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恩典潔白

秋季養身

2008年10月14日
中醫認為,秋燥最易傷害嬌弱的肺系統(包括現代醫學的呼吸系統,口、鼻、肺臟及皮膚毛細孔等),產生全身性的秋燥症。



尤其炎夏活動力強、損耗多,秋季更需要特別的飲食調養,來回復身體狀況,並儲存對抗寒冬的能量,鄭振鴻指出。



面對秋燥,如何吃出健康?



秋天的飲食重點在柔潤溫養,儘量選擇水分多且容易消化吸收的食材,如百合、白木耳、梨、葡萄、豆漿等,來滋潤乾枯的五臟六腑,避免油炸辛辣的上火食物。



而秋天盛產的蔬果不但新鮮,也正是秋季保養的最佳食品。



「應景水果不妨多吃一些,」擅長食療的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教授蔡金川提到,不需昂貴的燕窩、人參來滋補,當令時節的梨子、柚子、柑橘等,就具有不錯的滋潤效果。



此外,入秋之後天氣轉涼,也是腸胃疾病好發的季節,因此在飲食中要注意調養腸胃,建議以溫食為主,少吃如西瓜或生菜沙拉等寒涼食物等,以免腸胃不適。



■食物宜滋潤



中醫將核桃、胡麻、蜂蜜等歸類為滋陰潤燥食物,可以平緩秋燥,讓身體得到適度滋潤。



盛產於杭州西湖的水生植物蓴菜,翠綠鮮嫩,富含黏液及膠質,也具滋潤效果。



在台灣,有時秋天可在市場上買到新鮮蓴菜,若買不到可用罐頭蓴菜,只要洗淨直接加入料汁便可食用。台北微風廣場、Sogo百貨、遠企等日式超市有販售。



可以試試日式涼拌蓴菜,咕溜咕溜的清酸口感,相當開胃。



■少辛辣多酸甘



口味偏酸甘的水果能刺激唾液分泌助消化,如蘋果、葡萄、柚子、柑橘、檸檬等,具生津解渴功效,適合秋天食用。



此外,要避免辛辣物,如蔥、薑、蒜、胡椒、辣椒,或是洋芋片、鹽酥雞等油炸及燒烤物,以免讓燥症加劇。



在烹調方面,宜以清蒸、煮、燉為主,減輕身體燥熱。



另外,橙黃色的柿子也有健脾補胃、潤肺生津功效。但腸蠕動不好、老人及小孩要節制食用,因為研究發現,過量食用會造成胃結石。



貼心提醒 :消化性潰瘍、畏寒或小便多的人,酸澀水果適量就好。



■養肺食物可多吃



肺系統喜潤惡燥,容易被秋燥所傷,尤其經常說話演講的人、呼吸系統較差的老人與過敏孩童等,在秋天更應注意肺系統保養。



白木耳、梨、山藥、百合、藕等,是中醫認為可以滋潤呼吸道的養肺食物,平日可以當做點心或茶飲。



中國醫藥大學教授蔡金川經常到處演講、上課,「講話很傷元氣,」他保持體力的獨門潤肺方就是:取等份量的枸杞、黃耆、大棗、菊花、麥門冬,再加入約十分之一的山茱萸或五味子(例如,枸杞等各兩錢,則加山茱萸兩分)泡水飲用,有助補肺、益氣,黃耆、大棗可提升免疫力。



貼心提醒:如果你是虛寒濕體質(大便軟稀不成型、臉色蒼白、手腳冰冷、較愛喝熱開水,一吃冷就腹瀉),滋陰型食物如百合、白木耳、梨等不宜多吃。



■清早喝粥



初秋時節餘夏濕熱未散,容易造成腸胃功能障礙。熱粥護胃補氣,水分豐富,很適合肺燥的老年人當成一日起始的早餐。



宋代食療專著《養老奉親書》大力提倡粥品的好處,尤其甘蔗粥清熱生津,對於便秘、肺燥咳嗽、心煩口渴有幫助。



中醫師鄭振鴻經常建議門診患者在秋天試試潤肺退火的梨子小米粥:水梨洗淨連皮切碎用小米煮粥,效果也不錯。



■喝茶解鬱,保持好心情



入秋之後草木凋零枯萎,很容易讓人觸景傷情。玫瑰花茶、菊花茶具解鬱效果,可以輪流沖泡當茶飲,除了穩定情緒,也可補充水分。



如果你在秋天常覺得心煩氣燥,不妨試試甘蔗汁,不但生津解渴、平緩焦躁之氣,還可以清熱解毒,兼具美容效果,蔡金川對《康健》說。



資料來源: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部、中國醫藥大學學士後中醫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