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柚子媽咪

喜歡簡單的人事物~更喜歡小朋友歡樂的笑聲~^^

喜歡簡單的人事物~更喜歡小朋友歡樂的笑聲~^^

沒有人可以代替父母的角色

2008年03月23日
陪孩子長大
沒有人可以代替父母的角色
呂代豪
  身為一位為人傳道、解惑的基督教牧師,常有人問我,在這個世界上,什麼是我最珍惜的東西?我總是毫不猶豫地告訴他們,那就是“親情”。在我心中,世界上再也沒有什麼比太太、兩個寶貝女兒更重要,這是再多金錢也無法替代的無價之寶。

  曾聽人說,“女兒是父親上輩子的情人”。如果這句話成立,那我很慶幸可以擁有兩個如此令人疼惜的好情人。不過與其說是情人,倒不如說是知心好友來得更貼切,因為從小到大,女兒和我們總是無話不談,常常話匣子一打開,就聊個不停。大女兒永潔、小女兒永馨常主動和我們分享最近認識哪些有趣的人、發生哪些好玩的事,看著她們興高采烈的模樣,我們也跟著樂在其中。

  很多人看到我們和孩子感情這麼好,常會好奇個中祕訣是什麼?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隨時隨地相互關懷。多花時間陪孩子,這樣的過程不能省略,更無法速成,因為沒有人可以代替父母的角色,唯有經過時間的醞釀,才能讓親情持續加溫。

  以前,我也曾因為忙碌而忽略家庭。那時我獨自在美國攻讀博士,每天忙得團團轉,根本無暇參與兩個女兒的成長,日復一日下來,直到有一天太太很嚴肅地對我說:“現在孩子還小,正是最需要你陪伴的時候,等她們長大,即使你想陪,也已經不讓你陪了。”太太這番話有如當頭棒喝,我開始認真思考自己究竟要追求什麼。深思熟慮後,我決定收拾行李,回台灣陪伴兩個女兒一起長大。

  當時,我每天早上都會牽著永潔、永馨的手一起去學校,她們的手不大,但握起來很溫暖。放學後回到家,我會趁女兒臨睡前念床邊故事、唱兒歌給她們聽,她們最愛聽我說以前當“黑道大哥”時,如何躲避敵人追殺的驚險故事,總是聽到入迷而捨不得上床睡覺,但太太認為“內容太暴力、小孩不宜”,因此只准我說童話故事。不過,有時拗不過女兒的撒嬌央求,我還是會忍不住偷偷講,小心翼翼地不讓太太發現。直到現在,回憶起那些歷歷在目的有趣情景,我和女兒都還會很有默契地相視而笑。

  此外,“教養”也是我們很重視的一環,因為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我們認為,父母不能只是“養而不教”,而要將教育融入日常生活,從中培養負責任的態度與良好的品行人格,讓孩子知道自己有犯錯的權利,但也有改進的義務,不能一錯再錯。我運用的教育原則就是“教、做、帶、看、讓”。“教”是“教孩子去做”、“做”是“做給孩子看”、“帶”是“帶著孩子做”、“看”是“看著孩子做”、“讓”是“讓孩子去做”。換句話說,父母必須經過教導、示範、實踐、監督、傳承等方式,循序漸進地教育。例如,為了讓女兒不害怕上台說話,我會先教她們演講的祕訣與方法,並自己講一次給她們聽,之後帶著孩子一起練習、看著她們演練,經過時間累積,女兒自然而然就能在台上展現流利口才與穩健台風。藉由這樣的方式,兩個女兒不但是學校演講比賽的常勝軍,在眾人面前發言也能侃侃而談。

  藉由這樣的教育原則,永潔、永馨不但能專注於課業,也同時發展出多元興趣與才能,喜歡閱\讀、熱愛運動,做事認真負責的她們,更順利考上自己最想念的柏克萊大學心理系,讓我們覺得很欣慰。

  在我們眼中,她們雖然是只相差一歲的姐妹,卻是各自獨立的個體。大女兒永潔體貼感性,總是能替別人設身處地著想,未來想當心理諮商師;小女兒永馨獨立理性,頭腦清楚、喜歡與人互動,對企業管理很有興趣。儘管兩個孩子的人生規畫大不相同,但我們卻樂見其成。父母不能對孩子置之不理,但也不能強迫他們一定要依循父母構想的人生藍圖,而是要讓孩子適性發展。如此一來,才能讓孩子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路。

  看著女兒一路成長,我突然發現時間過得好快。還記得她們小時候牙牙學語的可愛模樣,沒想到一轉眼已經亭亭玉立,準備展開人生新階段。不過,雖然女兒已經長大成人,但不變的是她們仍貼心懂事,直到現在,每年父親節、母親節都還會收到她們親手做的卡片、毛衣。卡片上寫著:“親愛的爸爸媽媽,你們是我生命中最好的榜樣,感謝你們給我這麼多愛,即使已經說過很多次,但我還是要再說一次,我真的很愛你們。”

  女兒的這番話,是我聽過最感動的幸福言語;她們所編織的毛衣,也是最溫暖的。其實,不只她們會說“我愛你”,我和太太也經常把“愛”字掛在嘴邊,讓女兒知道爸媽有多愛她們。隨著她們年紀漸長,身為父親的我知道,總有一天她們會嫁人,共組另一個甜蜜家庭,人生藍圖也會有所改變;但我相信無論經過了多少年,我們一家人對彼此的愛是永遠不會改變的。 (羅芝華整理)

資料來源:講義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