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duen

如何做個稱職的父母

2007年10月19日
親職教育專題演講  
講題:「如何做個稱職的父母。」 主講人:鍾思嘉教授

  校長、各位家長各位老師,很高興來到這個優美環境的學校,我們都知道一個環境對孩子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優美的環境可以培養出好的學生。我喜歡以講故事的方式並在描述過程中舉實際的例子如跟你們家裹的情形略同証明他不是虛構的,那表示你並不孤獨,我是鼓勵各位成為一個稱職的父母。

  現在報章雜誌談的青少年IQ及EQ的問題,我們談情緒問題,EQ是情緒能力,簡稱做人能力,智商很高,升學考試很好,不一定很有成就,他的成就只有反映20%其他是EQ.簡言之是做人處事的能力。

  怎樣培養孩子EQ呢?首先必須談談父母親的問題:

一、你常對孩子發脾氣嗎?這是我們今天所要探討的問題:

(一)情緒問題:不管孩子行為如何,只要不聽話就生氣。你讓我很生氣使我很不高興,但是你有沒有想到孩子給我們刺激我們就什麼反映。生氣的權力,情緒的權力在你自已,父母親需要一個很高EQ(情緒能力)孩子很有創造力所以孩子常常出招,明槍易躲暗箭難防,最後萬箭穿心,所以天天生氣。你必須去思考沒有人讓你生氣,如果你要培養孩子EQ你要孩子從你身上學到沒有人讓我生氣,最重要的是我自己決定我自己情緒的權力。

(二)很多情緒問題探討什麼?為什麼生氣?在孩子的教育中你生氣,你先輸,所以我們不要生氣。孩子的行為讓我很生氣,其實中間通過一個想法通常我們沒有去想,為什麼生氣?什麼理由讓我生氣就像自動化思考,處理自己的情緒應思考,我們要改變自己的想法,你會生氣心中有幾種想法:(1)嚴重、不幸、憂慮,從沒想到一個良好的行為是慢慢形成,一個不良行為是慢慢改變的。孩子的長大像是電波一樣不是直線、不是走正軌而是脫軌的。孩子的成長想必是從錯誤中學習,從事物中成長,父母應該容許孩子有時間、空間、來學習。孩子不聽話是正常的,你不要生氣,只能說我不喜歡,但不要認為是非常嚴重不幸的行為。(2)我應該、我必須:孩子不聽話,父母就教導他糾正他,應該怎樣、必須怎樣、非怎麼樣,你就會生氣,這壓力太大了,所以請原諒我要說「你不要做一個成功的父母」因為他們不是真正為著孩子的教育,只是要證明給別人看重視面子沒重視孩子。所以希望你們要做一個稱職、愉快的父母親。(3)我不能我無法:孩子不聽話我不能忍受,不能接受這種行為,我無法……。這也是沒有EQ沒有彈性甚麼都不能接受。「退一步海闊天空,讓三分心平氣和」孩子犯錯沒甚麼了不起,他是正常的情形,孩子是慢慢學習的,在教育過程中好的越來越多,壞的越少這是他的學習用心。(4)自責內疚:孩子不聽話父母都是自責、開始生氣,其實孩子長大想法改變、情緒改變、反映不同。

二、你了解孩子嗎?

(一)身心發展的差距:孩子身心發展的差距,生理早熟二到三年,心理晚熟三到五年。

(二)孩子情緒變化:情緒特微有三:

1.起因不明:依據醫學與生理學研究,通常因荷爾蒙因素,生理影響心理就會這種情形,自己都無法控制,不知原因做父母何忍苛責他,大家放寬心一點。

2.反應直接:喜怒哀樂形之於色,反應直接衝動。

3.負向情緒較多因心裏有需求、慾望、想法、但不願說出,說出父母親也不會接受,如孩子提情緒問題時做父母不要有拒絕的態度以免與孩子不能溝通。

(三)自我認同和社會認同的危機:

1.自我認同:孩子自十二、三歲時慢慢漸進自我了解,對未來的前途想法,做很多的憧憬。做父母有機會幫助孩子自我了解如性向、興趣、能力‥‥多聽孩子的想法。

2.社會認同:孩子社會認同、人際關係的重心,由父母、老師轉到同儕、我們可用朋友的角度,立場和孩子溝通。

三、親職溝通之道:

(一)描述孩子的身體語言:表情、動作即身體語言:看其臉色表情動作把它描述出來。

(二)邀請:不要用逼供、「邀請」我願意聽聽看你能不能告訴我。

(三)等待:要有耐性等待他述說原委。

(四)沉默:有一段沉默時間各自做自己的事緩和情緒。

(五)傾聽:願意陳說時傾聽其述說,如不願意說再邀請、等待、沉默‥反覆方式來溝通。用教訓的方式孩子很難接受,並用朋友的立場與其溝通傾聽其心聲,如需孩子聽話,父母必須先練習傾聽孩子的話。傾聽「是專注的聽」要有技巧,如點頭微笑等等‥。傾聽有淨化作用。

1.身體語言表達:

ヾ技巧:眼神不斷注視他ゝ點頭:表示接納尊重,但不等於贊同ゞ微笑:放鬆前傾。只要心裡專注則所有動作均可做出。

2.重述:重述對方的話幫助他澄清其感受。重述他的話一定要以問號結束。

3.改句子:用我了解的意思,再用我的話來說,猜測他,要有淨化作用。

4.舉例:參考舉例引導孩子說

5.摘要:不鼓勵打斷孩子的話,但孩子話越說越多為幫助整理孩子的思想與情感必須打斷孩子的話摘要大意說出。

6.引導:ヾ電腦式,很簡單的話如「哼」…ゝ多說開放式句子少說關閉式句子。

7、8.勸導、建設:問題在那裡給予建議及勸導。

以上ヾ-い剛開始父母話少孩子話多讓其傾吐完,平靜下來以後孩子就比較容易接受你的勸導與建設。

(六)同理心:不是批評與指責,同理心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感同身受之意。

1.反映:把孩子的感覺說出來。

2.接納:我了解我知道孩子的感覺。

3.討論:與孩子討論,用什麼方法改善進步,這種情形反映、接納要反反覆覆的做到淨化作用,再來討論改善進步

四、結論:

  以上這些都需要時間與經驗的累積,我誠懇衷心的建議父母,親情可用這個方式開始進行。現在這個社會中有太多孩子真正要注意他們的個性、情緒的問題,成績的好壞並不重要,成績好的學生都很勢力、自私自利、很功利主義、成績不好的學生比較有禮貌、重感情,會感激感恩,一個人的成就我們發現能力再強IQ再高EQ不好不能與別人合作,相處,不能情緒穩定,沒有克服困難的毅力,基本上是不會成功的。我們培養孩子的EQ從現在開始為時不晚必須不斷的「邀請」他把你的關懷傳達出去這樣才能成為一個稱職的父母親,不要培養一個讀書的機器,要的是身心健康的孩子,高EQ的孩子。祝福你們,謝謝你們的傾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