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Angel

視知覺的發展與遊戲訓練

2006年01月23日
視知覺的發展與遊戲訓練
擦亮靈魂之窗--


作者/張雅晴

前言
眼睛是靈魂之窗,從我們每天早上一張開眼睛,陽光射入眼底的剎那,我們的眼睛就開始不停的看這個世界。在孩子的世界中,他們清澈的眼中到底看到了什麼,每個父母親可能都會好奇吧!尤其是當您發現他眼中找尋的東西和您想像中的不一樣,便不禁強烈的懷疑起孩子是不是有視覺上的問題。例如:「有做過視力檢查,醫生說沒問題,卻不知道孩子看到多少」、「怎麼一般小孩喜歡看的卡通或玩具,我的孩子卻沒什麼反應」、「喜歡的東西,一看到眼睛會發亮,只看自己想看的,其他都裝作沒看到,或分心馬上跑掉」、「似乎常找不到東西」、「花很多時間在陪伴孩子畫圖及簡單閱讀上,卻產生很大的挫折」,針對上述的情形,是否曾經出現在您孩子身上而困擾不已呢?
這就跟我們接下來要談的視覺應用能力,也就是「視知覺」有關。什麼是視知覺?它和視力有什麼不同?對於幼兒的學習又有什麼影響?在本文中都將為讀者做簡單的說明。

視力V.S視知覺
視力
視力在整個視覺功能來說,指視覺接收器官構造是否發育良好、傳導路徑是否有缺陷,從光線通過眼球,運用眼睛周邊的小肌肉轉動眼睛並控制水晶體聚焦,接著通過視覺通道,傳達到視神經、大腦相關皮質等一連串的接收過程。除了要能看得清楚、眼睛能跟著物品轉動,更需要將光線明暗、物品顏色形狀準確的接收、雙眼並用產生良好視野及立體感。(圖一、眼球構造與傳導路徑)

孩子眼中的世界和我們一樣嗎?是不是和我們看到的一樣繽紛多彩,還是模糊不清呢?一般來說,嬰兒在出生一週左右就能注意到約0.25公分的黑白相間線條(圖二),並且對人的興趣遠大於物品;因視神經才剛發育,傳導訊息的速度不夠快,因此動作反應也比較慢。到八個月大至一歲孩童的視力約為0.2,就可以媲美近視卻沒戴眼鏡的成人。但同樣的由於眼球內的錐狀細胞和以及大腦的視覺皮質並未完全成熟,因此在顏色、深度判斷上則不如成人敏銳。一般來說,要到快五歲的孩童才有標準1.0的視力。(見表一)

視知覺
視知覺則是更進一步的從眼球接收器官到視覺刺激後,一路傳導到大腦接收和辨識的過程,包含視覺刺激擷取、組織視覺訊息,最後做出適當的反應。因此,視知覺包含了視覺接收的基本要素,也包含了視覺認知兩大部分。簡單來說,看見了、察覺到了光和物體的存在,是與視覺接收好不好有關;但了解看到的東西是什麼、有沒有意義、大腦怎麼做解釋,是屬於較高層的視覺認知的部分。

表一、重要的視知覺發展里程碑(請見附表)Download file

視知覺的分類
接下來,我們要更詳細的區分視知覺有哪些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