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綠豆萌芽成"豆芽菜"

另眼相看: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可喜嗎?2011-8-11 20:02 作者:洪致翔 46

2011年08月12日
另眼相看: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可喜嗎?2011-8-11 20:02 作者:洪致翔 46

加入書籤:

■洪致翔
「有教無類」雖是許多教師朗朗上口的教育原則,但許多基層教師內心真正渴望的是「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他們想像中的「英才」學生通常有下列特質:學習能力強、領悟力高、能舉一反三、學習意願高。當英才型學生出現在自己任教的班級,往往會讓教師充滿教學成就感,然而這類學生的表現果真是教師的教學成果嗎?

英才型學生的優良表現或成就,若非源於天賦,則多半來自於其自身經驗,以及在學校之外的學習場合所累積的習練成果。教師無須付出太多努力,學生就可以有不差的表現,何來成就可言?由此角度來看,即便「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又何須沾沾自喜?

英才畢竟是少數,大部分的學生不是英才,經常面臨各種學習困境:有些學生悟性不高,不得要領;有些學生學習意願高,但卻囫圇吞棗,淪為死讀書;有些學生聰明,但卻懶於學習、甚至抗拒學習……。面對種種學習困境,教師的反應往往是氣餒,甚至責怪。但教育的成就感,不正來自於偕同學生克服種種學習困境?

說起面對困境,大概很難有教師面臨的挑戰會比海倫凱勒的教師蘇利文更嚴苛。蘇利文是海倫凱勒的教師。海倫凱勒19個月大時,罹患急性腦炎以致失明失聰,因此,童年時期,海倫凱勒幾乎無法與外界溝通、鎮日亂發脾氣。

一個失明失聰者,幾乎無法溝通,遑論接受教育。為使海倫凱勒能與外界溝通,蘇利文教導海倫凱勒使用語言。但由於海倫凱勒失聰失明,蘇利文以手指在海倫凱勒手上寫字,教導海倫凱勒認字。海倫凱勒就在沒有聲音與影像的刺激下,以觸覺學習語言。海倫凱勒就讀大學時,也都是藉蘇利文之手進行閱讀。所以海倫凱勒能克服失聰失明的殘缺,於24歲時取得哈佛大學文學博士學位,成為第一位盲人博士。若非蘇利文,海倫凱勒這個名字注定埋沒在歷史的角落無人聞問,是蘇利文的堅持造就海倫凱勒奇蹟般的人生。

絕大多數基層教師面對的學生,其學習困境的棘手程度幾乎無法和海倫凱勒相提並論,但許多教師面對學生的問題時,卻往往因為「學生表現不如預期」(姑且不論教師所預期是否合理)而萌生挫折感,進而放棄教育、改變學生的機會。「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對於教師而言,究竟是展現教學能力的機會?還是縱容自己不思如何克服困境的理由?值得我們深思。
(文教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