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stone118

看兵馬俑.簡單隨記

2007年05月30日


關於看展覽,我的勤奮向學程度絕對比不上幾位我很佩服的朋友,例如在展場細讀內容時體力毅力過人的 diana、堅持要先讓孩子做功課再去看展以免學無所獲的萬等等,只能戲稱自己為隨興派。 :D

可能是我喜歡以<享受優良娛樂>的態度走進任何展覽館吧,對我這類隨興派來說,展覽、演出等各類靜態或動態的藝術活動,還是當下陶冶性情、放鬆身心的重要管道,知識性倒不是我所重視的。

想到我對朱光潛一段論讀書的文字不怎麼認同,大概就可窺知我對於<知識>的態度了。 :D

針對「無目的的閱讀�自由自在的閱讀」,朱光潛先講了這種閱讀有利的面向:
「一年之中可以時而習天文,時而研究蜜蜂,時而讀莎士比亞。在旁人認為重要而自己不感興趣的書都一概置之不理。......它的好處在使讀書成為樂事,對於一時興到的著作可以深入,久而久之,可以養成一種不平凡的思路與胸襟。」

接著,他又指出了問題:
「它的壞處在使讀者泛濫而無所歸宿,缺乏專門研究所必需的『經院式』的系統訓練,產生畸形的發展,對於某一方面知識過於重視,對於另一方面知識可以很蒙昧。」--摘自〈談讀書〉

對上述文字,我的反應是:「由於我實在無法理解『泛濫而無所歸宿』有什麼問題(誰規定知識一定要有所歸宿?!),而「『經院式』的系統訓練」對人類來說又有什麼絕對的必要性(若讀書者都去追求什麼經院式的系統訓練,那才叫畸形的發展吧!),所以當然不會認同朱光潛的這段話。」

看得出來我務博雜而無經院之脾。 ^_^ 所以說讀書、看展之事,類同其他人生大小事,均為一人一款、各有其味。



2000年和這次看兵馬俑展,都一樣地覺得:這個展欣賞起來讓人感到非常愉快,因為它主題明確,展覽設計良好,除了展覽本身提供足夠知識讓觀者建立基礎概念(如果觀者的興趣只到看展為止,他也可以得到清晰的概念),也足夠引起好奇或有意深入者,繼續進一步探究的熱情。

記得上一次到歷史博物館看特展,是去年暑假期間的玩具展。那個展讓我看得有些索然無味,除了主題讓我不太感興趣(原先猜測是小孩都會很感興趣的主題,所以才帶兒子去看),整個瀏覽下來,我覺得我會傾向於替該展取一個「孩童器用角度之西班牙卡塔隆尼亞地區常民生活展」之類的名稱;總之我覺得它的內容不怎麼精彩、也不夠豐富,標題與內容的關連度也很低。對於一個普通觀眾來說,首先我不太關心西班牙某地區的生活樣態,其次內容相對來說是單薄的、啟發性很低的,所以對那個展覽的整體感受就是:失望。

當然,這種失望絕對與我事先不做展覽研究的<壞習慣>有關,這就是隨興派必須自行承擔的風險。

幸而兵馬俑就像秦朝歷史一樣激動人心,精彩過癮。即使是很有節制的展出量,也已經清楚勾勒出展覽主題本身的特出性。總之,讓我和小孩想都不必想、就非常直覺及自然地,感到每一幅解說板都一定要唸一唸讀一讀,跟眼前展出的實物做個比對,才能心滿意足!這種什麼都不必多說就很能吸引人的質地,所謂「主題本身的強大張力+策展者的清晰思維與良好執行能力」,正好是我會忍不住一再讚美的<好展覽的品質>。 ^_^

所以說,雖然只在展場裏待了一個半小時(包括十五分鐘在紀念品店),但今天看展的經驗真是愉快非凡呀。


stone
2007/5/31 Thu 隨記一點普通感想

●●

(如果有不記就不好玩的,晚點繼續來寫。)

這種小型展覽的好處是:大約一個半小時,就可以把展場所有列出的資料都看個仔細了(包括當場唸給小孩聽所有牆上的字)。當然,若要更仔細,也許還可看看我們沒看的小電影,及場中一道螢幕牆播放的國家地理頻道還是 Discovery 拍的兵馬俑影片。

再仔細一點的,就回家讀一讀導覽手冊囉!

其實一個好的展覽,所需要的基本質素應該是:觀眾把場內每一樣東西和每一片解說板都讀過看過之後,就要對展覽內容有相當清楚的概念大綱了才成。這樣才稱得上是夠好的展覽設計。所以我該做的比對是:找時間讀一讀導覽手冊,看其中有沒有還會令我意外的「新」資料。


stone
2007/5/30 Wed 6:28am 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