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Jingo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華德福教育與生活"座談

2007年11月15日
公開
6

跟媽咪想像中的上課完全不同..... 不是一夥人坐在椅子上認真聽台上的人演講..... 一開始.... 先叫媽咪們玩丟沙包遊戲...... 華德福教育與生活座談會 由詩婷老師先發藍色的沙包.... 以第一次丟的順序....順著丟.... 接下來...增加沙包的數量.... 二個...三個....四個..... 有些手忙腳亂了..... 這樣還不夠.... 再來一個白色沙包....逆著丟..... 藍色一個...白色一個.... 接下來一樣...逐漸增加沙包數量.... 還有還有....一個搗蛋球..... 由詩婷老師開始...逆時針方向傳.... 所以...有時一個人會同時拿到好多沙包.... 看似混亂... 但是....媽咪只專注在兩個人身上.... 所以覺得也還輕而易舉...... 感覺上..同組的人也能夠反應這樣的狀況... 不過..等到第二組的人在丟沙包時.... 變身為觀察員的媽咪..卻覺得場內一團混亂.... 這個人掉了沙包...那個人不知該丟給誰... 還有人看別人看得出神..忘了自己該接沙包..... 後來..大家圍坐在一起討論丟沙包的觀察.... 第二組有媽咪說.. 當她在觀察第一組時...覺得好混亂..好緊張.... 但是身在其中玩沙包時..... 卻覺得井然有序...沒有想像中的混亂.... 最後..校長說.... 我們常常不是被"事情本身"困擾.... 而是被"對事情的看法"所困擾.... 她發現... 很多媽咪在手上堆滿三種顏色的沙包時的反應..... 就是"笑"....... 怎麼還笑得出來呢?.... 當妳在被許多事件..問題..困境前後夾攻時.... 還有小孩這個搗蛋鬼出來攪和..... 我們怎麼可能笑得出來呢?..... 呵呵...... 媽咪終於了解.....

很棒的建言

2007年11月13日
公開
9

美國正宗股神 巴菲特的建言 There was a one-hour interview on CNBC with Warren Buffet, the second richest man who has donated $31 billion to charity. Here are some very interesting aspects of his life : (以下摘錄自CNBC 電視台對世界排名第二的富豪華倫巴菲特所做的一小時專訪,巴菲特目前已經捐310億美元給慈善機構,他對於人生的一些見解非常有趣) 1.He bought his first share at age 11 and he now regrets that he started too late! (他11 歲開始買了第一張股票,但現在還是很後悔說他太晚買了!) 2.He bought a small farm at age 14 with savings from delivering newspapers. (他14 歲時,就用他從小時候送報紙所賺的錢,買了一個小農場.) 3.He still lives in the same small 3-bedroom house in mid-town Omaha, that he bought after he got married 50 years ago. He says that he has everything he needs in that house. His house does not have a wall or a fence . (他雖然富甲一方,卻仍然住在奧瑪哈小鎮的一棟三房小屋內,那是他結婚50 週年後所買的房子.他說他們家什麼都有了啊! 他家甚至連圍牆或籬笆都沒有!) 4.He drives his own car everywhere and does not have a driver or security people around him. (他都自己開車出門,也沒有請司機或保全人員跟著他.) 5.He never travels by private jet, although he owns the world's largest private jet company. (他雖然是世界最大的私人噴射客機公司的老闆,但卻從來沒有搭私人飛機旅行過.) 6.His company, Berkshire Hathaway, owns 63 companies. He writes only one letter each year to the CEOs of these companies, giving them goals for the year. He never holds meetings or calls them on a regular basis. He has given his CEO's only two rules. (他公司 Berkshire Hathaway,旗下擁有63 家企業.他每年只寫一封信給這些企業的總裁,把今年的營運目標告訴他們.他從來不曾定期主持或召開會議,他給這些總裁們的守則只有以下兩條 Rule number 1: do not lose any of your share holder's money. (守則一:不要讓公司的投資人虧錢) Rule number 2: Do not forget rule number 1. (守則二: 不要忘記守則一) 7.He does not socialize with the high society crowd. His past time after he gets home is to make himself some pop corn and watch Television. (他不太跟群眾交際應酬.下班後主要活動就是弄一點爆米花來吃吃,跟看看電視.) 8.Bill Gates, the world's richest man met him for the first time only 5 years ago. Bill Gates did not think he had anything in common with Warren Buffet. So he had scheduled his meeting only for half hour. But when Gates met him, themeeting lasted for ten hours and Bill Gates became a devotee of Warren Buffet. (五年前世界首富比爾蓋茲第一次跟巴菲特見面,他覺得他跟巴菲特根本沒有什麼共同點,所以他只排了半個小時跟巴菲特會談.但當他們見面後,一共談了10 個小時,從此之後,比爾蓋茲開始變成巴菲特的忠實信徒,獻身慈善事業.) 9.Warren Buffet does not carry a cell phone,nor has a computer on his desk . (巴菲特不帶手機,桌上有沒電腦.) His advice to young people:"Stay away from credit cards and invest in yourself and Remember: 他給時下年輕人的建議是「遠離信用卡的物慾, 多投資自己並且牢記」 A.Money doesn't create man but it is the man who created money. (錢是人創造出來的,但是錢不會創造人.) B.Live your life as simple as you are. (過你自己想過的簡單生活吧!) C.Don't do what others say, just listen them, but do what you feel good. (別人說的話聽聽可以,但不一定要照做,做你自己覺得很棒的事.) D.Don't go on brand name; just wear those things in which u feel comfortable. (別走入名牌的迷思,穿你覺得舒服的服飾即可.) E.Don't waste your money on unnecessary things; just spend on them who really in need rather. (與其把錢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倒不如把錢花在真正需要的地方.) F.After all it's your life then why give chance to others to rule our life. (總而言之,這是你的人生,幹嘛讓其他人來指揮你的人生呢?)

參加磊川一年級家聚會

2007年11月10日
公開
24

周五..Penny在磊川做評量時.... 媽咪在學園中和一位一年級的家長聊天..... 希望能籍此對華德福教育有更進一步的瞭解.... 這位很開朗的媽咪邀請媽咪參加周六的聚會.. 是小一家長們的聚會.... 本來媽咪認為以爸比討厭應酬的個性.... 可能會拒絕這樣的餐會.... 沒想到爸比居然同意前往.... 爸比應該是想去看看... 會選擇磊川的家長及孩子們吧..... 到了學校..一群愛心媽咪們已經在廚房準備午餐.... 磊川一年級家長聚會..掌廚的媽咪們 這次的聚會是為了一年級的家長們更加熟識而舉辦的.... 不過..媽咪覺得家長之間的感情已經很深厚了... 他們也很熱心地分享..... 讓媽咪知道她們喜歡華德福的理由..... 其中有一位家庭..居然就是我們的鄰居.... 這位媽咪在小朋友小的時候... 也是選擇全美的幼稚園.... 她說在那裡....女兒真的學了很多... 但是....在上中班後..小小的年紀居然快近視了... 她才覺悟到...她給女兒的只是她想要的東西.... 而不是小孩子真正需要的.... 真的..現在每個家長都害怕自己的小孩趕不上別人.... 但是..從小就一直用填鴉的方式來教育小孩.... 這樣的成效會有多好?????? 媽咪在幫Penny選擇幼稚園時... 也是期待有一個快樂..自然學習成長的環境... 但是...太難了... 現在的學校要對家長負責..... 就是一定要逼出效果來...... 如果Penny是個順從的孩子.... 媽咪可能還無法發現問題... 但是Penny實在太有自己的想法了.... 才能讓媽咪不斷地修正自己..... 真的...父母也是需要成長的..... 校長介紹主廚媽咪 校長介紹主廚媽咪.. 也是很熱心地邀請媽咪參加聚會的媽咪..... 一群為了小孩努力成長的家長們 用完餐後..所有的家長都圍在一起分享.... 爸比和媽咪因為還有行程而無法參加.... 只能期待下次的聚會....

好文章~~贏家小孩在我家 打造孩子的101分

2007年11月07日
公開
44

贏家小孩在我家 打造孩子的101分 無論哪所學校、哪種產品、哪家補習班,只要提示這句咒語,許多父母便如著魔般,趨之若鶩,為了讓孩子贏,出錢出力在所不惜。 知名料理老師林美慧的鄰居為了方便孩子就讀北投某私立名校,不惜讓孩子和媽媽在附近飯店住了一年,期間努力看房子,終於達成搬遷心願,看得她也不禁為3歲孫子擔心:「是不是要早點開始做什麼增加競爭力?」 「現代父母真的很矛盾掙扎,」為了兩個兒子辭去藥師工作、專心當全職媽媽的陳姿吟坦言,許多孩子課後時間排滿滿,媽媽們聚在一起的話題都圍繞著學習打轉,討論孩子學了什麼?學得怎樣?哪一家、那個老師好,「已經中毒很深,」她承認自己也在天人交戰,「我不知道孩子這樣的童年到底快不快樂?」 父母並非故意要把孩子變成補習機器,「我們也覺得孩子很可憐,但是沒辦法,大家都這樣,誰願意先放棄?萬一比不上別人,孩子自卑怎麼辦?」陳姿吟說,大環境變動快,教改方向不明確,更加令父母憂慮孩子的未來,雖然羨慕多元化的教育,能活潑的學習、不是只看成績,「但這有可能嗎?」 像陳姿吟這樣迷惘的父母並非特例,「我曾經對一群媽媽演講,發現她們焦慮指數極高,」名作家、也是兩個孩子爸爸的侯文詠回想,「簡直把我當成神,問孩子的問題問到流眼淚,」他當場覺得:「現在的教育很可怕。」 飼料雞世代 大人的迷惘焦慮,造就忙碌的孩子。早期可能只補英文數學,現在為了「平衡發展」,除了學校功課,琴棋書畫什麼都學,連運動也要額外上課,「讀更多、補更多,假日還要寫報告,爸媽還當秘書替他們做,」侯文詠觀察,孩子生活變成沒有留白的圖畫,「人生多出不必要的壓力,對小孩不公平。」 愈來愈多警訊顯示,過度規劃的生活,正侵蝕孩子身心,讓他們變成「飼料雞」。 每天靜態生活,從早上7:45到晚上七、八點或9:30,坐在教室與安親或補習班裡研讀算寫,睡不夠,其餘時間掛在電視與電前做「沙發馬鈴薯」或「滑鼠馬鈴薯」。 小學生體適能每況愈下,包括身體質量指數BMI值、柔軟度、肌力肌耐力、瞬發力和心肺耐力都表現不佳,且逐年退步,不但比不上運動風氣興盛的歐美,也不如日本、新加坡及中國大陸。 而根據教育部國小學生健康狀況調查,小學生體重不合格率(過重、過輕、肥 胖)高達42.7%,小一齲齒盛行率則為68.2%,小六視力不良率超過五成。翻看本期《康健》,在未刻意安排下,鏡頭下竟出現很多戴眼鏡的小朋友。 「看我們的孩子都沒運動,其實是最難過的,一個孩子不能打球、不能動、不愛動,分數算什麼?」親職教育專家游乾桂指出,健康才是未來成就的基礎,「你連路都走不遠,什麼都別講。」 致力於環境教育、荒野保護協會理事長李偉文更直陳:「台灣孩子身體只維持在活得下來的程度。」 不只是健康亮紅燈,情緒發展也缺乏得到妥善的照顧。根據2004年兒童福利聯盟發表的兒童心靈貧窮現象調查,近五成孩子常常或有時覺得不快樂,四成孩子覺得自己不受歡迎,超過一半的孩子則不願對人訴說心事。 父母最常講的一句話:不要來煩我! 「兒童時期需要在情境裡學到情緒發展,待人接物,結果都去安親補習,被高壓管理,」李偉文指出,父母工作忙碌,也很難做到良好示範,他女兒的老師問班上同學寫下父母最常講的一句話,結果統計最多的竟是『不要來煩我』,」他感嘆,只有不到兩三個家長,會以正面言詞跟孩子互動。 時間緊湊、壓力沈重,兒童愈來愈少餘裕自主玩樂、創造,加上承受太多大人的注意力和服務,許多孩子變成自我中心的小太陽,「頭大(智育)身弱缺乏美感,不懂人際智慧、群體生活,」政治大學心理系教授鍾思嘉擔觀察。 更大的隱憂是孩子因為事事都被父母安排好,「變得無可奈何,死氣沈沈,不覺得求知是快樂的,也缺乏對知識的熱情,」李偉文指出,曾有病人跟他訴苦,小孩晚上玩遊戲上MSN,白天上課打瞌睡根本管不了,對學習興趣缺缺,「就算天賦好也沒用。」 其實大多數家長並不希望看到孩子失去童年快樂,為了成績動搖身心健康的基 礎,只是害怕現在沒做,等孩子長大會後悔。 但到底什麼才是未來競爭力?「真是大哉問,」李偉文表示,雖沒有標準答案,但就目前所見,全球化影響下世界是平的,競爭不再有地域限制,就因為變動性高,知識、技術汰換速度極快,如果想逼孩子靠背誦學習來增加能力,「可以說完全搞錯方向了!」 他認為,未來世界將是專案計劃的工作模式,團隊合作愈來愈重要,除了積極主動學習,孩子必須懂得傾聽別人、表達自己,才能生存,否則學歷即便再優秀,但與人互動不良,「一樣會被淘汰。」 這並非台灣孩子獨有的挑戰,「競爭一定有,未來台灣青年可能要和印度、巴 西、俄羅斯人一起爭取工作機會,」Google公司全球副總裁兼大中華地區總裁李開復不諱言,世界性的趨勢如此,所以每個國家的父母都擔憂孩子教育不足,台灣孩子並沒有居於劣勢,「父母過慮了。」 事實上,21世紀的人才需求已和過去不同,光比成績不會世界第一,「做最感興趣的事情,發揮自己的潛力才能脫穎而出,」他指出,「一個人能否成功,不只要看他的學習成績或智商(IQ),而要看他的情緒智商(EQ)及靈商(SQ),」他在《21世紀最需要的七種人才》寫道。(SQ=Spiritual Quotient,代表有正確的價值觀,能分辨是非,辨別真偽。) 「孩子出來要有工作做,一定要讓他有個能力是別人沒有的,很多父母要孩子跟別人一樣,這是不對的,」陽明大學教授洪蘭強調,現在許多孩子問題在讀死書,課本以外的都不會,父母只好一直保護著,「應該要發展孩子的長處,讓他去打天下,」她舉例,一位和她到偏遠小學服務的義工是電子公司董事長,只有高工畢業,但很早就知道自己喜歡當黑手、能做得好,結果年紀輕輕就事業成功,也因雙手萬能,解決問題的能力強,成為志工隊伍裡受人歡迎的人,洪蘭大聲疾呼,「父母觀念要跟上時代,不是拿孩子去陪葬。」 過去學歷至上,成績好不好的確影響成功很大,因此「不少競爭失敗的家長希望孩子比自己強,」侯文詠認為,但現在職業比以前更多樣化,學歷影響愈來愈低,「是不是還要孩子花6年、12年去拚這個優勢?」他質疑,更重要的應是具備內在能力,自我終身主動學習、好奇、對人熱情真誠、有創意,能理解他人需求、善與人溝通、有一定要完成一件事的意志力,「很難不出頭。」 他在各行各業拔尖的人身上都看到具有「內在能力」,而不是學歷多高或某種行業。「少掉這種能量的人,即便學歷驚人,也只是一個不快樂的專業人,對周遭世界沒有了解、缺乏想像,變成不快樂的人,」而這些不快樂的人常在公與私領域損害別人與自己。 快樂又成功的關鍵密碼 有別於過去一考定終身,考完學過的東西就可以忘光光,「未來知識更新的速度更快,必須持續不斷學習,否則沒有創造力,」李偉文指出。希望孩子經得起挑戰,與其拚命灌輸孩子長大後已經落伍的死知識,了解他的潛質,培養他對生活的熱情、主動求知的能力更重要,關鍵在於: 讓孩子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並非放縱孩子,整天玩不進教室也沒關係,只要開心不要挫折,「而是讓孩子覺得學習很棒,對生活中的事物充滿好奇心,這樣學什麼都沒問題,」李偉文解釋,這必須靠親子互動來培養,不是光用講的來洗腦,「人家賣10元乖乖都要研究半天看怎麼吸引你,何況這是牽涉孩子一生的事?父母應該花更多心思時間去引導孩子,一起樂在學習,」他強調。 李偉文常和孩子討論每天怎麼過,多少時間玩、寫功課,但絕不會硬性規定該做什麼,「孩子有主導權才願意自己安排,不是混過去就算了。」 他就讀國小的雙胞胎女兒A寶B寶沒有上安親、補習,成績仍名列前茅,且多才多藝,除了鋼琴、相聲還會雜耍:扯鈴、獨輪車、舞龍舞獅。只要她們想學,李偉文都會協助,也不要求學到什麼程度,甚至放棄也無妨。他曾經擔心女兒學太多每天忙,她們卻樂在其中,參加作文比賽題目「我最快樂的一天」還寫:我每天都很快樂,上學也很開心,不知道哪一天才是最快樂! 李偉文並非不關心孩子表現,只是希望她們學習時連結到的是快樂,「家長往往因學費很貴,所以要求效果,孩子有壓力就變得被動,很難持續。」 他常常鼓勵孩子參加學校比賽,不是為了成績,而是「可以得到老師免費指 導,」他笑說,但許多被逼去學鋼琴、英文的孩子,就算天資好、更優秀,卻不像他女兒主動爭取。她們藉比賽培養榮譽感、能自我期許,表現好又增加自信,便更有動機去挑戰,形成正向循環。 「面對孩子的學習,父母要準備的是一片『沃土』,」包括讓孩子有豐富的情緒感受力、探索的心、學習能力,還有大人的愛,讓他覺得安全受肯定,如果沒有這片沃土,「把知識的種子丟下去,就像丟在水泥地上,有什麼用?」只要土壤夠肥沃,什麼都有可能開花,「我們只要幫他準備好,讓他發芽。」 找到孩子最會的東西順水推舟 早在數千年前,「因材施教」就是教育的理想準則,但父母到底該如何判斷孩子是什麼「才」? 「父母本身應該就是最了解孩子的,」政大物理學系教授鍾思嘉對以算命、檢測判斷孩子性向不以為然,「如果親子互動良好,成長過程中多觀察孩子的心理需求、生活細節,一定會有答案的,」他表示。 「其實90%的家長都知道孩子擅長什麼,如果說不清楚,一可能是父母不承認,二是不喜歡,三是不相信,」親職專家、心理諮商師也是名作家游乾桂直言,尤其當父母認定唯有讀書高,就會忽略孩子真正的興趣所在。 他觀察,台灣體制內學習多停留在「缺點教育」,常常讓孩子覺得自己不好,「應該要改變成『優勢教育』,找到孩子最會的東西順水推舟,一旦被欣賞,上學就不會痛苦,」游乾桂認為,看到他的長處、予以掌聲,孩子自然有動力精益求精。他有個朋友喜歡運動,現在是運動心理學專家,「演自己才能成功,如果美術好,為什麼要去逼他當物理學家?」 研究天賦多年,著有《如何盡早發現孩子天分》的愛德溫•薩姆克博士認為,父母應該按照孩子的能力和興趣,協助他發展天賦,而非要孩子完成自己的野心和目標,他建議: 鼓勵孩子去追求興趣,自覺、自主實現自己的想法及才能,因為相信自己的能力是傑出成就的先決條件。 提出可以激勵孩子的要求。目標不要訂太高,以免孩子失去勇氣和信心,但也不要訂太低,否則孩子不會認真以對。 不要禁止孩子去做他想做的事,阻礙他的興趣和創造力。克制自己不要說:「如果你不先做這個或那個,你就不能去球場或玩電腦。」 適度的稱讚、回饋孩子的成就與進步。有時也需要給予建議和指正,但必須要有建設性。 規劃符合孩子興趣的活動。當孩子專心在做某件事時,試著不去打擾他。 父母是孩子的模範。讓孩子有機會體驗你的興趣和喜好,參與你的生活。 避免跟孩子談論他沒有的才能,或談論你曾經想擁有的天分。更不要對孩子擁有的才能視而不見。 接觸才藝活動是發現孩子能力的方式之一,「重點在探索,而不是一下子就定 型,或看別人學就跟著學,」鍾思嘉教授提醒,不一定要補習,也可以利用學校或社區資源去學,儘量讓孩子多體驗。 李開復的經驗是和孩子約法三章,當兩個女兒都想學音樂時,他和她們約定先盡力學三個月,之後再決定要不要繼續學。結果她們學了以後都放棄,李開復也就讓女兒往其他興趣發展。 才藝活動不該影響到孩子睡眠品質及正常的三餐,或沒時間和家人互動,家長應提供必要的資源和支持,但關心要適可而止,不要令他覺得這是為父母而做的苦差事! 別讓愛變成傷害 為了讓孩子當贏家,父母彷彿也站上起跑點,深怕一不留神孩子就會落於人後,被貼上不負責任的標籤,「很多父母不容許自己犯錯,壓力很大,」鍾思嘉指出。這種要求完美的父母往往太把別人評價當回事,孩子成功就覺得走路有風,表現不如意就擔心顏面掃地,而忽略了孩子並非實現父母野心的工具。 當父母沒有從生活中獲得足夠的肯定,只想藉孩子的成就證明自己,便會把「取悅父母」的重擔加在孩子身上,「你有沒有利用子女的人生,尋求自己的意義和滿足感?你是否盜取了孩子的人生?」著有《開心成大器--培養成功又快樂的小孩》,專為各領域傑出青少年及其父母提供諮商服務的吉姆•泰勒博士直言。 當父母過度在意孩子表現,忽略孩子的感受,將導致他們以為自己的需求不被看重,自尊低落、生父母的氣,非常不利於親子關係。有個媽媽求助於陽明大學教授洪蘭,高二的兒子寫了封信給她:「媽,我走了,不要找我。雖然你說過你是愛我的,但是你跟我說的十句話有九句是功課做完了沒。我很感謝你每天幫我買昂貴的晚餐去補習,可是我一上車你就問我今天考怎樣,接著問明天考什麼,難道我在你心中,除了分數什麼都不是?」「我問她你有沒有這樣?她說有啊,因為她怕別人說她是老師卻教不好自己小孩,」洪蘭感嘆,「父母的觀念真要改變。」 孩子的身心發展不能躁進,過度催逼只會妨礙他們的表現,使孩子未來缺乏動機和技能追求成功,「孩子是漸進式學習,不是一下子就變用功、負責,要了解他們的個性,否則只會揠苗助長,」鍾思嘉提醒。 從小經歷嚴重的學習障礙,努力克服而有所成的板橋地方法院觀護人盧蘇偉,從未想過用孩子證明自己是完美爸爸,「我只希望他走到哪裡都能被接納和喜歡,」他強調,考幾分只是生命中的一個經驗,「你記得國小二年級第三次月考國語考幾分嗎?」他笑問大家,結果從沒有人記得。他兒子盧蘇士國小也曾考不及格,哭著問「自己是不是很笨,」盧蘇偉告訴他考試是為了「找回失去的分數,知道哪裡沒學會,找回來就是100分,」幫助孩子以正向思考面對挫敗。 他認為,父母最大的責任是給孩子愛與示範,「生活就是最重要的教育,用心陪伴他,讓他有更多自我體驗和人生經驗,」盧蘇偉提醒,養育孩子本來就需要學習,不必要求自己很完美,「我都跟孩子說我是『實習爸爸』,」他說,「當父母認定自己是夠好夠棒的爸媽,才能賞識小孩的獨特,每個小孩都是最棒的。」 千萬不要越位,跑到前面幫他踢球 已有研究顯示,比起孩子的智商、父母的經濟能力,反而教養態度才是左右孩子成就的關鍵。密西根大學學者芙羅姆和艾寇絲發現,父母的認知對孩子的影響,遠大於孩子過去表現帶來的影響。 父母的言談舉止、勉勵方式,都會傳遞給子女,「要孩子樂觀積極,自己卻每天愁眉苦臉,責怪別人,孩子怎麼會相信你?」李開復舉例,他讓女兒自主學習後,就算她做功課到深夜,或整個晚上打電腦,他都不干涉,女兒因為被信任,表現一直很好。 「教小孩千萬不能越位,跑到前面幫他踢球,意念、言語都要沈住氣,別講要他多優秀多好,」侯文詠毫不干預孩子未來想做什麼、成就怎樣,只要確定是自己人生要的,即使功課不好也沒關係。 「唸書真的有這麼重要嗎?為了它剝奪孩子的快樂,親子間的情感和人生的處 境?」他質疑,「想想我們在職場用的本領都不是小時候學的!」太執著於分數變焦慮父母,孩子壓力大,「即使外在應付你,內在卻想要別的,反而製造更焦慮的未來。」 侯文詠並不覺得自己足以當典範,但相較多數家長,他更願意接受「父母能力有限」的事實,「教小孩我一樣會灰頭土臉,沒那麼理想保證優秀,」侯文詠坦言,不過「我就算拚死也不能替他活,唯一能做的就是陪他,」他說,小孩有自己的命運,不一定得成大功立大業,「教小孩要拿出理性,放下焦慮想一想,到底怎麼做對孩子真的有用?」當發現管教方式得到負面回應,愈來愈遠離理想目標,「就該停止這個無效的方法。」 侯文詠笑說,演講時他常像巫師祈福般對爸媽說:「安心啦!你的小孩會很 好。」回到家他也這樣勸太太:別擔心孩子讀書競爭的事,替他們煮煮食,就是對他們最好的支持。 享受親緣一場帶來的祝福,贏在人生的終點 或許家長會擔心,放下焦慮、順應孩子特質引導,真的有效嗎? 看看這些已經在實踐的父母,即使不提其他表現,單以智育為衡量標準,他們的孩子都不差。盧蘇偉孩子小學時雖有輕微學習障礙,遠落於同齡孩子之後,但他一點不擔心,還是專注生活教育沒去補習,等孩子國中慢慢跟上,現在考試都在全校前50名。李偉文的A寶B寶連電視都沒看(家中根本沒裝電視),依然品學兼優當風雲人物;李開復大女兒曾跳級上數學資優班;侯文詠大兒子就讀師大附中,在社團如魚得水,玩吉它讀文學,完全忘了曾為少0.5分沒上建中的悲憤。洪蘭兒子小時雖飽受上學之苦,現在已經順利從哥倫比亞大學畢業。 難道他們都這麼幸運,剛好生到自動自發、出類拔萃的孩子?這些父母可不會同意,他們付出的心血時間不輸給任何人,只是努力的焦點很少放在「做什麼孩子不會輸給別人」,反而是「我該怎麼幫助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讓孩子不輸給別人,只是贏得一時;幫助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卻能贏得一生。就像黑幼龍分享他教養4個孩子的經驗:「寧願在孩子的起跑點,幫他找到自己成長的力量,不要追求一時的方法,而輸在起跑點;我們要和孩子一起贏在人生的終點,享受父母與孩子親緣一場帶來的祝福。」 因此《康健》特別製作這本兒童專刊,涵蓋身體健康、腦力學習、情緒發展、營養、運動,全方位提供父母養育孩子的知識與技巧,協助孩子均衡、快樂地成長。

參觀磊川華德福小學

2007年11月05日
公開
44

下午3:30 媽咪到磊川時...比約定的時間早了近半小時.... 接待老師先請媽咪在一樓大廳等候..並給了媽咪華德福教育的簡介..... 一句話..馬上吸引住媽咪.... "引導出來"兒童的能力..而非"灌輸進去"大人認為的知識 媽咪看看在大廳中打掃的小朋友們..... 很有節奏地掃完地...再將地板拖乾淨..... 另外一群小朋友坐在大教室中.... 原本嘈雜的聲音在鋼琴的旋律響起後..馬上安靜下來.... 接著..大家一起唱和著手上的曲子.... 之後接待老師帶領媽咪到二樓會議室..等候"校長"來會談..... 媽咪想...他們真的很重視來瞭解學校的家長.... 等待的時間...媽咪看到了北屯新校區的模型.... 是媽咪很喜歡的學校的感覺..... 只是...媽咪還是很猶疑及掙扎.... 因為..新校址實在太遠了................... 校長是個非常和藹可親的人..... 她先問媽咪....想了解有關學校那一方面的事.... ㄟ...媽咪全部都想了解ㄚ...... 不過這樣校長可能會很困擾... 面對媽咪這個對華德福教育理念一知半解.... 就跑來想讓自己的寶貝在這裡磨上六年的光陰..... 所以...媽咪忍住滿腔疑問..... 先請校長從華德福的教育理念及課程安排談起..... 校長很有耐心地跟媽咪介紹華德福的人智哲學.... 簡而言之..是希望每個學生都能獲得自由及抉擇的能力.... 並透過生命成為一個能理解個人道路的成熟個體..... 而課程的安排..內容之豐富...媽咪難以描述.... 只能說..聽完校長的介紹....連媽咪都很想再當一次小學生..... 所有的課程不只是紙上談兵...完全結合實務的操作.... 比如說...他們會真的讓孩子自己動手築一道"真正"的磚牆..... 而國語教學的範圍之廣泛..包含了童話..神話..世界文學....等.... 每周一次的通訊..能夠讓家長清楚地瞭解學校各級學生的動態... 並且刊登學生們的日記....小二下就要開始寫日記.... 從學生的日記中...看到了他們精彩的學校生活.... 有到大坑爬山...有在"毛毛樹"上做鞦韆..及蓋樹屋... 上農耕課種玉米...上木工課使用專業的雕刻刀...... 還有參觀馬場及騎馬的感想....也有拿到泥塑作品的心情.... ............................................... 精彩..精彩..精彩..精彩..精彩..精彩..精彩..精彩....... 媽咪已經預知...Penny一定會超愛上學的...... 離開學校後...媽咪的心中立刻湧進了現實的考量.... 第一個困難就是該如何讓爸比願意來了解這樣的教育體系.... 再來...就是..連媽咪都必須調整自己的心態..... 還有...六年的接送問題............................. ...................................................... https://bb5.babyhome.com.tw/UPLOAD8/177492/183061.66141087.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