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Angel

如何做個激發孩子潛能的稱職父母(上)

2010年10月09日
如何做個激發孩子潛能的稱職父母(上)

新竹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教授 孟瑛如

960625

父母良好的教養是兒童發展與將來成就的良好基礎。故而父母要重視親職教育,才能充分激發孩子的發展潛能。「親職」顧名思義是指父母的職份,「親職教育」則是強調父母親如何自我教育以利教導子女的歷程,為培養父母親教育子女的能力,以形成其適當職份的教育。一般父母可以透過有關親職教育的書籍或是教育輔導等親職教育活動來增進為人父母的效能。對學校而言,家長在親職教育中所扮演的角色為資源的提供者與活動的支持者;對家庭而言,家長藉由親職教育活動的參與,有助於家庭中親子之間的互動。親職教育的實施分為兩大部分,一為觀念上要有正確認知與價值觀,二為作法上要有適性的教養方式與輔導策略。也就是給予子女合理的期望,激發其成就動機,不限制其發展方向。培養孩子明白受教育的目的、接納自我已做最好的自己、享受學習以終生學習、提出問題即自行尋求解答的思考能力,這樣的能力會讓他一生受用不盡。所以在如何開發孩子的潛能上,我們可以分以下四部份來討論,本次先討論教育的目的與學習態度兩部分,下一期再接著討論接納自我與思考力訓練:

(一)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幸福的人

在教育上提到教育的目的即牽涉到教育哲學的問題,也就是我們為何要送孩子到學校?我們的目的何在?依台灣現今義務教育普及率幾達百分之百的情形,可能我們每一個人皆送孩子上學,但卻從未深思,我們送孩子上學的目的何在?有的父母會說:「因為大家都上學,所以他一定要上學,不然會很奇怪!」有的父母會說:「讓他學一技之長啊!以後才可以養活自己!」更甚至我聽過:「因為比保母費便宜,所以他一定要到學校!」「我要上班,不然她要去哪裡?」若是問孩子自己為何要到學校,多數孩子是一臉茫然,覺得我問了一個世界最奇怪的問題,不如問蘇軾稱王維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或是五胡十六國是哪十六國等問題有深度,有的孩子會覺得這是一個可笑的問題而回答我:「當然是爸爸媽媽送我來的!」「不上學會變笨!」然而孩子們由托兒所至博士,可能要花25-27年,幾近人生的三分之一時間在學校,卻不知目的何在?這不是更值得深思嗎?學教育的人會說得較富哲理:「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去除獸性,發揚人性,亦即去除感性,發揚理性。」「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學習社會的共同遊戲規則,以成為守規則的遊戲參與者。」

然而以特教人的觀點來說,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教育的主體是學習者,而非教養策略、課程進度、環境設備、多元教材或是班級經營,故而對學習者本身而言,適性就是好 。所以我總覺得教育的目的是要讓我們的孩子成為一個幸福的人。幸福是一種感覺,在對照與主觀,在擁有、失去與擁有的過程中,我們體會什麼是幸福!會說:「睡到自然醒真好!」的人一定是常常覺得睡眠不足的人,會說:「想要的東西就能得到」的人可能常常需求不能滿足或是經失掉自己非常渴望的東西,會說「平安就是福」的人也一定曾經歷現實生活的驚滔駭浪。所以幸福可以以三個層次來論:1.能自我控制:能控制日常生活中自己想掌握的部份,所以許多身障生幸福感會較低,例如:注意力缺陷過動症的孩子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而不可得;2.能做好決定:有足夠的智慧去判斷並做出好的決定;3.能自我負責:做出決定並執行,能自行為結果負責。故而以一個普通例子來論,如果我們想買房子,我們有能力自我控制時間、精力、交通等去看房子,是一種幸福;看房子的時候有足夠智慧判斷房子好壞與是否適合自己,是一種幸福;決定買以後有足夠金錢支付或因應貸款,更是一種幸福。要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擁有屬於自己的時間、空間及選擇的權利,藉由不斷的選擇與知識經驗的累積去學習何謂好的決定,分析利弊後尊重其決定以培養其承擔責任的能力。

開發孩子學習潛能的目的,不在於讓他進入名校或是功成名就,而在於學習潛能的被開發使其人生擁有更多選擇機會;明白自己潛能中的優勢可以更有自信和能力面對問題;明白自己潛能中的不足能以更實際、理性的態度解決問題 。

(二)享受學習的生活態度

這裡所謂的享受學習,非僅止於熱愛學校的學習,而是生活中處處皆學問,培養享受學習的生活態度。在農業經濟的年代,生活範圍是侷促與規律的,人們過的是線性人生,按照年齡發展的線性階段,二十幾歲之前便應完成學業,接著便是結婚、生子、置產等依序進行,若是錯失某一階段(例如:未結婚)、階段重置(例如:再婚)或錯放(例如:四十歲才想唸書)皆會承受社會壓力,所以多數人都是一輩子呆在同一區域,娶或嫁一人,做同一份職業。然而現今在世界是扁的,每一人皆須與世界的人共同競爭的概念下,我們已處於知識經濟的年代,人們過的是C型人生,在C的上面畫上許多橫軸,我們的每一階段皆有可能重覆進行,所以可能會有數次婚姻、不同年齡的入學經驗、不同的 工作,而在資訊科技是以近乎六個月為一周期的發展型態下,生活型態的變革更是日益加劇,故而終生學習的態度已是人人必須,所以若能從小培養享受學習的生活態度,會使孩子終生受用不盡。

我們要明白孩子的學習風格雖是天生的,有的孩子會事先規劃,有的孩子總是要拖到最後一刻;有的孩子在學習上是越夜越美麗,有的孩子則是九點一到就自動昏迷在床。但學習態度卻是可教導的,我們可分三方面來培養孩子的學習態度:

1.探索自我學習管道:

在以往講求單一IQ,每一個人皆被要求用制式化方法去學習,而有所謂的正確的與錯誤的學習方法。在現今講求多元智能的年代,沒有所謂的對與錯,而只有所謂的好與壞,在不妨礙別人的情形下,適合自己的即是好,所以有的孩子適合操作學習,有的適合用聽覺學習,有的適合用視覺學習,例如:有的孩子要一步驟一步驟實際做一次,有的需反覆講解,有的則須採圖解的方式。我們可以藉由日常生活的觀察,詢問孩子剛用什麼方法學會這些事情輔佐以學習理論,協助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管道。尤其若能順應其先天的學習風格去做學習態度的指導,必然更能在事半功倍的情形下協助孩子建立屬於自己的學習管道,有了良好的學習管道才能充分享受學習的樂趣。

2.善用學習輔具:

我常想如果古靈精怪的孫悟空活在資訊科技發達,網路無遠弗屆的現代,他應該不會陪著唐三藏辛苦的西天取經,而只會輕鬆的上網路搜尋與下載相關經書。有好的學習輔具會讓孩子在學習上更有效率,學習層面更廣。電腦與網路是現今孩子應用最普遍的學習輔具,許多家長對電腦較無疑慮,然對網路則持較負面的態度,其實網路如能善用,已是現代孩子的學習利器。台北市少年輔導委員會於民國九十年時即已針對青少年的網路使用提出「二要、三不」的宣言:

a.家長要「多關心放心」:關心子女使用網路的情形、對於子女正當使用網路能多放心。

b.親子之間要「約法三章」:約定如何正當使用網路。

c.「不沉迷」:從事網路活動時,不沉迷其中而影響功課或身體健康。

d.「不露像」:運用網路聊天或交友時,「不暴露」自己相貌及隱私資料。

e.「不私下交往」:運用網路交友以不私下交往為原則,以保護自己與家人。

3.良好閱讀習慣:

現今的世界是我們站在知識巨人的肩膀上前進,打開每一本書如同打開知識的窗,如同閱讀別人的人生,如同擁抱不同的經驗,也如同掌握成功的鑰匙。大多數人都知道閱讀習慣培養對孩子的重要性,所以我常遇到家長問:「要怎麼樣才能讓我的孩子愛看書呢?」我覺得家長自己能享受閱讀樂趣,家中有各式各樣的書,要孩子不喜歡閱讀也難,但若家長自己並不閱讀,而只單靠訂閱國語日報或是小牛頓等,要求孩子每天讀幾頁並詢問心得,則要孩子喜歡閱讀也難!所以閱讀環境的營造是很重要的,有了好的閱讀習慣與態度,孩子便容易養成學習即生活。我曾經接觸過ㄧ個奇妙的個案,他是一位出身單親低收入家庭經鑑定的識字障礙孩子,通常識字障礙的孩子是極厭惡閱讀的,受限先天資賦的他卻極愛聽各種有聲書,並與我們分享感想,見到他認真想讓大家聽懂他由剛剛的聽覺閱讀活動中所得到的樂趣時,我總是無法克制的感動!但直到我見到他那擔任臨時工的父親,要他不准壓著報紙,因為上面有字;要他將資源班中每本書放好,因為書有生命;跟他擠在資源班角落,試圖花兩人之力去弄懂亞森羅蘋的故事時,我明白他那出身卑微,不能給孩子物質好生活的父親,正在營造珍貴的閱讀環境,一點一滴改變孩子的生活!


摘錄自

孟瑛如(2007):如何做個激發孩子潛能的稱職父母(上)。園區生活,112,78-80。

資料來源

http://tw.classf0001.urlifelinks.com/css000000040660/cm4k-1229652312-1585-747.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