為

2008年01月13日
(轉寄文章)
攻擊體現出一種個人與生俱來的天性。一些父母不願對他們的孩子承認這點。同時,這種本能並不必然就具有破壞性。孩子像任何一種生物,試圖保衛自己的意願、目標以及領土,這是理所當然的。我們可以肯定,攻擊是一種本能而並非僅僅是由外部條件和影響而造成的結果。這種本能由激素引起。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兩種不同的激素種類也會導致兩種不同的攻擊類型。攻擊的第一種類型來自於人類的狩獵衝動。這種攻擊的意義和目的是進攻和殺戮,這是一種主動的攻擊,傾向於首先採取行動。第二種類型的攻擊是另一種激素類型,它主要用於防守。人們可以認為這是一種消極的進攻,它激勵人們保衛自己的領土,保衛自己的財產和生活,保衛家人,甚至是保衛自己的觀點。當你感受到來自外界的刺激,比如說威脅,這就像病毒一樣,激勵著你。一旦刺激消失,攻擊也會逐漸消退。
  那種積極的、卓有成效的攻擊本能是以成功為目的,因達到目的並且獲得戰利品而得到滿足。另一種防禦性的攻擊則在威脅消失後自動消退。

  無論出於何種動機,目的性行為一旦啟動,如果遭到外界阻止,無疑會引發攻擊。如果孩子想要碰什麼東西,卻被母親阻止。那麼他的反應就已經帶有攻擊性。他大聲哭喊,拚命反抗。這在換尿布的時候常常發生。嬰兒的目的性活動妨礙了母親的動作。也可以說是她阻礙了嬰兒的活動。這個年齡的孩子會用哭喊來表現這種被歸類為攻擊性的行為,這是他們在這個階段唯一具有攻擊性的抗議手段了。以後有一天他也會試著去打他的母親,因為他的行為受到了母親的阻止。

  在這裡阻止目的性行為的還包括,讓孩子停止遊戲去吃飯。事先沒有詢問就打斷他正在做的事,這必然引起他的攻擊。當丈夫以及妻子忙到一半被打斷時,他們的反應也同樣會如此。因為孩子總是很主動,所以他們的攻擊衝動更頻繁以及更快速地被激活。這在孩子之間也產生著同樣重要的作用。比如說,哥哥正用積木搭個塔,弟弟經過的時候把哥哥的心血都給毀了。

  幼兒把一隻玩具鴨子拖在身後,並且無論到哪,他都拖著它。當他拖不動它時,毫無疑問他的反應會帶有攻擊性,他開始哭泣,因為他的活動慾望遭到了阻止。成年人對這種現象司空見慣,比如當他們的車進了死胡同或者被別人超車時,其結果必然是攻擊。所以成年人應該能夠認識到這一現象,不要簡單地去中斷孩子的某種活動。他們應該尊重孩子的意見。即使是孩子,也可以與他們達成協議。孩子也是人,也具有和大人一樣的權利。比如說,應該這樣宣佈吃飯時間:我們約定,你應該盡快過來吃飯。這是預先給出警告,允許孩子自己去結束正在做的事情。

  如果我們因為可能是危險的而打斷孩子正在做的事情,那麼我們必須接受孩子的攻擊反應。

  在這裡,我們把攻擊作為一種對於目的性行為被打斷的本能反應。如果攻擊無濟於事,而我又別無選擇,那就會引起挫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