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子毅的媽咪

你的孩子『貴人語遲』嗎?

2008年08月30日
節錄自東方報
  
現在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的語言發展給予了極大的關注,尤其是那些開口遲、說話少的孩子,更是令父母心焦。但也有一些父母信奉一句老理「貴人語遲」,孩子說話晚是因為孩子不願意開口說話,等長大一點就可以開口說話了。孩子應該什麼時候說話?語遲對孩子的語言發育有什麼影響?

○●寶寶為啥說話晚?
  「貴人語遲」對寶寶的語言發育有什麼影響?8月24日,新華網一條資訊給出一種答案:研究者發現,八成2歲時語言能力稍差的孩子到7歲時在語言方面與同齡孩子已相差無幾,但另外兩成的語遲幼兒7歲時在語言方面依然遜色。

  美國合眾國際社日前報道說,研究者通過對1766名幼兒的研究發現,男孩語遲的幾率是女孩的3倍,然而到了7歲的時候,他們在語言方面的差別就消失了。這一發現對於那些擔心自己孩子語言發育狀況的父母可謂喜憂參半。「寶寶語遲的現象,在我們兒保科很常見。對語言發育有一定瞭解的家長會非常重視孩子語遲的現象,在和同齡孩子的相比較中發現自己寶寶在語言方面落後於其他孩子,就會帶孩子來檢查,尋找原因。」鄭州市兒童醫院保健科副主任醫師焦敏說,「也有一些語遲的孩子,是我們在做常規的兒保工作時經詳細問診得知的。」

  造成孩子語言發育障礙的原因有:孩子有先天性發育異常,例如軟顎或舌繫帶過短,影響正常發音,這可通過早期發現和醫療處理矯正;後天環境不良,例如家長對孩子的語言教育差,孩子的不良語言習慣未被及時糾正,也會有語言發育遲緩和發音不清、口吃等問題出現;孩子口腔發育異常,造成構音障礙。「寶寶語遲有很多原因,還有一些是因為遺傳,父母中有人在幼時語言發育也比較遲緩。」焦敏說,「一些語言發育比較遲緩的孩子會隨著年齡恢復正常,但是還有相當一部分屬於生長發育異常造成的。」

○●如何判斷孩子語言發育是否正常?

  「和其他的能力相比,孩子的語言發育個體差異要更大一些。」焦敏說。例如,「四翻六坐八爬周走」,說的是孩子的行動能力,雖然也有個體差異,但波動一般在2個月內,而語言的差異會大很多,甚至持續到上學。

  美國研究人員提醒說:「對那些在學校裡依然語遲的孩子,給予早期干預和增加語言刺激是十分重要的。如果父母擔心,應該與醫生聯繫。」

  怎樣判斷孩子語言發育是否正常?「一般來說,孩子在8個月時會無意識地發出『爸爸、媽媽』的語音,在1歲時會發22個字音,但是在1歲以前的主動語言比較少,處於語言理解階段,不太好判斷孩子語言發育是否異常。」焦敏說,「但是,在2歲時孩子有5個字左右的表述,詞彙量應該達到約50個,並能開始用2至3個單詞組成短句。」

  家長要把握好寶寶的語言關鍵期。關鍵期是指寶寶在某一特定時間內自身掌握、學習某種能力的最好時機。錯過關鍵期的培養,可能會出現事倍功半的現象。語言發育的關鍵期是1.5∼4歲。在孩子語言發展的3∼4年中,9個月∼24個月是寶貝發音、模仿、理解詞語含義的關鍵期,2∼4歲是真正掌握語言、學會表達語言的發育關鍵期。此時學習語言效果最佳,形成的語言習慣最容易長期保持。

○●有些語遲家長尤其要留心

  並無先天畸形的孩子如果存在發音不清、口吃等問題,家長要及早著手進行糾正。因為越早糾正,越容易讓孩子從小便有一個發音清楚、條理性強、語法規範的基礎。如果到孩子有一定語言能力,並形成習慣以後,再矯正錯誤就比較困難了。「孩子語言發育落後,一定要讓專門的兒科醫生檢查判斷,因為語言發育落後也可能是智商低下、孤獨症等造成的。」焦敏說,「家長留心會發現這些語遲寶寶的異常,可以及早進行訓練、治療。」

  對於孤獨症的孩子來說,你會發現孩子非常癡迷天氣預報、廣告;要麼孩子不會說話,要麼對父母的話聽而不聞,即使孩子說話了,也往往是一些重複語言或自言自語,別人聽不懂,極少具有交流性質的主動語言。很少與人對視,一般會表現某種刻板行為。比如有的孩子總是轉圈;有的迷戀圓形物體,如電風扇和汽車輪子;有的特別愛看電視廣告或天氣預報、愛聽某一首或幾首固定的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