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J媽咪

2017.2.19慈助會及女青年姊妹爐邊聚會

2017年02月19日
很感謝有人頭腦內建錄音筆,而且樂於分享筆記。

呂謝孟娟

柏頓姊妹從2月7日旅行亞洲各地,拜訪了印度、馬來西亞、印尼、香港,最後台灣。今晚她和全教堂滿座的姊妹們分享許多感人啟發的故事,真是聖靈充滿。她還教我們唱了一首短短可愛的歌曲,要我們記住聖約的重要。柏頓姐妹教唱的歌詞:
Before you make a promise
Consider well its importance
Then when made
Engrave it upon your heart

柏頓弟兄談到44年前他在一個活動中參加唱詩班,他在站台最後面往下看到一個金髮的姊妹,像是有一道聚光燈打在她身上,使得他非常渴望去認識。活動結束他走過去和她說話,但什麼都說不出來,只說了:「Good Job!」後來她的堂表親問他認識琳達姊妹嗎?他說不認識但是很想認識,那位堂表親就說她可以幫她介紹,讓他非常高興。在回去的路上,柏頓姊妹往北,柏頓弟兄往南,當時他很期待可以在路上奇蹟式的相遇,果然他們相遇了,也開口聊天認識,最後他們結婚生了6個孩子。

突然他跳到聖殿,他談到這次拜訪香港也看到聖殿,香港聖殿服務了全球一半的成員。他們也遇到來自蒙古的成員,坐了44個小時火車來聖殿,相較之下,台灣聖殿就在旁邊,走出教堂不到100步就到了,我們應該要常常去聖殿,因為多給誰就像誰多要。這個道理也印證在柏頓姊妹身上,5年多前,孟蓀會長辦公室打電話說要找他們夫妻面談,柏頓弟兄第一個反應是:找你吧!柏頓姊妹說應該不是吧,到了孟蓀會長辦公室,三位會長團都在,孟蓀會長根柏頓姊妹說:「你為什麼不把椅子更拉靠近我?」之後孟蓀會長開口要召喚柏頓姊妹成為總會慈助會會長時,他感動含淚想到他在44年前就已經知道他遇到的是一個特別美好的姊妹,而自己就像輔佐摩西的亞倫一般在旁協助她這份事工的推動。

柏頓姊妹一上台看到眼前是一幅美麗的景象,有那麼多姊妹齊聚一堂。她沒想到她的丈夫分享他們的愛情故事,但是她有另外一個版本,只是今天沒機會分享。只不過伊凡長老說這就好像煎餅一樣,是有兩面的,愛情故事也是有兩個版本,他很期待下次可以聽到。他們的演講真是幽默。

柏頓姊妹見證自己在接受這份事工的最大祝福,就是能感受到天父的愛,也感受到天父愛祂每個女兒們。她分享了幾個她在世界各地所知道的忠信姊妹的故事。乃縵長大痲瘋,聽從先知沐浴7次,是因為他有一個有信心而且勇敢的小女孩告訴他。有次獨自參加韓國英語支會禁食見證聚會,第一個就是一個10歲的小女孩上台見證,她分享了自己在韓國人生活的日子,當時她和其他五個兄弟姊妹隨同父親到韓國大學教書,當時她去的學校完全沒有人會講英文,但常常感覺到孤單,她感謝她的媽媽在小的時候常常和她背誦經文和詩歌,所以當她感覺孤單一人,她想起那些經文和詩歌時,她心裡就會感覺到平安和不再孤單。而她最愛的詩歌是:「我知道救主活著」,第二段歌詞更是讓柏頓姊妹感動:「祂活著擦乾我眼淚,祂活著我不再憂傷。」

第二個是一個南美洲忠信小女孩,她有天和媽媽從天主教堂走路回家,路上聽到耶穌基督後期聖徒教會裡面的唱詩班在唱歌,她跟媽媽說她要進去聽,媽媽答應了,當她進去聽的時候,她感覺非常感動。下週她又聽到同樣的歌聲,她跟媽媽要求可不可以去這個教會聚會,她的父母討論之後說她需要先去天主教聚會才能去這個教會聚會,於是她長達年10年都在兩個教堂聚會,直到她成年可以接受洗禮為止。後來她結婚有3女1男,其中一位17歲女青年臉上充滿光芒,有良好的態度,對父母也非常尊敬。隔週遇到他們家庭走進教堂,17歲的女青進入女青教室依然充滿光芒,熱絡的關心班上的女孩,而她正是月桂組的班長,讓她一點都不意外,而這也是她母親的美好榜樣。在馬來西亞也曾經遇過一個逃難而來的難民,對他們來說信仰是違法的,那個女青身上充滿了光,非常有信心地相信總有一天會接受洗禮,在那天來臨之前都一直持續去教會聚會。

韓國有一位Grace生活悲慘,離婚之後來上英文班,她跟傳教士說她只學英文不上福音課程,直到兩年後才洗禮。幫助她洗禮的是一對傳道部夫婦,他們為了來傳教,賣掉一位有名設計師設計的房子,憑著信心來韓國傳教。在語言不通的情況下,他們決定邀請傳教士帶他們的慕道友來家裡吃飯,然後他們可以簡短分享見證。直到有一次在英文班認識了Grace,她受邀到他們家吃飯,他們非常愛Grace,讓她最後接受洗禮。洗禮之後她非常熱愛這個福音,於是她決定要在一年內幫助12個人接受洗禮,首先就是她兩位女兒,父母、同事和同事的孩子,最後也幫助她前夫洗禮,洗禮滿一年她幫助了14人洗禮加入教會。

薇拉莉返鄉到新的支會,她會特別注意到許多孤單坐著的姊妹,然後走向她們跟她們一起坐然後關心她們。後來她被召喚愛心領袖,她想到一個方法,拿一個罐子,裡面放小紙條要其他姊妹寫下每位姊妹好的特質,而且她一個一個去邀請,順便更加認識每個姊妹。除了照顧人的特質,她也堅守聖約。有一天她看到一件非常喜歡的洋裝就買下,後來發現那週要繳納的什一奉獻不夠,她毫不遲疑把洋裝退掉,繳付了十足的什一奉獻。過了幾週又看到那件洋裝已經打五折,讓她非常喜悅因為遵守什一奉獻而獲得這樣的祝福。雖然那件洋裝她只穿過一次就因意外死亡。柏頓姊妹思考:「如果時候到了,她是否準備好了?她是否做正義的事情讓天父以她為榮?」在某次聚會中,一位姊妹走向前淚流滿面謝謝她分享薇拉莉的故事,因為那是她的姊姊。薇拉莉的喪禮,她正生完小孩而不能參加,能在這次演講中聽到姊姊的故事是神要柏頓姊妹對著她講的。柏頓姊妹從這件事情見證天父知道每個人,也愛每個人。

有位主教和她分享一位剛從監獄出來6個月的姊妹,為了洗禮要跟傳道部會長面談,會長不知道她是否能接受洗禮,是否準備好接受洗禮?直到最後她做結束的祈禱,聖靈讓會長知道知道這位姊妹也經準備好接受洗禮。過了一段時間,傳道部會長在一次的會議中遇到某位姊妹向前跟他問好,問他是否還記得她?會長想不來她是誰,後來得知是那位從監獄出來的姊妹,會長非常驚訝她簡直變了一個人,在面容有了極大的改變,這是因為耶穌基督的贖罪讓她完全改變。那個主教接著分享到換心手術通常需要好幾個月的觀察,要觀察其他器官是否產生排斥,如果有就要馬上處理。所以歸信不是單一事件,而是一個過程,主對我們有極大的耐心,神看我們將來要成為的樣子,而不是看我們現在的樣子。天父也希望我們看別人也是看她們將來要成為的樣子而非現在的樣子。

愛麗莎是一個不美麗的女孩,她身上有許多刺青和穿洞,有抽菸和吸毒的味道,但有一顆非常善良的心,她是個不積極的成員。她非常愛她的祖父,常常到養老院看她的祖父。有一天她到養老院,聽到成員在某間房間唱詩歌,她似乎被詩歌打動,打開門走進房間,房間裡面滿滿是人,沒有椅子可以坐,當她準備轉身離去,有位姊妹站起來邀請她坐她旁邊,她的手環繞著她背後。愛麗莎非常驚訝這位姊妹難道不會在意她身上的菸味和刺青、穿洞嗎?顯然那位姊妹完全不在意她的外表,因為她看到她將來要成為的樣子,後來愛麗莎回來教會,並且去傳教。

2007年當柏頓夫婦要到韓國傳教時,柏頓姊妹訂了傳教前讀完摩爾門經的計畫,只不過為了打包整理家裡、孫女出生、包裝禮物送人、學習新的語言,讓她最後沒有讀完摩爾門經。當她第一天到達韓國傳道部,她打開她未讀完的經文,正好翻到以帖書6:4,當時她心中受到感動,讓她感覺這是天父要對她說的話。

這章經文正好談到雅列人準備搭船渡海到應許地,他們遇到一些困難:沒有光、沒有空氣、沒有舵,這只是一個像兩片盤子緊密蓋起來的船而已。神幫助他們克服了這些困難,首先讓石頭發光,讓船可以上下開兩個洞口,當船在海面上他們可以打開呼吸新鮮空氣,當船沉入海底就將洞口關起來。而神會在這過程中讓船開往應許地。雅列人準備好一切,將自己交託給主。他們好幾次沉入海底,但他們都很安全,於是他們不斷歌頌感謝神,在海上航行344天。

柏頓姊妹談到自己要出發來韓國傳道部,她真的不知道要做什麼事情才能做好這份事工。透過經文她了解到她只要全然信賴神,做好自己的準備就能由主來掌舵帶領她和她的丈夫。在這份事工當中,不會一帆風順,會像雅列人一樣,在海上遇到許多可怕的暴風雨,經歷幾次沉入海底的情況,但神都會一直保護著他們。她也學習到在這服務的過程中,要像雅列人一樣,學習快樂去歌頌神,不斷計算神的恩典,讓自己可以在這個旅程中陷入絕望不快樂當中。於是她會將主給她溫柔的慈悲、祝福都寫下。

年紀越長她越能體會,今生每個人就是要面對一個充滿考驗的生活,再來到世上之前我們都知道我們會獲得肉體來學習,雖然會有考驗,但我們知道藉著耶穌基督的贖罪我們可以再次回到天父面前,我們都歡呼地接受這個計畫。只不過來到今生,我們忘了前生的一切,也不知道這考驗怎麼一波有一波接著來,而且出乎意料之外的困難,但憑著我們對耶穌基督的信心,活著先知的引導,經文、永恆家庭的希望,都能幫助我們度過這些考驗。

我們都可能面臨像雅列人一樣的挑戰:第一:沒有光。的二:沒有空氣也就沒有生命。第三:沒有人掌舵就不知道方向目標。而救主正是那位光、生命、道路,只要我們歸向祂就能通過重重考驗。神想要幫助每個人,但我們需要主動伸出手才能被幫助。

在非洲賴比利亞一個小會堂沒人會司琴,有個女單成擔任指揮,會議開始她大聲唱出第一節歌詞,擠滿會堂的人也大聲唱出歌詞,將整個屋頂都快掀開。我們要如何告訴別人我們所相信的福音?大聲唱出詩歌讓我看到這些非洲的成員雖然生活悲慘,物資缺乏,但她們的歌聲透露出想要跟救主在一起,他們將獲得神全部的祝福不會比我們少。

我們要努力成為遵守聖約的人,因為有人在看著我們的榜樣,而我們的榜樣也會大大祝福我們的孩童、青少年們。要將聖約銘刻在心上這將是給天父和救主最好的禮物。

伊凡長老談到1998年4月30日,他坐在當時總會會長團第一諮理多馬•孟蓀會長的辦公室,他被召喚到日本名古屋傳道部擔任會長,只不過是7個禮拜後出發。(通常傳道部會長召喚會在前一年的4月或10月接受面談)因為是先知的邀請,他只好答應說好,之後才開始煩惱如何在7個禮拜後準備好出發去傳教。

孟蓀會長知道伊凡長老的父親目前得到阿茲海默症而生命垂危,孟蓀會長告訴他的父親將會在他傳教時過世,到時候他的太太能回來參加喪禮,而他則是要跟他的傳教士在一起,這讓她想到乃縵沐浴7次,那個憑著信心告訴乃縵的女僕,正是他太太的角色。

伊凡長老的父親當時已經無法溝通,每天都坐在椅子上斜著一邊靠著,隨時都要有人照顧著他。孟蓀會長提出邀請,要他回去告訴父親有關他要去傳教的事情,就像10幾年前一樣跟他說話。伊凡長老當下的反應是我父親的狀況跟他講話沒有用,但他還是服從先知的建議去做。當他走進父親的家裡,他告訴父親說他跟孟蓀會長面談,而且被召喚到日本傳道部擔任傳道部會長,然後他就不知道要再說什麼話了。突然一個靈感,他需要問他爸爸一個問題:「爸爸,你對這件事情感覺如何?」他爸爸突然坐正回答他:「沒錯,我有好的感覺。」他非常感動父親的回應,也只有那麼一次,之後7週他每天和爸爸講話,爸爸再也沒有回答過他。他感謝當時孟蓀會長獲得靈感,要他跟父親講話,他見證聽從先知真的帶來祝福。先知的年紀已經越來越年邁,有次他和納爾遜長老談及這件事情,納爾遜長老回答他:「這不是很好,每個人都會遭遇到。」他見證主掌理一切,並且透過活著的先知來向我們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