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serry

媽咪為天使班寫的園刊文章

2007年05月04日
老師&媽咪∼我的家是小小天使班天使班黃芷榆的媽咪(朱老師)
「芷榆,那是你媽咪耶!」已經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我有了另一個稱號—黃芷榆的媽媽,有時當我告訴天使班的孩子說:「我是朱老師。」時,他們還會笑成一團。是老師也是媽咪,這樣雙重的角色,其實在一開始我是有點擔心的,除了擔心自己是否可以同時在芷榆心中扮演好兩個角色外,也擔心她會混淆,這些擔心在芷榆來上學沒多久就消失了,相反的,這樣雙重的角色反而讓我擁有了更多和孩子互動、談心的機會,也讓我更能掌握與了解孩子的學習與成長。
剛開始上學的芷榆不太習慣在學校叫我『朱老師』,但當別人向我打招呼時,她又會充滿佔有心理的大聲說著:「那是我的朱老師。」這是芷榆來上學後,第一個要學習的課程,她必須學習自我調適,也因為有這樣的過程,從我開始懷孕→弟弟出生,以及一直到現在和弟弟的相處,芷榆很少因為弟弟而爭風吃醋,似乎在她的心裡已能清楚的分辨,白天的我是真愛班的朱老師,必須陪在小朋友的身邊;弟弟還是小寶寶,需要媽咪更多的照顧……,她變的很獨立,這是我始料未及的。
正因為我是學校的老師,所以學校的任何課程與活動我都十分的清楚與了解,芷榆回家隨口念的一句兒歌、隨口唱的一句去頭又去尾的詩歌、隨口問的一句「星期五誰會來?」我都可以馬上帶著她念一次、唱一次、告訴她是「彩虹媽媽會來」,記得有天晚上她突然走到我身邊,對我比了個『1』的動作,我楞了一陣子,隨即想起學校的孩子想上1號時,就會對老師比『1』,我馬上向她點點頭,她開心的去上了廁所,此時的我笑了好久,心裡好高興我能懂她的意思,這種甜蜜的感覺真的讓我覺得好幸福!
我喜歡和她談心,常常我會問她「今天體能課你有玩….嗎?」「今天帶去的玩具有誰玩呢?」「今天作了哪些工作?」有次我問她:「你的好朋友是誰?」她把全班她說的出來的名字都說出來了,她說:「老師說我們要相親相愛,所以全部都是我的好朋友。」停了一會兒她說:「只有許自芃不是我的好朋友,因為只要我一靠近她,她就會停住不動。」呵呵∼真是奇怪的理由,我知道自芃是新生,馬上與她討論照顧新同學的辦法,現在文欣和鳳蘭老師都說她們已經變成超級好朋友了。常常我會自我提醒,不要過度去干涉孩子、協助孩子,相信孩子有無限的潛能,在學校能讓孩子自己做的,在家裡為什麼不能??為什麼要去幫孩子完成??在學校孩子可以自己做的到的,在家裡為何就不願自己動手做??少了責任心??這些常常都和父母的教育與教養方式有關係,所以我隨時提醒自己∼在家裡偶爾也要扮演老師的角色。
「小腳小腳擺好來」,這是我和芷榆說故事時開頭會說的話,希望她在聽故事時,能像在學校上課一樣坐好來;「一次只拿一種玩具,玩完一種收拾好才能玩下一樣」,這是我對她玩玩具時的要求,希望她能像在學校工作一樣,用專心、認真的態度去操作;凡事先提醒、先預告、給予三次機會……,事先訂定好家中的生活常規,以學校的常規為基礎,延續且落實於家中,堅持自己的原則,說到做到,可以適時給予彈性,但都必須說明給予彈性的原因,才不會讓有小聰明的芷榆去鑽『法律漏洞』呵呵∼我是個很會去觀察孩子的媽咪,對於她種種的言行反應都十分的清楚,芷榆的所作所為都逃不過我的法眼,所以她常在做了某件事情後問我:「媽咪你怎麼都知道?」哈哈!!
我想大部分的家長都沒有我這樣的優勢,但其實只要多用點心、多與老師分享溝通、常常觀察孩子…一定也能跟著孩子一起成長。『聯絡本』是我和老師分享與溝通的重要橋樑,我會把孩子一星期裡發生的事情,不論是值得讚美的、好笑的、需加強的,我都會通通記錄在裡面,常常是整頁滿滿的,也時還不夠我寫,這不但是在記錄芷榆的成長,更重要的是我想與老師分享芷榆的生活點滴,平常我也會利用空檔時間和老師聊聊芷榆的狀況,看到老師因為我的分享而哈哈大笑時,我的心情也會因此而感到十分的快樂。
另外,我想提醒家長的是—分享不等於告狀,別去威脅孩子∼你只要做不好我就要告訴老師,別讓孩子覺得媽媽在跟老師說話,就是在說不好的事情,相信藉由與老師的溝通與配合,一定可以讓孩子在學校和在家裡一樣好,而且都能有好的表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