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小魚兒~的媽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

2013年03月05日
既然在中山親子館嫌無聊,放風午餐後,接下來換媽媽看展覽行程。。。。跟糖果小姐一直很想去的台北故事館之『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


台北故事館
1913年起造完成的英國都鐸式建築,
2003由陳國慈女士贊助,
成立台北故事館
成為介紹臺灣生活文化與古蹟再利用的迷你型博物館。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1



喵滴~~大蛋刀耶。。。妹妹你看上頭有草莓。。。乍看之下還真是誤會很大。
血淋淋的人頭及綠綠的士兵嗎?
我想吐了。。。。這盆叫應逃冰淇淋,見者都該逃的。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2
《應逃冰淇淋--許家瑜作品》



看展就我們這小貓兩三隻,所以一進門熱心的一樓導覽叔叔就隨身在侍,我看是如臨大敵....因為有兩隻老卑鄙,眼睛得盯的緊些。



特展由「甜點的歷史」、「百年老店.好甜點」、「喜事甜點」、「甜點的季節」、「甜點的祕密」、「甜點的美」、「甜點視聽室」等各種主題切入,從甜點看台灣文化。




往右一入,就見到一尊笑容可掬杯杯推著傳統的賣粿叫賣車。。皮雕作品栩栩如生,彷彿就聽見他在現場沙啞喊著~~甜粿、鹹粿沿街叫賣(抱歉那不是魚娘的世代所以勾不起回憶...魚娘的年代是女版的小貨車~~來喔,來買粿喔,有芋粿、菜頭粿、油蔥肉燥粿。。土油雞土油雞....)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3


無缺妹伺機而動的就是底下一些糕點的模具,這些模具仔細點來都是有歷史的斑駁,都是古董啊~~小手小手請擺後。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4

糕點的模具魚娘才疏學淺只會往大烏龜小烏龜這邊連想,但經過導覽人員的介紹再仔細端詳,模具真是大大的學問及多多的趣味。
像這些都是狀元餅的模具,大小不同也是等級的不同,吃了狀元餅表示家裡要出狀元了。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5


蘋果麵包模也有~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6



魚娘正納悶那個模具都是平面的,所以那個龜頭是怎搞出來??
答案揭曉~~那隻龜的模具都在這裡,所以龜頭是另外再逗上企。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7



看到哀感謝又有蓮花~~原來以前辦喪事不盛行送毛巾是送餅。
那裡面包什麼?又是什麼口味的?(滿腦子都在想吃的~~)
現在領到毛巾,長輩忌諱還要把毛巾先擺在屋外過一陣子再拿來擦東擦西就是不擦臉及身體,那領了這種喪家餅,不就不敢吃??(所以這就是後來進化成改送毛巾嗎?)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8


猜猜這是什麼圖案的餅模?麻煩把頭往左邊歪一下,美人魚來著~~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9

新臺幣糕模,有五十元連、五角還有一百元??~~~~太有意思了!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10

應景的鈴噹聖誕糕模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11


「百年老店.好甜點」~~牆上介紹臺灣從北、中、南甚至東部的百年好店及頗為佳評的招牌甜點。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12

一旁的糖果小姐如數家珍跟導覽人員談論這個糕餅店位在哪裡;最有名的鎮店糕餅是什麼~~熟門熟路的讓導覽人員讚呼不已,愛吃成精也不是這樣,更不可思議是那麼愛吃還瘦成精~~讓人嘖嘖稱奇。
而魚娘雖出身自糕餅之都的台中(豐原),但吃過的傳統甜點實在不多,其實是吃下肚只管好不好吃順不順口哪管是哪邊糕餅店出來的?
但玉珍齋及老雪花齋我有印象~~尤是是玉珍齋的鳳眼糕,導覽人員說這種鳳眼糕聽說是以前有錢人家的甜點,魚娘非常不擅長吃會噎喉的傳統糕類,蛋糕是例外,難怪當不起有錢人家的貴婦,以前吃不起鳳眼糕現在也買不起馬卡龍~~不折不扣的善呷狼。

龍月堂...八仙彩。
大稻埕「龍月堂」在日治時期開店時所收到的立體繡工八仙彩,現今還保存的非常完整,手工之精美又珍貴。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13



「喜事甜點」。。辦喜事生小孩最愛喜氣洋洋的中國人,吃糖吃糕餅分享喜悅給親朋好友。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14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15


傳統的農業社會時代,流行印有龍鳳圖案的大餅,認為餅愈大愈有福氣,藉以衡量男方的家境是否富裕。現在人不太吃這套了,喜餅改以中西合併的精緻化,魚娘也喜歡吃西式的,若是拿到那個高帽子最頂級的,應該也會吃到嘴歪。

安咕右方那個大餅模應該就是以前年代號稱好野人才訂得起吧?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16


小孩週歲要「做度啐」傳統習俗除了要抓周外,左腳要踩奶奶送的麵龜;右腳踩外婆送的麵龜,小朋友才有平安順遂的一生,龜吃下肚可以保平安,幸好小小孩的腳都是很乾淨的~~不然...。另外還要準備「紅龜粿」祭天,祈求長壽、感謝天公賜福。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17


所以你們倆位是要抓周收涎?(太大了)還是要結婚?(又太小)。。。哈哈哈!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18



一樓介紹臺灣老糕餅店的花式餅模及珍貴風華,二樓則介紹甜點的季節性及製作、原料。
傳統甜點的原料不外乎是糯米粉,再搭配黑糖、紅砂糖、白砂糖、冰糖。
早期的甜點製作多取自天然的食材,如紅龜粿的紅粿皮是以「紅番仔米」入色(但事後魚娘上網查詢證實,紅花米也是違法色素,但仍被使用,恐有害健康。衛生局表示:直至今天,不可以食用的色素,還是廣泛的被添加在食物中。如「紅花米」是不可食用的色素,卻一直用在紅龜粿上。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headline/20060911/2882089)、草仔粿則是以「鼠麴草」或「艾草」研磨後調入粉糰中呈現青綠色澤。
而現在為了便利及風味往往都改以人工的色素來代替...所以上面紅紅黃黃又綠綠一瓶瓶的都是食用色漿及香料,香料部份比原水果香還要濃郁以假亂真,所以說這世界真真假假讓你分辨不清,但真的又何嚐是真的純天然?你看那個紅花米。。。。所以這就是甜點的秘密啊~~想想真是讓人倒彈!

所以我的巫婆帽還不拿來...老巫要來調魔法了!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19




抽支甜點籤?很濕背秀吧~~~
導覽人員說我們可以連籤都不用抽就直接第一首的(上上)芋頭酥拿到第三十首(上上)黑糖米香,蛋黃酥、太陽餅、老婆餅、糖葫蘆、黑糖糕,竟連棒棒糖也在籤內,也太離奇了~~哈哈!

這位糖果小姐正在蒐集資料,改天可以讓我們從第一首吃到第三十首嗎?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20


「甜點的季節」。。在傳統節慶中,每一節氣時令都有代表的專屬甜點,中西方都不例外。

春季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21

夏季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22

秋季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23

冬季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24

燭光灼灼,香煙裊裊。供桌上擺滿三牲、素果、糕餅供品~~祈求全家平安又健康!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25



五秀糖塔∼主塔,龍,鳳,獅,象。
糖塔在農業社會時代的祭祀中一項很重要的供品,「塔」本是佛教的圖騰之一,在民間是吉祥的象徵。較普遍的是「塔」的造型,亦有作成龍鳳造型,稱為「龍鳳塔」。祭拜數量皆為單數,以三座、五座為多。
目前因隨著時代的變遷,加上敬神文化的變遷,祭祀已少見使用,會做糖的藝人也日漸凋零,快失傳啦~~~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26

「啊~~這是我們小時候的回憶..」跟糖果小姐一一盤點,小時候我們吃了哪些口味的(幸好不是魚娘自己在尖叫~~~呼!)
形狀像尪仔標的是月餅包裝外的標籤貼紙。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27

蓮蓉、伍仁蛋黃、綠豆沙...沒看錯下排左邊數過來第二個是龍、蝦!
還包龍蝦咧~~有夠高檔的說....這些卡通人物很眼熟,但印象中沒吃過這種標籤的中秋月餅??有吃過的快舉手自首一下~~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28

問過工作人員,他們說應該是五、六年級時代的,但我就是六年級怎可能?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29



「甜點的美」...甜點要做到色香味俱全,所以模具圖案的美學以迎福納祥為題材。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30



模具圖案的意喻表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31


「甜點視聽室」。。。裡頭正播放下課花路米之有『模有樣的好滋味』的影片,阿輝正介紹著紅龜粿的做法及由來~~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32
當安咕遇上甜點展的紅龜粿。。。所以今天安咕改名叫安咕粿~哈哈!
那我家無缺妹是什麼粿?那就叫草仔粿。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33



「甜點的歷史」~~甜點小模型,每款都裝在小蒸籠下,有夠逼真的好吃~~
平安龜~~平安龜有大有小樣式也百百種,有的戴有的背上是福祿壽有的是年年有餘,總之吃了平安龜求平安又順遂。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34




糖龜--祭拜後可溶於水食用。
中秋節時,會在神明供桌及祖先牌位前供奉用糖所做成的糖龜,祈求長壽與財富,但現今因為糖龜製作不易,所以多以麵龜取代,知道有糖龜這項吉祥供品的人越來越少。
糖龜主要有三種顏色,最常見到是粉紅色代表長壽、青綠色代表玉器、黃色代表黃金,後兩者代表財富,過去都是民眾在中秋節用來向神明與祖先祭拜的供品。
以前因為農業社會經濟不富裕,祭拜糖龜是富有人家才有的習俗;而供桌上的糖龜更成為小孩渴望獲得的食品,由於當時祭拜總需一段時間,無法忍受的小孩常常用手指沾取部份已先溶化的糖水偷嚐,若被大人發現時,小孩總是以「我沒有偷吃糖龜,只是吃龜尿」的言語來推卸,相當有趣。(資料取自:大紀元新聞http://www.epochtimes.com/b5/4/9/28/n674009.htm)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35



還特地拍下一些從來沒見過也沒吃過的~~
榭榴包--榭榴包,只在拜天公用,意謂多開花結子之意。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36



摩呼(三色粿之一)--中元普渡傳統粿品之一。
而三色粿為紅圓、必桃、摩呼三種(舊來發餅舖之三色粿圖示


雙連龜--嬰兒滿一歲時,要『做度晬』,傳統舉行『抓周』『試兒』之禮,俗禮是在這一天要讓嬰兒腳踏紅龜粿,乃是取意長壽,如果是男生,外嬤要準備『雙連龜』,若是女生的話,就準備『紅龜』,象徵小孩長壽如龜。雙連龜表示連連生男孩的意思。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37




小雞蛋糕發粿--到底發音是小~雞蛋糕~發粿?還是小雞~蛋糕~發粿?總言之什麼都不奇怪的奇摩查不出所以然來?有沒有達人可以告訴偶??
這是一種由麵粉做成的夾糖糕餅,並在餅上印有雞型戳記,或飾以寸餘的小雞(奇摩查詢出來只有這部份被擷取,其他資料都被撤走,無所可考)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38




一樓販賣區也販售甜點特展的百年老店相關書籍、一些形體紅龜粿磁鐵及手工再生(壽桃)便條紙。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39



枝仔冰、紅龜粿、藍白拖、綠豆冰、粽子、咬了一口的紅豆餅、餅模、發粿~~天啊!這款吊飾也太復古超新意的,讓人愛不釋手..也讓魚娘肚子開始咕嚕嚕的叫起來了。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40


兩款甜點特展紀念章...噢葉蓋到紀念冊上了!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41


好久好久沒進來台北故事館了,歷史久遠約莫是在魚兄二歲多時。
現在大門進來還闢了個小池塘...靜謐的午後,小花小草帶你遠離一旁高架飛速的車水馬龍,時間靜止停留在這悠閒的一刻。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42

後面那個浪子甩頭就摳摳一竹走A~~哈哈!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43

所以你們的感情尚未成熟,花花草草鶯鶯燕燕比比皆是,何必咧~~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44


其實我們是巴弟巴弟啦~~小阿哥跟偽阿哥。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45


『甜點.故事.台灣味』特展_img_46
在台北故事館裡找到甜點的故事,以不同視野從台灣甜點主題切入,從出生、結婚、死亡臺灣人都跟甜點脫離不了關係,竟然從甜點也能了解到台灣的文化,真是有台灣味更有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