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stone118

少年回憶

2010年04月05日
 
少年回憶_img_1

雕塑作品 for 1989 畢製瓦斯心
Wei-Ku Wu 攝



我超想念抱著一包土,一把一把把土挖起來、慢慢塑成我要的樣子。過程中壓實、塑形、打磨的手感,手工製作的感受。最後成型了,才<曉得>原來不能直接用土製品去燒或者當成完成品,所以又趁機學了<翻模>。

翻模可不像塑形一樣、塑了就算,尤其這個形狀有兩個飛臂,好像翻起模來要先計畫好角度與切分法(我實在記不太清楚了),若非 Wei-Ku 大力教導與幫忙,我絕對弄不好翻模這件事。所以實在非常感謝他。

後來這個石膏成品(由土塑型的原版成品,當然已經回歸於陶藝教室的陶土堆),我把她搬回龍潭家。其中一臂斷過兩次,第一次我還去買了石膏想辦法把他接了回去;第二次再斷,就沒時間再修理。最後下場淒慘--不知何時就被我媽給當成<院子裡的雜物垃圾>給扔了∼。唉!真是殘忍的媽啊!害我現在要丟小孩的任何作品,都會不由自主產生罪惡感(但也因此而在「心中懷有想狠狠修理小孩的念頭」時,會故意弄壞或撕毀幾張他畫的圖等等。這真是人類的劣根性啊...... 呵呵)。
2010/4/5 Mon 7:10pm


Wei-Ku Wu
妳的原始想法才是最大的價值,技術!這種粗活,身為好友的我會為妳效勞的。
2010/4/5 Mon 9pm


stone
wei-ku:隔了多年再聽你這樣說,還是一樣感謝又感動非凡。


stone
貼了一個阿斗的標籤,是因為當時瓦斯心有一個角色、不是原劇作裡有的,而是我想要有的。請了他來演。這個很重的作品就是要由他演的角色,抱著從實驗劇場的牆邊黑幕後面走出來,在場裡踟躇一小陣、走到某幅畫作(去青訪團時我在西班牙 Prado 美術館買了一些複製畫,沒記錯的話我要他<對付>的那一幅是 Velázquez的<小公主>或是 Devour(吞噬) 這兩幅的其中之一)前面坐下.....。

抱著一件沉重的作品在漆黑的小劇場裡走來走去的這個演員,我一直覺得他很辛苦(因為東西又重、又要表現一付小心翼翼心中困惑但又強烈想保護什麼的樣子、導演又不肯講清楚這些動作有什麼重要。因為真的很重要。 ^_^ ),所以每次想起這個雕塑作品,就會一併想起阿斗。 : )

演出時很奇怪、竟然有一位當時駐台灣的西班牙辦事處代表一類的帥哥來看戲,看完後他不知是由誰(我們同學或學長姐)陪著一起來找我握手、恭喜演出成功,我覺得很意外但也很高興。也許是我讓他有機會看見自己國家的名畫家作品在台上成了美麗的道具吧。 ^_^

有人嘲笑大家的<懷舊>氣氛、紛紛展現了各人的年紀與記憶方式、等等。我倒是蠻樂意被嘲笑,其實應該說是我<非常不介意>回想起年輕時做過的事情時,那種因為當時真切地認真與投入、而能為自己留存下來的美好歲月印象。


我大三大四(應該是那兩年)修過一年或兩年陶藝學分(可能第二年是旁聽),老師是劉老師(*_* 希望沒記錯.....因為我現在一時也記不起他的名字。但前幾年我帶兒子去看過某陶藝展,看到老師的名字時很高興地跟小孩說:這是我老師!! ^_^ )。戲劇系學生可能有一點常翹課或耍賴的惡名在外?我為此道歉啦∼,但陶藝課是在禮拜六下午,雖然比舞蹈系的太極(應該是每天早上六點上課)容易得多的時間,可是好像有時候我還是翹了課。 :D 那些需要有耐心才能練得好的技術,比如拉胚,我就一直沒練好過。所以還是只能停留在利用土板、土條來塑形的階段.....。上釉的學問當然也沒學到什麼皮毛,只能充滿好奇地老師說一動、我就跟著作一動。 :D

到了大五做這個雕塑,應該說是我實在太喜歡玩土了吧!陶藝需要的巧手蕙心有點令我感到 frustrated,老是靜不下心來安靜作作業作品;那乾脆在已經不必修課、考慮成績的時候,徹底來玩一次土。
總之,實在過癮。

2010/4/6 Tue 5am



附一下:

西班牙畫家 Velázquez 委拉茲克茲

Devour 應該是 哥雅 Goya 的作品。我一時還沒在網路上找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