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Maddux媽媽

香港閱讀能力全球第2 從大量認字開始

2009年02月12日
【記者廖雲章香港專題報導】2008-6-5

香港學生的閱讀能力排名全球第二的成功因素是什麼?香港大學教育學院中文教育研究中心總監謝錫金教授認為,「識字,要從大量認字開始。」學生從小大量識字,閱讀故事書中從不求甚解開始,從中發掘樂趣,願意自發學習其他領域的知識,進而擴大對世界的理解與認識。

「全球閱讀能力進展研究」(PIRLS)是由國際教育成績評價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簡稱IEA)主辦,每5年舉辦一次。2001年全球共有35個國家參加評比,香港排名第14;2006年,在全球46個國家中,香港排名第2。其中,只有台灣和香港以中文作為測試語言,台灣的排名是第22。

國際閱讀排名大躍進

PIRLS的研究方法是在全國選出150所小學,隨機抽樣一班小學四年級的學生,以學生的母語為測試語言,讓學生在80分鐘內閱讀兩篇試卷,內容包括資訊類及文藝類文章各一篇,測驗結束後,邀請學生、家長、中文老師及校長回答閱讀調查問卷,以全面了解閱讀態度、家庭環境、學校環境與教學法等因素對小學生母語閱讀能力的影響。

謝錫金教授認為,從2001年到2006年兩次評比的大幅進步,顯見香港推行教育改革計劃的成效,證明良好的閱讀能力和語文能力,能幫助學生進一步掌握其他學習領域的知識,發展學生其他方面的能力,鞏固已有知識,有效提升思考能力。

香港特別行政區教育局在2000年宣布實施為期10年的教育改革計畫,重點在於培養學生的閱讀和語文能力,指導學生「學會閱讀」以及「從閱讀中學習」。

故事書就是教科書

謝錫金指出,香港中文新課程改革的幾項重點大大顛覆過去中文教科書的既定模式:採用識字課本搭配兒童故事書和中文原著作為教材,小一的學生平均一學期可學習4到6本故事書,因為故事書篇幅較長,情節曲折富有戲劇性,很能吸引兒童的興趣,也使得閱讀量大幅增加。

過去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語文科教材,篇章多節錄自名家短篇,篇幅短、內容貧乏、而且作者的寫作對象並非針對學生,有些寫作手法太過艱深,會侷限學生的創意與想像力,讓學生興趣缺缺。此外,編寫課本的出版社編輯人員也不一定熟悉教學法與兒童的學習理論,內容偶有不恰當之處,這些缺點都會影響學生的閱讀興趣。

根據謝教授的研究,全球多數國家都以兒童故事書、經典原著作為教材,只有台灣和香港是以單篇或短文作為閱讀教材,在參考外國的研究後,謝錫金推廣的中文教學開始建議學校採用長篇文章做為教學素材,讓學生從長篇文章中學習運用不同的寫作技巧和表達手法,帶出不同的學習主題,而且,學生一旦習慣閱讀長篇文章,將可提升理解能力與閱讀速度,更能培養整合大量資料的能力。

不要懲罰閱讀

要讓學生愛閱讀,必須有方法。謝錫金說,有些教師為了讓學生閱讀,會指定閱讀書目,要求學生撰寫閱讀心得,可是這樣一來,學生沒有自行選擇圖書的機會,喜歡讀書的學生自然不須要求,但是更多學生只是為了應付老師,反而更討厭閱讀課外書。

課程改革計畫則反向操作,讓學生和老師一起共讀自選的課外書,每天找一個時段,只要15分鐘,不要求學生做讀書報告,鼓勵老師與學生分享自己的閱讀經驗和心得,甚至請學生推薦好書,讓學生主動閱讀,重視學生本身的閱讀經驗,塑造出愉快的閱讀氣氛,改變他們對閱讀的被動態度。

此外,謝教授也提醒,閱讀不限於書本,雜誌書報都可以是很好的讀本,也是學生連結社會時事的重要窗口。

謝錫金說明,學校的閱讀改革必須有奧援,香港政府1997年撥款50億港幣設立的「優質教育基金」,鼓勵學校申請補助進行課程改革計畫,補助可用於設計中文與閱讀課程,推行跨學科閱讀教學、改善圖書館設備,增加藏書量與圖書種類,更積極的意義在於增加教師的自主權,讓教師沒有後顧之憂地推行不同的課程與閱讀教學改革。

讓圖書館更專業

基督教宣基國小的圖書室設有「圖書館老師」,這是由香港教育局補助學校聘任的專職老師,負責坐鎮圖書館,指導學生使用圖書館的方法、閱讀技巧以及使用圖書館的方法。圖書館老師平日也會根據各年級學生的需求,推行不同類型的閱讀計劃,一改過去由教師兼任圖書館主任的作法。

由於香港學童人口少,出版業利基不多,因此香港小學的圖書館裡書籍並不多,但是中英文兼具,其中,中文故事書、繪本多來自台灣,香港小學老師對台灣出版社讚不絕口。雖然書籍不多,可是香港圖書館老師的任務不只是管理有形的書籍,還包括教導學生如何使用網路搜尋特定主題的資料,整理消化龐大的資訊量。為了提升圖書館老師的教學能力,教育局也會舉辦培訓課程,讓圖書館老師得以不斷進修學習。

給錢、給人,香港政府對教育的企圖心在小學生全然身上展現,為了追求更卓越的競爭力,閱讀,從圖書館就能見微知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