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J媽咪

數據化

2012年09月11日
公司每年都要打考績,為了讓評比「公正、客觀」,特別引進某顧問公司發明的「目標管理」,把每人每天的工作目標、成果、達成率全部「數據化」,還大費周張購置資訊系統,規定每週必須上線登錄。營業員很簡單,因為業績本來就是數字。後勤人員就傷腦筋了,尤其像我們部門提供的服務包括法令諮詢,如何將「正確、迅速、詳實、親切」數據化,連「顧問」也說不出個所以然。其他像:財會部、總務部…也有類似的問題。不過為了「有考績」,大家還是絞盡腦汁,硬是生出「績效指標」,只是這些「數據」真能代表一個員工的工作表現嗎?

學校為了衡量一個學生的學習效果,於是透過「考試」機制產生「分數」。國文、數學…等學科的分數雖不能百分百呈現學習成果,但至少遊戲規則清楚,評分還算客觀;至於美術、音樂等科目之評比,難免受制於老師的主觀感受,但也大致能接受。現在十二年國教,評比項目又多了「服務時數」,這就好笑了,請問「服務熱忱」可以用「時數」來衡量嗎?

上星期參加地球清潔日,主辦單位提供「服務時數」證明給有需要的「學生」。當天幾位教會男女青年不太願意索取證明,他們說:「不是說左手做的好事,不要讓右手知道嗎?」、「既然是『服務』,就是不求回報,為什麼要申請證明?」這些國中生友完全說中了服務的真諦。

服務的時數可以數據化,但熱忱不能;財富可以數據化,但快樂不能;生命的長度可以數據化,但深度及廣度不能。當我們經歷人生所有的考試、甄試、面試、考評,再次回到主面前時,我知道,屆時一定不只數據化的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