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子毅的媽咪

與其擔心.不如祝福吧~~

2007年12月27日
愛孩子:「與其擔心.不如祝福吧」!

一位從事電視企畫與採訪者說:平時他的工作時間很長,常常需要加班,日夜顛倒。因與家人同住,所以他媽媽常會擔心他、念他:要記得吃飯、別太晚睡、開車要心等等。這樣的嘮叨每天反覆好幾次,他已見怪不怪,習以為常。只是有時也會覺得不耐煩,一見到母親就想逃,免得聽她囉嗦半天。
有一次他赴花蓮採訪證嚴法師,聽到證嚴法師說一句話,他覺得很有道理。她說:「如果一個父母常常擔心他的孩子,他的孩子會沒有福氣;因為福氣都被父母給擔心掉了。」師父又說:「如果父母希望他的孩子有福氣,就要多多祝福他的孩子,而不是擔心她的孩子。」

他聽到這樣的話十分興奮,一回到家馬上轉述證嚴法師的話給媽媽聽。他說,從此以後,母親就很少再對他嘮叨了,看到母親也不會再躲,反而在下班之餘,會找媽媽聊聊天,覺得現在他跟媽媽就像朋友一般自在。

媽媽常常是一家的靈魂人物,她掌握了一個家的家庭氣氛,我相信:如果沒一個快樂的媽媽,就很難有一個快樂的家庭。然而,大多數的媽媽都過份地擔憂子女:課業、工作、婚姻、健康幾乎無所不擔心,你想這樣的媽媽會快樂嗎?身為子女的你會希望媽媽是這樣嗎?

用超心理學的潛意識說法,就是所謂的「心想事成」這句話。一件事情如果你用很大的「念力」去相信它,它就會如你所相信的去「實現」你的相信。一個媽媽如果相信:她的孩子有能力去面對他自己的生活困境與難題。那麼,這個相信就是一個「祝福」,而她的孩子也會因著這樣的祝福而蒙福的。相反的,如果一個母親老是「覺得」她的孩子不懂事,不會照顧自己,一定會吃虧上當的,那麼這個「擔心」很可能就成了「詛咒」,以後你的孩子果然就會如你之前所擔心的那樣,老是出狀況令你擔心。

佛家講「願力,念力!」你的願有多大,實踐的力量就有多大。從今天起,我們當要當心去檢查自己的每個「念頭」,你對孩子,是擔心多?還是祝福多呢?


心靈對話 :  

4大教養迷思,挑戰超完美父母
很多人感嘆,生了孩子,才知父母難為!別急著搶當直昇機父母,隨時盤旋在孩子左右。天下父母心,為人父母總希望孩子有能力贏得未來,卻往往因為教養思維或態度上的迷思,反而壓抑或妨害孩子發展挫折忍受力。以下是許多父母教養子女時難以穿越的主要迷思:

教養迷思一:「我就是這樣長大的」
許多父母常抱怨孩子,「怎麼這麼浪費、不惜福?」「孩子怎麼這麼不能吃苦?」然而此一時彼一時,研究指出,當父母愈執著於過去的經驗,愈難以同理心來教養孩子,愈容易重蹈自己成長經驗的覆轍。

華視總經理李遠(小野)坦承,自己考高中考的奇差無比,他父親看到成績單跪下來哭,「我被他的反應嚇到了」。他父親那套「高期待」教養方式帶給子女長期的焦慮和不安,等他有了孩子以後雖開始懷疑卻仍不免對兒子有要求。兒子在小四時曾形容李遠看他的眼神很可怕──「眼神很荒涼」。

但李遠在兒子進入青少年期後,父子關係有如「哥兒們」,這轉折緣故很多,「反省」是其中影響關鍵,就像兒子形容他「是一個會反省的父親」,「這是兒子給我的最大讚美。」不斷的反省加上不斷的自我調整,李遠終能超越上一代的「教子有方」,發展出不同的教養腳本。

教養迷思二:「不要給孩子太多的愛,會把孩子寵壞」
雷同的迷思如「不能花太多時間陪孩子,孩子會軟弱依賴」、「不要太滿足孩子的需求,孩子會需索無度」「不能太尊重孩子,孩子會目無尊長」「不要讓孩子凡事作主,孩子會自私自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