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Dawa

懷舊

2008年06月07日



【補日記】

「我們去四四南村吧!」總是對眷村文化多所關心,
透過眷村文化連結到幼時成長環境的爸爸這樣說。

孩子們哪會對眷村感興趣,但爸爸希望介紹孩子們看到與他童年生活類似的環境,
我們還是前往走走探探。

爸爸對孩子說:「照片中的婆婆說,颱風來時,要動用三、四個大人,
把門頂住。」對於颱風天躲在家裡看電視、啃乾糧的孩子,應該是很難想像吧!

我看見了與自己同歲數的一塊錢。

經過整理的眷村,失卻了原風貌,爸爸覺得可惜了些,
看著過去用的鐵熨斗,木板床,舊電視,很多兒時回憶開始如跑馬燈般的閃過。

或許是有了些歲數,「懷舊」的畫面常常會閃進腦海。
小時住在台大附近的宿舍,台大是我們的後花園,
常會「斜」騎著大人的腳踏車,悠游學海,
傅鐘下、醉月湖常看見我們小小的身影穿梭其間。
(個兒小,坐著搆不著腳踏板,只好一條腿穿過橫桿,斜著騎,也要上路)

宿舍分布呈圓形狀,中間是一棟約有百來坪的日式建築,
客廳右下方有小小通道可通往明亮通風的地下室,
廳堂正門口對著圓形花圃,這兒也是我們小孩玩躲迷藏的好地方。
房子前廳是一大片綠格玻璃窗,很喜歡透過玻璃望向這戶人家。
這是房東住的居所,我們常和房東家的小孩一起在前廳及他們的房間秘密基地∼地下室戲耍。

圍繞在主建築物四周的一間間宿舍,出租給有緣人,
大多是租給單身學生,也有老兵租住,只能放一張單人床,
一張書桌,一張椅子,一個塑膠衣廚吧!
只有我們跟大伯母是以「一家人」借住。
我們租的那間大一些,還可以放兩張木板雙人床,
剩下的扣去櫥櫃,電視櫃,還可以放張桌子打麻將,
母親偶爾會和來探訪的兄弟姊妹、朋友們打打麻將。
月租1400元。

大伯母家是奇葩,五個人,睡在不到4坪的長方形「房間」∼
應該說是架高的儲物間。

廁所?! 喔!對,公用廁所距離我們家門約15公尺,
廁所兼倉庫使用,堆滿不知是何人放置的雜物。
如廁對我來說是一大考驗,尤其是半夜想上廁所時,
那寒毛立起是每回都會來報到,
摸黑上廁所之外,還常有巴掌大的蜘蛛會來偷窺,
老鼠、蟑螂、蜈蚣、蚯蚓...也常常不請自來。
只比馬桶高一些的我,又不敢摸壁攀爬,
常擔心會不會掉進便所裡。
現在想想,或許因為有這些經驗,所以自己還挺適應露營生活。

至於洗澡之處,就在媽媽和大伯母合開的小小自助餐店的廚房後方一小塊正方石地上解決,木板圍著,熱水燒滾,倒在鐵盆內,就成了天然的溫泉區。

最愉快的事是,只要嗓門一開,一吆喝就是十幾個孩子,聚集巷口,
玩起過五關、青草綠、踢罐子等遊戲,從來不怕沒伴玩,除非自己不想玩。

最喜歡門前的那棵桑樹,桑樹前,常掛著我們一家的衣物,
被太陽曬過的衣服,暖暖的味道,至今都很懷念。

桑樹再過去就是圍牆,大孩子可以從這翻過,直接到馬路邊的人行道。
我們念的銘傳國小就在宿舍旁邊,上課鐘響起,才出門也不會遲到。
不過或許就是因為住的近,常誤判時間。

到學校前,會經過憲兵隊、穿過斑馬線,路過我們最喜歡的售票亭,
一間小小正方亭裡,商品琳瑯滿目,最喜歡買外圈包著細砂糖的彩色糖果,
老闆熟練的撕下電話簿的紙折成三角形,把糖果放進去,
直到滿溢出來的畫面,也在腦海裡浮現,
跟現在包裝精美的糖果相比,這仍然是我最愛的包裝方式。

小時候的我,很羨慕房東主人的一對孩子,覺得他們真是住在天堂,
緊鄰其廚房旁的「我們家」是個下雨會漏水,冬天冷得發抖,
夏天悶熱的簡陋之家。時值今日已成家為母的我回想起來,
小小宿舍裡擠著一家人的五味雜陳回憶,真是訴說不盡。

而孩子的爸爸總也會在經過花蓮老家宿舍時,與我們分享他的兒時回憶,
最記得他說,以前的宿舍比鄰而居,一間挨著一間,矮小的圍牆,
就是兩家的分界線。常會看見自家身後有黑影飛過,不是小偷,
而是一群想繞近路,到前面田梗玩耍的頑皮小孩,當然其中也有爸爸的身影。

一代一代的成長環境不同,對於爺爺奶奶們,六歲就要煮飯、帶小孩,
上山砍柴、揹著比自己高的木柴回家;走上一小時的路,
就為了唸書的一些成長經歷。我們也只能努力想像。

「苦難的日子,未必只有悲哀,有時更是砥礪自己不畏挫折的基石。」


孩子們或許對「四四南村」不感興趣,
但很愛聽我們說起自己過往的成長事件,
不知道,長大後的他們,會記得童年時哪個部分,
再繼續用無限懷舊口吻,細數自己的成長歷程,跟他們的孩子分享。
我想在花蓮和爺爺奶奶一起共度寒暑假的生活記憶,是他們一定會提起的吧!

孩子們,今年暑假,希望你們累積更多花蓮的回憶在心裡。
好好的玩一個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