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逸心 媽媽

智利礦災-新聞

2010年10月16日
一次喜劇收場改變不了悲劇本質 楊照


智利詩人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聶魯達,
在回憶錄中曾經表示,他一生中獲得過最榮耀的勳章,
是去到一個礦場,渾身黝黑的礦工從礦坑中爬出來,
看到他,接受他伸出的友善的手,緊緊握著,說:「我認識你」。

礦工認得他,
讓聶魯達驕傲地確認了自己作為一個「人民詩人」的身分,
比什麼都更有價值。
在智利,礦坑礦工傳統上有著高度的象徵意義。
因為礦坑深入地底,
在不見天日的礦坑中工作如此辛苦、如此危險,
更因為礦業,尤其是銅礦,對智利的經濟意義如此重大。

銅礦出口,最巔峰時曾經佔智利出口總額的七成以上。
而且,開採銅礦的歷史,最遠可以溯及歐洲人剛到南美洲的十七世紀,
目前智利境內很多礦坑開採的時間都超過了一百年。

採礦是智利的命脈,維繫了智利人的生存,
但是隨著時間的進展,採礦也一步步蛻變為一門帶有宿命悲劇性的行業。
礦坑愈挖愈深,坑道的安全性愈來愈差,
礦工在坑道下工作的情況也就愈來愈糟。
離坑口愈遠,空氣供應是問題,坑底高溫是問題,
必須耗費大量時間來回坑口與坑底是問題,
而這些問題都構成直接威脅生命的變數。

礦坑挖到兩千兩百呎深,換算一下,
將我們的一○一大樓倒栽蔥放進去,都還處不到底。
這些礦工們不會有高速電梯可以搭,
更麻煩的是,那一呎一呎深探入地底的坑道,
是幾十年陸續挖出來的,沒有規畫、更沒有完整的結構。
採礦採到那樣的深度,其實就純粹是賭命了,
大家都明確知道坑道一定會塌,
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塌,塌的時候誰會永遠被封埋在裡面。

坑真的塌了,老實說,是理所當然,而不是意外。
真正的意外,造成轟動新聞的,是那卅三位礦工竟然有機會生還。
意外地,一口通風井持續貫通空氣,一方儲水槽蓄了夠多的水,
因而才有了持續將近七十天的救難新聞。
如果依照原本慣常發生的方式,這卅三人就此長眠在坑底了,
不會有新聞關注,我們應該連曉得有這麼一樁遠方災難的機會都沒有吧!

這次,在全世界的注目下,上演了令人欣慰、令人感到溫情感動的喜劇,
而且可以還有很長一段後續的花絮會發展,
然而,這樣的喜劇收場卻並沒有,也絕對無法改變智利礦業、南美洲礦業,
乃至於全球礦業的悲劇本質。

很可惜,那個走過許多礦場,為上萬礦工朗誦過詩的聶魯達不在人世了。
我真的很想知道他會用什麼的眼光來看這件事,為這件事寫什麼樣的詩。
我只能翻著聶魯達的詩集猜測,若是他來寫的詩,應該不會只有興奮感動吧?或許會多些悲憫,或許會多些無奈嘆息吧?
(作者為新新聞副社長兼總主筆)

【 2010-10-14 / 聯合報 / A4版 / 搶救智利礦工全球聚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