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子毅的媽咪

玩具與孩子的成長 ~~

2008年01月23日
玩具與孩子的成長

「我家的小寶有一屋子的玩具,但是他玩來玩去還是那幾樣,
其他的就束之高閣……」、
「我買了許多啟智玩具,寶寶卻不屑一玩……」
不知道媽咪、爸比有沒有過類似的經驗,
幫寶寶買了許多的玩具,放在孩子眼前,寶寶卻一點也不想玩,
或者玩沒幾下,就把玩具丟在一旁呢?

玩具對孩子的意義

對孩子而言,
玩具的意義不在於外在的美麗包裝或是多樣性的功能,
而是在於這項玩具是否適合孩子的年紀,
以及它是否會引起孩子主動探索、接觸新事物的興趣。

提昇寶寶的注意力
不知道媽咪有沒有注意到寶寶在玩玩具時,
會非常專注地摸索(除非旁人打斷他);根據專家研究,
玩玩具可以提昇小孩的專注以及專心去做一件事情的能力,
而不是像看電視,只是被動地接收訊息。
另外,色彩搭配佳的玩具,也可以培養寶寶的審美能力與想像力。

發展肢體與感官能力
玩玩具,
可以幫助寶寶發展感官能力與肢體協調能力等各階段的基本動作。
例如:從揀小球的遊戲中,寶寶從用手掌抓,
到利用手指頭精巧地拿取,都是一種成長與進步;
玩疊積木時,可以學習如何讓積木不會倒下來,
進而學習到平衡的能力。

從玩樂中得到滿足與成就
寶寶在玩玩具的過程中,可以從摸索中得到許多的樂趣。
例如:玩組合積木、磁鐵積木時,寶寶可以得到組合完成後的滿足,
或是讓寶寶在創造過程中更有成就感,而樂此不疲。

成長階段的需求

三歲以前,是孩子變化最快的時期,
不同年齡的孩子需要不同的刺激,
所以每個時期所需要的玩具不盡相同。

零歲至六個月的寶寶
寶寶從軟趴趴的到會翻身,經歷了很長一段的仰臥期,
此時,正是訓練寶寶「視覺」、「聽覺」以及「觸覺」的最佳時期。
媽咪可以選購色彩和諧、材質柔軟的玩偶,
如有造型的布手環或襪子,當寶寶揮動小手或踢小腳時,
會發出好玩的聲音吸引寶寶的注意力;
或是選擇音樂柔和,觸摸質感舒適的音樂吊鈴或手搖鈴,
吸引寶寶的目光並想去觸摸,達到感官訓練以及活動四肢的效果。

七個月至一歲的寶寶
七、八個月大的寶寶開始學爬了,又處於萌牙生長期,
看到東西就想抓起來咬,
所以這時應該給寶寶不含毒性的塑膠或橡膠製品的玩具,
例如:橡膠玩偶、固齒器等。

一歲至三歲的寶寶
隨著寶貝的成長,遊戲的變化與挑戰也相對提高。
一歲至三歲的寶寶,開始真正主動去「玩玩具」,
所以選擇色彩豐富、耐摔、能夠發聲、發光的玩具,
如大型的軟質拼圖、積木或會發聲的動物玩具等,
吸引孩子去接觸、探索這類型的創造性玩具。

陪孩子一起玩玩具

無論是哪一個年齡的寶寶,玩玩具都是成長的最佳媒介與方式。
不過,許多父母以為買了許多玩具之後,就讓寶寶自己玩就好了,
其實光靠寶寶「自己玩」,啟蒙的效果有限;
如果父母可以參與孩子的遊戲世界,
在寶寶玩耍的過程中,不斷地給予互動與鼓勵,
對寶寶的發展與啟迪更有加分的效果,
還能建立互動良好的親子關係,使情感的距離更加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