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stone118

今日處暑

2011年08月23日


禮拜天在聯合報元氣週報上看到韓良露的文章寫處暑,覺得寫得很有意思,不過在 udn 網站上遍尋不著;看來元氣週報的文章並沒有全部上網。只好自己搜一搜,搜來搜去找到的文章還是都跟韓良露和聯合報有關,也算是奇哉怪也的有意思啦。 ^_^

2011/8/23 Tue 6:59am

------------------------

韓良露�處暑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337873

原來元氣週報的文章果然要過一個禮拜左右才上網。

------------------------

(2009年的一篇文章)
http://visitaipei.pchome.com.tw/articles.html?bid=visitaipei&aid=1320219261

處暑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對照上一個節氣──立秋,也剛好是八八水災,此時此刻講來特別傷感。由此我們可以發現,現在的節氣其實有點亂了,才會發生這麼大的事變,節氣本該是在一個自然合諧的情況下的秩序,也代表了地球和太陽的關係,古人將它分成二十四個節氣,每個節中都有四個候象。我們常說的「氣候」指的就是「天地之氣,萬物之候」,宇宙間萬物都有他的個別的又相互影響、因果的現象。

就以今年為例,今年的梅雨季雨量不豐,從夏至到大暑、小暑再到立秋這段期間,本是台灣有颱風出現的高峰期,然而那時候連續三個颱風都沒有來,意味著天氣持續高溫,旱象沒有解除;位處亞熱帶的台灣在夏季時有颱風是正常的自然現象,這時候的颱風對台灣造成的影響不會像秋颱那麼嚴重,反而還會是紓解乾旱的最好時機。立秋之後的颱風就叫秋颱,秋颱總是來勢洶洶,相信大家都有經驗,這也是因為立秋過後即代表秋天已經來了,秋颱水氣最旺,它是吸收了大、小暑能量的熱帶氣旋,又帶有五行中代表秋天之金氣的煞氣,這些經驗都是前人告訴我們的,應用在現代仍是相當管用的智慧。

東方人感應天地的變化比西方人細膩許多。「立秋,涼風至,寒蟬振翅」、「立秋有雨農歡樂」、「處暑,風起嘯,肅殺之氣」,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留心注意,從很多小地方我們就可以感受到天氣變涼,秋天的陰氣出現了,所以在秋天的吃食方面要吃起陰的,能夠讓身體安靜下來,溫潤臟器的東西。當我們對節氣有所瞭解之後,可以把自己的身體當溫度計來感受自然的變化,這也是一種生活的樂趣;相對的,天地有節,我們如果不重視的話就會變成劫難。

------------------------

舒活24節氣�處暑 2011.08.20 04:25 am
【聯合報╱記者陳俐君採訪整理 】

http://udn.com/NEWS/HEALTH/HEA2/6537749.shtml

下周二(23日)「處暑」,太陽到達黃經150度,秋天第二個節氣到來。古曆書記載:「斗指戊為處暑,暑將退,伏而潛處,故名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處,止也,暑氣至此而止矣」,說明處暑時,夏天暑氣正逐漸消退。

處暑時節,多半已過了天氣最熱、陽氣最盛的三伏天。對照現在氣候型態,雖然夏季的炙熱慢慢消退,但秋天的涼意還未正式到來,整體天氣還是很炎熱。仔細體會處暑的溫度變化,白天高溫,「秋老虎」威力驚人,但夜晚溫度卻有明顯下降,日夜溫差明顯,不可輕忽。

此時,雖然仍處火傘高張、颱風頻繁的氣候型態,但晝熱夜涼,正好提醒人們收斂陽氣的重要。

夜間溫度轉涼,外出時應適時加件衣服,保護陽氣;晚上睡覺吹冷氣時,可稍調高溫度,腹部蓋薄被,以防受涼感冒;飲食可多吃百合、蓮子、蜂蜜、芝麻等清熱安神之品,達健脾化濕效果。

處暑過後,溫差轉大,人體陽氣也開始從疏泄轉向收斂,此時的養生重點,在於充分補眠。怎麼睡才養生?中醫師建議,不妨嘗試「子午覺」。

根據《黃帝內經》理論,夜晚11時至凌晨1時的子時,陰氣最盛,陽氣最衰弱;中午11時至下午1時的午時,陽氣最盛,陰氣最弱,由於子、午兩個時段,正好是人體陰陽交替之時,此時適合臥床休息,有利養陰與養陽。

子午覺的原則,即「子時大睡,午時小憩」。子時膽經當令、陽氣正衰,人若能在子時入眠,睡眠效果最好,也能有助身體新陳代謝,符合《黃帝內經》云:「陽氣盡則臥」;午時心經當令、陰氣衰弱,心氣可推動血液運行,若能在午時小睡片刻,有助提振下午精神,對養心也有好處,符合「陰氣盡則寐」原則。

不過,陽氣極盛的午時,正好是一日活動、工作效率最高的時候,午休只要靜臥、小憩即可,時間以半小時為限,最長不要超過一小時,以免午睡時間過長,妨礙夜間睡眠品質。

秋冬養陰,入秋之後,人們對於睡眠的依賴越來越強烈。中醫師建議,處暑時節應少吃辛辣、煎炸等刺激性食物,多吃如蓮藕、荸薺等含黏性、多水分的食物,也有助於提升睡眠品質。


養生茶 烏梅湯

材料:烏梅3枚、大棗3枚、水適量。

做法:

先將大棗切開,加入烏梅,倒入適量水煮半小時,即可飲用。

效用:烏梅味酸澀、性溫,此飲品生津清熱,夏天喝了還能消暑解渴。烏梅常用於止瀉、止血、止痢,可斂肺止咳;對於脾虛久瀉者,適量飲用性味酸澀的烏梅湯,可以止瀉。

禁忌:消化性潰瘍患者,空腹不宜喝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