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may li

日期

#Tag

別餵嬰幼兒喝蜂蜜水

2008年09月18日
公開
45

因朋友的兒子前鎮子厭奶 今天問她狀況如何? 她說: 有阿,現在很愛喝,因為她媽後來在奶中加一點蜂蜜,他覺得甜甜的就一直喝,可是後來沒加他也喝 我聽到簡直快昏倒~ 趕緊找以下這篇文章給她看 這位馬麻也太沒常識了吧 一歲以下最好不要給吃蜂蜜,除非是經過特殊處理的 別餵嬰幼兒喝蜂蜜水 台灣新生報2008/06/23 台北醫學大學保健營養學系助理教授陳怡君提醒新手父母,可別餵1歲以下的寶寶喝蜂蜜水,因蜂蜜中含有肉毒桿菌孢子,嚴重時可能會造成幼兒死亡。 有些小孩不喜歡喝白開水,不少疼孫子的阿嬤或家長就會改給小孩喝糖水或蜂蜜水,但亦為台灣母乳協會理事長的陳怡君教授日前指出,因蜂蜜中含有肉毒桿菌孢子,1歲以下的新生兒免疫、腸胃功能都未發展完全,如攝取感染,可能造成神經肌肉麻痺,嚴重甚至會影響呼吸,而造成死亡,特別提醒家長注意。 常有許多父母喜歡在寶寶吃的牛奶、副食品、或開水內添加蜂蜜,其目的為:增加甜味,促進胃口,增加營養,或謂可治療便秘等等。 蜂蜜很容易遭受多種細菌的污染,衛生署曾對國內市售蜂蜜做過調查,發現有七成遭受黴菌污染,二成含有酵母菌,顯示大部份蜂蜜的收集及製做過程有問題,尤其是自家生產推出於市面販售的蜂蜜品質更有待加強。 嬰幼兒胃腸功能尚未發展成熟,細菌並不能被徹底的滅除,還有可能在腸道中繼續的繁殖及分泌毒素,當期吸收入身體內,破壞其脆弱的防禦系統而致病。成人抵抗力較佳,服用蜂蜜則不會有問題。 在國內外都曾經有幼兒食用蜂蜜而致死的案例發生,尤其是屬於"肉毒桿菌"的污染最為嚴重,它可以釋放出特殊的神經毒素,造成幼兒嘔吐、神智不清、語言障礙、吞嚥及呼吸困難、視力模糊、及瞳孔放大,死亡率相當的高。因此,壹歲之內的幼兒最好不要食用蜂蜜。

打你是因為愛你??

2008年09月12日
公開
4

轉貼 內政部兒童局發行的刊物 為人父母會有許多的煩惱,例如工作、金錢、家庭、感情等。以至於形成了壓力與煩惱。孩子的行為所帶來的問題,往往是產生極大的挑戰,於是造成父母失去控制而發洩在孩子的身上。 責打並不能教導孩子做好事情。它只會使孩子變得暴力且失去控制。它會引起痛苦、憤怒和傷害。不要讓憤怒控制了你的行動。你可以這樣做 一.當你覺得生氣的時侯,不要接近孩子。   離開房間,讓自己冷靜一下。 二.憤怒會使你想要打人及大叫,那麼克制它。 可以打枕頭,而不是打孩子。走一走、深呼吸、甚至數一日都是好方法。 三.打電話給你的朋友或親戚,說說你的憤怒。 四.管教孩子的要領   父母管教子女的態度與方法,會影響孩子對這些管教的接受程度,與孩子未來的行為模式。   管教孩子時,父母要注意:   * 維持和諧、穩固的婚姻關係 父母關係發生問題,會使管教的效果事倍功半。   * 父母雙方管教的態度要一致,不能差別太大。   * 無論在家裡或外面,要給孩子同樣的、清楚的行為標準。     * 獎懲要有一貫性,不能反覆不定。   * 父母要以身作則,要求子女的標準,自己要先做到。   * 從孩子小的時候就給予適度的管教,等長大後就來不及了。   * 管教的時候要注意良好的溝通,用理解式的問與答來代替教條式的告誡。

打你是因為我愛你??

2008年09月12日
公開
3

當小孩不聽話時,確實讓人非常生氣也非常懊惱,尤其當情緒一來就很難克制自己,但是聰明的爸媽都不應該用打的。 你可以使用別的方法來改變孩子不好的行為,以下幾點建議提供爸爸媽媽參考: 一. 不予回應法 有些孩子使壞是為了吸引大人的注意,針對這樣的孩子可以當作沒看到,但當他有好的表現時則加以肯定讚賞,這樣孩子就可以學到,當他想要你注意時,要用適當的方法,而不是用不好的行為來吸引父母親的注意。 二. 暫停靜思法 當孩子不乖時,你可以讓小孩面對牆壁暫停他的活動,維持幾分鐘(必須衡量孩子年齡大小來規定時間,三歲以下的孩子一、二分鐘,大一點則可以延長時間)這樣可以中斷他的行為,還可以讓他安靜時想想,自己做了些什麼?之後再和孩子談談暫停的目的,是要讓孩子學到什麼,以及了解行為的後果。 三. 剝奪喜好法 用這種方法之前,父母要很清楚孩子喜歡什麼,但千萬不可剝奪三餐飲食的方法來作為處罰,這樣就逾越了,成長中的小孩所負荷能力。 四. 投其所好法 這跟前一種方法剛好相反,要清楚孩子喜歡什麼,用獎賞的方式來達到你期望孩子表現良好的行為,可以用累進的的方式。比如:當孩子有好的行為表現時給予一張貼紙,當貼紙集滿十個時,便可兌換孩子喜歡的東西一份。 五. 優點取代法 當你發現孩子做錯了,或者事情做的不理想時,暫時忽略那個缺點,特別去強調其他做對的或做的特別好的地方,這樣一來可以維持孩子的自尊和自信,之後再提醒他那個做錯或不理想之處,怎麼辦?讓他自己想辦法調整,如此一來,可避免孩子抗拒改變的情緒,增加實踐諾言的意願。 六. 動之以情法 跟孩子講道理,很多人一定覺得不可能,但其實不要小看孩子,他們都可以懂的。當孩子不乖時,你可以讓孩子知道,當他這樣做時,父母很不高興或很難過,直接說出自己的心情感受而不是指責,因為孩子愛父母,他們也不希望爸爸媽媽難過。 當然爸爸媽媽本身也要先克制想打人的衝動,你可以離開現場幾分鐘或是喝杯水之後再回來處理問題,否則大人一不理智,什麼方法都用不上了,容易造成不必要的侵子衝突,加油!好的親子溝通,是幸福家庭的基石。 (文�內政部兒童局 新生兒童保護宣導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