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綠豆萌芽成"豆芽菜"

改正寶寶的特殊癖好

2008年11月19日
改正寶寶的特殊癖好

許多孩子愛亂摸媽媽的乳房,成了小小「鹹豬手」;有些孩子則喜歡咬棉被,成了家裡的「棉被蟲」。想要改正這些小毛病的父母請照過來!

別做寶寶的安撫奶嘴
兒童的心理活動是以享樂為原則,當孩子表現出任何需求的時候,都是從此原則出發,如要求得不到滿足,就會哭鬧。家長應瞭解孩子的心理特點,給予適當的滿足或順其自然地讓孩子哭一哭;千萬不要孩子一哭,就讓他喝奶或扔給他一些他常用的東西,讓他把焦慮和不安轉移到某件物品或某種行?上去發洩,這會使孩子對某件物品或某種行為產生依賴感,久而久之就養成習慣。
孩子壞習慣的養成,大多是由於家長不理解孩子的心理和行?特點,而以?嬰兒是無意識的,所以根本不糾正他們的行?,這才造成了孩子日後的種種惡習。孩子習慣摸媽媽的乳房、咬被子或啃紗布等等,起初都是在尋找安全感時,因為父母的錯誤引導,才促使他將焦慮轉移到這些物品和重複的行為上去。

正面引導從基礎改善
解鈴還需繫鈴人,只要家長用正面的方法對孩子多加鼓勵,「鹹豬手」和「棉被蟲」的毛病就能改掉!
從醫學的專業角度來說,一般醫生會用兩種方法治療孩子的過度依戀情節,一種叫做「衝擊療法」,是用一次?制剝奪的方法,讓孩子完全擺脫壞習慣。不過,鄭教授並不建議家長用「衝擊療法」,而是用另一種「基礎改善」的治療方法:透過家長對孩子正面引導,讓孩子漸漸改掉壞習慣;例如,給孩子講述跟「成長」、「獨立」有關的小故事;訓練孩子獨睡;鼓勵孩子多參加集體活動;每天確保孩子適當的運動量,使孩子上床後就可以安穩入睡等等。
鄭教授特別提醒各位家長:儘量不要對孩子進行「不能摸!」或「不能咬被子」等就事論事的說教,這樣非但不能發揮「改善」的效果,還會「?化」孩子對習慣的意識,使糾正的過程變得更加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