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duen

彩虹媽回覆

2007年06月06日
如果我說10個醫生8個會要你給小孩吃藥
你會不會先有心理準備

要跟老師跟醫生抗衡說不給孩子吃藥
是需要很大的決心的
有很多的家長堅持不住還是給孩子服藥了
雖然明知藥物對孩子的副作用很大
但是外在的壓力其實更大

所以我必須說
做家長的要先有決心
首先就是要判斷清楚
小孩到底是真的有過動症
或是只是因為學習環境
或是只是因為沒有受過訓練
或是只是因為飲食上的偏差

我通常都會先問網上的家長一個問題
小孩平常吃些什麼喝些什麼
再來我會問小孩在什麼樣的幼稚園上學
幼稚園裡面學些什麼

如果以上的回答都"過關"的話
才會去考慮是不是跟過動症有關

我們都不希望孩子被誤判
如果你知道國內外被誤判為過動症的病例高達百分之五十的話
應該就可以明白爲什麼我會先問那些問題囉^^

在我的書上有一大段落寫的是過動跟專注力
如果你手上有的話
希望在你帶小孩去做檢測前可以先翻一下
真的希望能對你有一些幫助(心理上的也好^^)

-----------------------------------------------------------
恩恩媽媽回答~
醫師和教師都以他們自身的觀點來考量事情
對他們而言我們的孩子可能僅只是一個病患或者是一位學生
服藥後如果有效果
醫師的醫療行為即可得到肯定(醫院還可向健保局請領藥費)
且孩子「變乖」後教師在帶班時可以「省麻煩」
可是 他們都不會告訴孩子的父母
服藥後可能帶給孩子許多可知和未知的的副作用
服藥原本應當是萬不得已後的的最後抉擇
可是在目前的環境和趨勢下
服藥似乎變成醫師和教師給父母和孩子的首要建議

或許 如果換成是他們的孩子要服藥的話
他們會變的較三思而後行吧
而不會動不動就說「找醫師開藥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