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stone118

一個教養小測驗的結果

2008年04月20日
剛剛看到我在 4/20 留了底下的紀錄。我忘了是在哪個網站或電子報中看到有這麼一個「親子關係或教養風格」的小測驗,就去做了;因為覺得它所列出的結果還蠻像我家的實際情況,但該網頁不給人存檔或拷貝,所以就只好自己把底下內容打字下來囉。先留在這裏,以後需要時還可再來參考參考。

08/5/19 Mon 9:52am 記



耐心把底下全部文字看一遍,發覺該測驗應該是給「有學前年紀之小孩」的父母做的;提出的建議應該是針對約五歲(三到六吧)小孩的家長。不過,還是可以參考啦,尤其測驗結果對我這個家長的描述、及提出建議之道的第一及第二項,我看對我來說是頗受用的。

5/19 Mon 11:04am

●●●

2008/4/20 Sun 12:52 noon

探索學習型寶貝--

這類型的孩子反應及理解的能力還不錯,但有時會很愛自己作主,甚至有唱反調的行為。常常喜歡去尋求獨立,嘗試錯誤的遊戲行為可能會比較多,但通常還是有團體的概念及行為控制的能力。他們的遊戲能力不錯,但還是需要大人被動的幫他們建立規範,常常選擇性的接受指導和選擇自己想要學的才有明顯的遊戲動機。有時讓人感覺滿有同理心的,但有時又要花長一點的時間去找到適當的方法表達情緒,學習發展上是要探索並適當引導的孩子。


親情直覺式媽咪--

此類型的媽咪有時會在傳統教養的觀念及民主教養的作法中拔河,不想太放任孩子造成家庭及遊戲規則太過鬆散,但有時又覺得孩子不該受到這麼多限制要適性發展。但這樣管教上的矛盾跟衝突現象,容易造成家裡秩序較為紊亂及家庭活動缺乏協調性。媽咪對於孩子的要求或許常有回應,但同時對孩子也沒什麼要求及目標。這樣的媽咪對孩子有時會用強迫的方式去控制行為,但隨著孩子適應力及認知的成長,媽咪會發現強迫的程度可能要不斷加強,或會遇到孩子發展出更多的策略來讓媽咪妥協讓步。親子間存在有包容、同理、愛及分享,但不是很穩定的雙向親子關係。



親子互動模式建議

1.媽咪應給孩子更豐富的生活及學習環境,讓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有更多的表達機會。

2.媽咪和孩子通常都是平行式的相處,媽咪及孩子能充分的理解對方的重要性,不過因為成長中的孩子會有很多的試探及挑戰,媽咪想要更和諧的相處就需要在遊戲前訂好規範,與孩子溝通,而不是在遊戲過程中才制定規則,這樣無助於孩子發展行為控制能力。

3.媽咪在遊戲行為中的介入可以站在鼓勵者的角色,在安全的環境下大膽放手讓孩子去接觸更多的新事物,不要表現出太多的擔心或協助過多,孩子的能力比你想的還棒。

4.媽咪寶貝的溝通應該是雙向溝通的,互相傾聽彼此的需要及不滿,孩子夠大時,與他分享內心的感動及說出不一樣的感覺,有助於提升更進一步的親子關係。

5.媽咪要多利用說理與溝通來訂定管教策略,違反規則時,停止手邊所有的遊戲與孩子做分享,並讓孩子自己說出哪裡做錯了,原先的規則是什麼。孩子較大了,可以讓他自己說出該如何改進才會讓人喜歡,環境中所有教養的人態度要一致。

6.媽咪寶貝應該常常把愛說出來,把關心說出來,媽媽跟孩子都要日積月累的養成這種習慣。

7.跟著孩子主動思考,引導加入更多的團體及獲得更多的遊戲經驗,讓日常生活的獨立自主外,也漸漸養成思考的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