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stone118

混了五個半小時的小學同學會

2008年10月04日


我是不是太不社會化了啊,竟然以為同學會就是要準時,卻忘了世界上好像所有的<餐會>都會 delay。所以這麼準時、中午十二點整抵達,卻換來無所是事地在魚池和廁所、餐桌和櫃台之間的閒晃,所以就順便跟大老闆陳伯伯陳媽媽閒聊問候一番。我看到這兩位很福氣的老人,一來是看起來實在跟三十年前的印象沒差(就是頭髮多白了一些而已),二來偷偷想到七八年前雖然他們唯一的兒子意外身亡,但至少現在還有兩個女兒分頭掌管兩家大店面。誰能說不是福氣呢?(我嫂嫂的名言:「你沒發現男性的死亡率遠高於女性嗎?」--when she commented the death counts of our childhood neighbors.)

坐在門口椅子上看不斷流進店裡的人客,嗯,看起來老老中中小小的每個都<面相頗善>,沒有兇眉豎目滿臉橫肉型的,有點為陳甄感到高興。

一個一個點名,看誰會跟我一樣守時(好像沒有吧?!)。等到有點餓了(懶得看時間,估計那時已經快十二點半吧),就大大方方地准許小孩先買一瓶門口攤子賣的彈珠汽水,又買了兩球叭卜。等攤子老闆慢慢 set up 好他的棉花糖機器,胖胖生化女博士同學來了;她ㄌㄟ胖胖果然不是沒道理,一停好車、很生意人(她在工研院做過好一陣子產�學兩界之間類似牽合業務的工作)習性地先跟賣茶的老闆及三位男同學問候幾句,就直接跑來問我兒子要不要吃棉花糖。其實還不是她自己想吃嗎,哈哈。結果她買了兩支棉花糖,逗弄大家每人都撕幾片雲來吃;等我兒子忍不住拆了阿姨送他的那支,還是繼續大人小孩一同分享。

這樣一搞果然有點小小止饑,哈哈。

然後不知幾點了大家終於移步到每次都用的那個大隔間裡圍著大圓桌坐下吃飯。吃吃吃,聊聊聊,跟陸續遲到的同學問候問候問候。

(奇怪了為什麼大家都可以心安理得吃飯遲到,只有我會傻傻地坐在大門口幫老闆看人客面相啊?! :D )

搞了半天我終於確定今天是幹麼來著:原來是石小今年九十週年校慶。據說唸過敝校一學期的馬總統也會來致個詞還是什麼的。陳甄同學不只被現任校長抓去當校友委員,還被抓去做英語兼課老師(哈哈,怎麼跟我一樣),不過她好像是教低年級;她還興高彩烈地說校慶(10/18)那天她要帶小朋友(還是獨唱?)上台唱「Country Road」哩,真好玩。(差點衝口而出:我可以跟你一起去唱ㄟ!可又想到什麼慶什麼堵車的,我哪有可能勤快到真出席參加啊,所以沒多這個嘴)

所以ㄌㄟ身為校友委員,她就請大家來吃飯,然後請大家為母校捐款。吃完飯她拿了一本感謝狀來,捐錢者一一開立感謝狀;我本來是不想捐的啦,想想我兒子好歹也已經經歷過兩個小學了,我好像都還沒捐過錢吧?幹麼捐一個已經無關的學校啊?後來不知發了哪個善念,忽然想到<我這輩子好歹也只有一間畢業過的小學嘛>,就管他有無適當性(石小學區也多是殷實中產階級,實在輪不到我關心他們財務啊),反正當成捐給自己童年吧。就拿了每次同學會都分攤的同樣數目的錢出來買了心安免得白吃。 :D

開感謝狀果然是聚會高潮,一一開過狀之後,滿滿一大桌人(啊,大桌大約也只能容納二十人啦)果然慢慢道別回家去了。剩下八個,正好四男四女,還在閒磕牙。我是因為小孩子們終於夠長大到很會一起玩的年紀了(三個小孩中兩個三年級、一個二年級),看他們跑來跑去玩得滿頭大汗興高采烈,實在令人懷念自己小時候沒頭沒腦跟著爸媽去參加什麼餐會或婚禮之類、大人聊他們的、我們小孩則自己瘋自己玩得起勁兒的那些印象,所以雖然睏得很,還是懶懶坐著沒法產生回家休息的行動。

想想第一次開小學同學會已經是六年前的事。真是了不起。六年前這些小孩哪有能耐瘋成一團自己去玩自己的啊?

後來我說:以後每年固定大型餐會時間就訂在這個十月第一個禮拜六好啦。離母校校慶又近,又是十月秋氣正爽的光輝時節,看來秋颱和秋老虎都不至於太嚴重的這個時間,就光看看窗外有晴天、也非常有益於消化啊。

就這樣,五點半、我成了倒數第三個離去的「會員」。


2008/10/7 Tue 4am 記

ps. 簡同學在離婚前那一次及離婚後這一次同學會,帶來出席的都是這位第三者女士,今天我臉色不佳,當著他的面故意問其他沒攜老婆前來的男同學「我們同學會可以帶女眷嗎?」當然是故意借著我女性為大的一向霸氣糗男生啦,也當然是不太想給他們面子。果然簡同學生平首次半途就跑了,一點也沒盡到客氣一一道別的一向禮數。後來變成聊天會的最後一個話題就是我實在忍不住問大家:對於這樣搞婚外情的男人和這麼喜歡宣示自己是「正當女伴」的第三者,大家到底比較譴責和討厭哪一個啊?---抱歉因為實在很睏了,所以聽不太懂其他同學的回答。大意就是:看在簡同學小時候那種講義氣的颯爽性情的份上,大家還是比較偏袒他的啦。

好吧,這又是我所謂<小時候的義正嚴詞和現在中年人比較寬容的義正嚴辭>之間的裂隙之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