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stone118

紀錄片《尤哥》

2010年03月29日


忘記加連結了∼
紀錄片《尤哥》

新店地區或中和地區仁人志士可以來看啦。

預告片




日期:
2010年3月29日禮拜一
時間:
19:30 - 21:30
地點:
新店行道會

2010/3/26 Fri 5:45am note



有個學妹跟本片導演(徐振峰)是好友,問了我一下我看後的感覺。底下是今天下午怕小孩玩<放大鏡集光點燃衛生紙實驗>導致失火所以不得不坐在家裡監督時、寫的一點速記。
2010/3/31 Wed 7:39pm
---------------

我覺得此片的編劇導演(我其實還沒搞清楚蘇茜女士的職務?好像不是編劇、是企劃統籌之類)有個先天難處,就是必須面對至少兩位牧師,像個監視門檻。牧師這種行業跟農人、水蜜桃老婦、社區或在地居民.....都不太一樣,他們一向掌握<詮釋權>、也被人期待著有那麼高的詮釋地位;因此要以紀錄片形式來詮釋牧師,這是一件我可以想像到具有多重壓力或阻力的事。

拜一我離開時有人問到你朋友一個問題:其中一段明顯與它段氛圍相異,why?--那一段是紀錄著尤哥的女兒和他的對話,女兒講到有一次她不聽話、爸爸把載她到山上、就把她丟在山上,她自己找路回家。於是剪接了一段主觀鏡頭在山林綠徑中倉皇奔跑,綠意像鬼魅一樣模糊但抓著主觀視野不放。

關於同一件事,中間插入了尤哥因憂鬱症而在醫院等著看診的鏡頭的簡短敘事(後來在座談中得知那是 2009 年春的事,他是到北榮看病、被診斷為重度憂鬱症);以及尤哥對應該是同一件事的說法--他說因為當時建堂的四百萬貸款付不出來,幾個借錢給他們的教會正好又一起催他們還錢。錢的壓力實在太大,他想到他和大女兒兩人的保險理賠加起來正好四百萬,所以心裡暗淡到想說乾脆載女兒開車到山上,製造一個假車禍,這樣就有兩筆身故保險金了......。⋯⋯ 繼續閱讀
以上這些事若抽掉我夾敘的、座談會中談到的傷痛記憶,其實你會發現導演<下筆>時心理壓力也非常大,他剪了一段莫名的山林奔跑、配上尤哥在精神非常抑鬱時談到<小孩們還以為牧師多有錢>時兩三度幾乎歇斯底里地笑起來、再配上他事後追憶那四百萬付不出來的壓力時已有距離感所以比較冷調的說法。

牧師的形象該怎麼處理?我猜、如果我是導演、真會覺得太難下筆了。一面我們敬佩這個凡人肯如此付出與投身,一面我們看到他也是軟弱有難處的,但一面我們又希望牧師還是一個堅強的指標形象。

所以我相信你朋友拍了很多,但在剪接時他一定遇到很多內心掙扎。因此這部片的敘事邏輯並不是很清楚。這是我覺得可以挑剔的地方。

但做為一個教徒,我又可以理解何以致此。只能說創作者先天宿命就是:實在必須折衝與調和自己的各個不同角色,才有可能找到一個均衡的發聲位置與角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