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Angel

數數1~10教學方案設計

2010年10月12日
數數1~10教學方案設計(99年8月13日)
●學前特殊教育
文�黃明煌、張菁吟
  數數是一般幼兒成長必須學習且在生活中重要的基本能力,對特殊兒童來說更是如此。有些智能障礙學生在學習數數上,常出現漏數或唱數不完整等情形,學習效果始終不佳。以下分享筆者教導「數數1∼10」的單元教案設計:

教學內容

  1計數具體物多樣化:
在具體物學習數的概念方面,可以準備三至四種不一樣的計數物,讓學生比較有興趣進行長期的學習課程。特教班老師也可以向普通班老師索取一些教具情境圖,以增加教學效果。

  2結合生活化情境學習:
一般學習數數時,大多會讓學生用畫圈圈的方式進行半具體或抽象學習。建議也可以讓學生在實際生活情境中,幫忙分發或點收東西。例如:中午用餐時,安排值日生制度,分配湯裡的魚丸給同學。

  3學習單設計多樣化:
可參考市面上販售的學習單或練習本,讓學生完成不一樣的學習內容。例如:以往大都以畫圈圈學習半具體數數觀念,建議可使用不同大小的圓形標籤貼紙或蓋印章,除了可訓練學生精細動作,也可刺激視覺感官學習。

  4增加操作學習時間:
「數」是抽象的概念,須在具體物的操作中建構概念。對抽象、理解不佳的特殊兒童來說,操作練習更加重要,必須多練習,才能將「具體──半具體──抽象」的觀念完全轉換。

教學技巧

  1加強獨立練習:
剛開始學生學習不穩定時,老師從旁協助,之後漸次減少協助,讓學生自行完成時間增多。不管在學校學習或回家作業的完成,學生即使練習失敗,也要讓他知道錯在哪裡,下次教學時再給予小提示,有助於能力的養成。

  2反覆練習:
特殊兒童學習能力不佳,在技能學習上需要更多時間練習。所謂「熟能生巧」,練習或過度練習,對特殊兒童的學習是必須的。

  3適當的回饋與修正:
「增強」對學生的學習是一大誘因,一開始可多使用學生喜愛的增強物(糖果、餅乾或貼紙),再逐漸改以讓學生知道自己是做得很棒才會得到增強物。至於錯誤的修正,不一定要直接告訴答案,以暗示或協助方式引導學生知道自己的錯誤所在,讓他從錯誤中學習。

  4循序漸進的準則:
一節課呈現太多教學內容,會讓學生吸收不來,甚至造成反效果,尤其是自信心不佳的學生。教學前應先確定好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以免學生學習壓力過大。務必等學生達到教學目標後,再進行下一個教學進度。

  5教學生活化:
特殊兒童在學習上欠缺「類化」能力,而生活中「數」的概念比比皆是。在課堂學習之餘,儘量在日常生活中以既有的題材,讓學生以學得的概念與能力作複習,比如:「小鳳,你幫老師數一數,現在桶子裡有幾顆球?」

  6納入多元評量觀念:
不局限於紙上作業,口頭回答或實際情境操作都可以列入評量方式。多元評量不僅可以訓練特殊兒童類化或學習遷移的能力,也可以激發潛能。

  7運用電腦輔助教學:
是特殊學生未來學習的趨勢及方向。不僅可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提供反覆練習的機會。

  很多特殊孩子回到家後,缺少複習與練習機會,導致在校習得的能力無法維持長久。因此,導師應多加強家長幫助孩子課後複習的觀念與執行,讓學生在熟悉的環境中學習,他的遷移(類化)能力會提升很多,能力的維持時間也會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