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逸心 媽媽

全球最好的國家

2010年10月15日
全球最好的國家_img_1

全球最好的國家 文�陳之華

  八月下旬,國內新聞媒體報導了最新一期美國《新聞週刊》雜誌(Newsweek),將「全球最佳國家」的殊榮給了芬蘭。

  收到《新聞週刊》,看到封面標題:「THE BEST COUNTRY IN THE WORLD……」,確實讓人好奇。我迫不及待的要翻閱,但隨手先拿給小女兒瞧瞧。她邊翻邊說:「是芬蘭!」

  我好奇的問:你怎麼知道?她說,Facebook(臉書)上的歐洲同學早已傳遍了:「芬蘭,全球最佳國家……

  這是美國《新聞週刊》首次針對教育、醫療、生活品質、經濟動能與政治環境等五大項目,為全球一百個國家進行的整體排名,芬蘭、瑞士、瑞典名列前三名。

  報導說,前十名國家大多數的共通點是:小而美、富裕、安全,氣候冷……

  我順便請女兒幫忙看看我們住過的西非大國──奈及利亞的受評成績如何。我開了個小玩笑說:「從後面數數看吧!」

  不幸,奈及利亞果真是倒數第二名,也就是第九十九名。耐人尋味的是,倒數三名的國家,與前三名的特色截然不同:都不是小國,境內都不安全,氣候都很炎熱,而且都是低開發的國家。

  我的心深深一沉。因為我住過各項條件都極差無比的奈及利亞四年,也住過被列舉為全球最佳國度的芬蘭六年,這樣的人生十年,竟在光譜的兩端,像是冷熱溫差極大的三溫暖,讓我對周遭事物的了解、體認與觀察,都有了最深刻的感受。這樣的生命經驗也讓我和兩個女兒更加體認,為何北歐各國總會在各項評比裡名列前茅,以及一個好的國家可以為人民、子孫帶來何種希望、機會與生活環境。

  成熟的社會福利制度、廉能有效率的政府、以人民福祉為先的民主理念、重視且落實性別平等、完善健全的公共建設、優質教育所培育出來的高素質人民、社會各環節的彼此高度信任等,都是北歐各國的共通特質。

  其中最關鍵的,就是北歐社會認為,平等分布各地的良好教育資源,就和隨處可得的飲水一樣,都是所有人民必享的基本權利。

  回首過往,曾經生活四年的非洲大國,每天沒水沒電,盜匪橫行、疾病猖獗,知識水平極度不平等,人與人之間毫無信任可言,基礎教育既貧乏又不均,大多數的孩子必須頭頂著菜籃,終日在街頭為賺取蠅頭小利而叫賣、奔走。這個自稱為「偉大」的國度,連最起碼的教育或公共建設基礎都無法提供,竟能夸夸其言的說要提升人民生活水準,擴大子孫視野!

  芬蘭在過去十年來,一再被國際機構、組織評比為最佳、最繁榮、教育落差最小的國度,「教育」優質化、全民化的根基之深,絕對居首功。

  
那麼,什麼是好的教育呢?

  就是使每一個孩子都能享有成功的機會,讓孩子有機會認識並發現自己,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而學校能教導孩子學會如何去學習,擁有學習的樂趣和動力,使所有孩子即使出身背景、社經條件不同,仍享有國家賦予的相同資源與公平、平等的學習路程。這是消弭貧富差距和發揮個人潛能的最佳利器。

  好的教育是為人人創造機會,使人人有機會自我實現。教育當局看到的永遠是所有孩子該享有公平的機會,對於學習低迷的孩子與中輟生的重視更甚於資質優異的學生。

  《新聞週刊》說,很少有教育體制會注重消弭學生之間的落差,芬蘭卻能確保所有孩子在完成基礎教育時,具備一定水平。一位芬蘭地方教育官員說:「如果各位問我,在這座城市裡有哪些孩子沒有通過學習門檻?我現在就能說出他們的名字……

  
「關注每一個落後學生」和重視所有孩子的基本受教權,這樣的扎根教育,絕對是芬蘭成為全球最佳國家的原因與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