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stone118

搬家反省

2008年06月28日


真了不起,這兩天回憶起太多我沒記得的小時候的事(我因為「選擇性注意力不足」--這多謝青老師的精確診斷名詞啊--,自己覺得很好玩,就是:聽過看過的東西,若選擇沒聽到沒看到、那就是沒聽到沒看到。但我眼力比較好,一目十行過目雖然就忘,不過看起來是比較多讀過的東西都存在記憶庫,有需要或有線索出現時,就開始自動檢索記憶庫,並促迫我去找輔助資訊如上網搜尋等、來驗證自己的記憶;同時也幫助神經迴路順利勾連出相關事件、印象或文字式載體),一想起為什麼我眼鏡那麼常壞,就開始<檢索>我小時怎麼個過動法,不是啦、好動法。

於是就發現我是會整天玩個不停才回家睡覺。(不過玩什麼倒還沒完全想起。我記得我會跑去溪裏抓魚蝦,探附近小山的山路,騎腳踏車到處遊逛,晚上到石管局草坪廣場學打拳,跟男生玩殺刀,打躲避球,挖土蓋水壩,等等)


(但我覺得我耳力也很不錯啦,比如一個人的聲音我通常聽過三次左右,再聽到就認得出是誰,所以經常經過我先生房間時聽到他的電視播的新聞,就會隨口問:XX 又在說什麼?令他以為我當天「已經」看過新聞播報。比如同一曲子的不同演奏版本,我很容易分辨得出來,還常因而耐性不足的毛病發作,對於聽到的不是我喜歡的版本還會發脾氣。比如搖滾歌手的個別特殊嗓音,我也會<刻印>得頗深,他們的不同音質通常是我決定喜不喜歡該歌手的第一要件,歌詞寫得好不好、編曲夠不夠呈現出他受的音樂教育是否紮實,倒還其次。 08/6/28 Sat 4:16am 補)


這兩天自己覺得好笑的是,我老是<忘記>做事情是會消耗�需要「具體時間」的,比如整理書,雖然腦筋裡很清楚家裡哪一區的書要怎麼歸類整理,但會忘記實際整理它們(包括搬出來分類、擦乾淨灰塵、照適合綁成一落的順序排放好),就是會花時間的。

才會造成滿腦子以為「別急啦,會很快」,實際做之後才發現快的是時間。也就是說,想法可以千分之一秒就完成,但「動作」是物理性的,物理性的事物則是時間性的;這樣的物理必然性,是一定會需要時間過程來實現的。

我搞翻譯也是一樣啦,因為常常自信滿滿或<即使有挑戰也覺得不是太難,而且沒挑戰就根本不好玩>,所以會害好朋友們一直提醒我趕快動工、我卻不動如山;到最後做完,我都會記錄每一件譯工花了我多少時間(這樣才能估出若按小時計價,我可以怎麼為自己開價)。像這次禮拜三 due 的這一件,真正開始利用對方公司自行開發的輔助軟體、填入我的翻譯文字後(那真是聰明非凡的超小型軟體--相較於世界上最「大宗」的兩大 CAT 翻譯電腦輔助軟體而言--,可見該公司一定有聰明非凡的腦袋!所以我更喜歡幫他們做),直到做完,實際工時約五小時(包括譯到當場才會知道該再去查一查資料的查資料時間)。

這五小時包括很多<熟悉化>的時間,因為是第一次做汽車硬體(維修程序)的翻譯,等於剛入這一小行;所以本來就要花很多時間讓它變成我<感覺能上手>。

就是說:當我讀那篇資料時,信心滿滿覺得三小時就夠了(是不是因為注意力不足,所以會「自動忽略」其實我自己很清楚的、必要花費的「熟悉化」的時間?)。但實際執行時,卻一定得至少多出額外的兩小時,除了先搞清楚輔助軟體的基本功能外,還要查詢及試著熟悉這一主題範疇的習慣用字及說法。

搬家也是一樣啦,而且是比翻譯更<物理化>的工作,我卻老是忽略�忘記實際執行所必要花費的時間。才會搞得 6/27 這一趟,被搬家領班嫌得要命(但我真感謝他教養很好,沒有把值得當場翻臉罵我的話罵出來)。

所以禮拜六不能回龍潭啦,真的要在家確實完成打包,而且還要去新家先把已搬去的再小做整理才行。禮拜天則當然是搬家�定位。所以禮拜一早上弄完什麼拆機移機最後打掃等等之後,我才有可能讓自己<有臉>回龍潭看我爸啦。

stone
2008/6/28 Sat 3:28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