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柚子媽咪

喜歡簡單的人事物~更喜歡小朋友歡樂的笑聲~^^

喜歡簡單的人事物~更喜歡小朋友歡樂的笑聲~^^

正視學前教育

2008年04月08日
正視學前教育的地位──學前教育問題初診
簡楚瑛�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教系教授兼系主任
  幼兒教育一直是教育改革中主要議題之一,譬如民國七十二年教育部成立「改革學制研究小組」,該小組曾對幼兒教育之發展提出近程、中程、長程之實施方案;民國八十三年第七次全國教育會議議題中也將幼兒教育列為主要革新領域之一。從各首長的施政方針或是上述重大改革議題來看,看似幼教的發展極受重視,但若回顧過去有關幼兒教育的實際發展情形,將會發現其實幼教一直是政客們做秀時的一項點綴式的政見而已。婦女以及幼兒一直是社會中的弱勢團體,在掌控教育經費支配權或是教育發展方向上一直爭取不到應得的機會與地位,致使至今幼教發展仍未能走上正常的軌道。本文擬在提學前教育問題所在之前,先闡述其重要性所在。

一、學前教育重要性淺析 1.從社會變遷角度看學前教育的重要性
  由於社會現代化的變遷,使得家庭組織結構與婦女所扮演的角色等型態亦隨之改變。在家庭組織結構方面,大家庭已逐漸為小家庭所取代,同時單親家庭與破碎家庭亦有日趨增加的趨勢,在加上家庭計畫的推行,一個家庭中多數只有一、二個小孩。此種變遷對小孩所產生的影響是難以獲得較多的關懷,以及發展過程中所需的各種「社會情境脈絡」的關係與情境。許多人會質疑,以前幼兒多數未上幼稚園不是也發展的很好?事實上,傳統大家庭結構中,有許多的關係存在,同時,這些關係的各個角色都扮演著教導或互動的角色;而且,傳統家庭結構中,生活與教育是結合在一起的。反觀現代小家庭結構,只有親子間的關係,有的或只再加入同袍的關係,其單純的程度,實已無法提供 Vygotsky 所強調的社會脈絡的學習情境。
  在現代的社會裏,婦女所扮演的角色由單純化趨向複雜化。女性已由原本「男主外、女主內」傳統角色,轉變為負擔家庭經濟的成員之一。婦女外出謀職加上前述家庭組織結構的改變,更造成幼兒的照顧與教育問題。由於父母大多無法親自照顧幼兒,只好到處設法找人照顧,若被雇用的對象經常變換,將會造成幼兒安全感與自尊心無法建立的危機,至於各種良好生活習慣、人際關係,以及各種解決問題的辦法等能力的培養也都需要合乎水準的學前教育機構,協助現代的父母善盡其養育子女的責任。
  目前,我國幼兒之就學率,依民國八十年六月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調查資料顯示:四歲幼兒有百分之五十四、五歲有百分之八十五、六歲有百分之九十四接受幼兒教育者。由此可見,社會上對學前教育的需求情形。

2.從學前教育的影響力來看學前教育的重要性
  早期探討學前教育效果的研究指出,學前教育對幼兒認知發展的影響力最多維持到三、四年級,這種發現曾引起教育界對學前教育重要性的質疑。直到Perry School等長期追蹤的研究出來之後,才有實証上證據,證明學前教育既深且廣的影響力。Perry School長期追蹤學前教育的效果,結果發現:有學前教育經驗者與無學前教育經驗者比較,前者較喜歡上學,願意花較多的時間去做功課,較有上大學的渴望、較少留級或是上特殊教育班、較少反社會性行為以及較少違規行為等教育效果,從Perry School長期追蹤的研究結果可以看出學前教育的影響力是在全人發展方面,而非唯智主義的發展。

3.從心理學觀點看學前教育的重要性
  發展心理學裡有一重要的結論,即「個體早期的發展重於後期的發展,亦即早期的發展是後期發展的基礎」。此一結論說明了一個人的生理、情緒、社會行為、創造力及認知等各領域的發展在人生早期便已奠下了基礎。由此觀點來看,愈早期的教育就愈顯出其重要性,幼兒教育遂成為一切教育的基礎。
  又根據發展心理學的研究,兒童早年的學習、進步最快,可塑性最大。美國芝加哥心理學家 Bloom 博士曾指出: 個人智力的成長,有百分之五十在四歲即已完成,從四歲至八歲又發展了百分之三十,其餘的百分之二十,乃是八歲以後所發展的。同時,後皮亞傑學派的研究指出:個人的能力會隨著不同的領域而改變,亦即不論人的年齡大小,只要在某一特定領域的既有知識相同,則每個人的知識建構歷程幾無結構性質上的差別。換言之,只要幼兒與成人某一特定領域具有對等的知識,那麼幼兒和成人皆可以相同的認知結構解決問題(譬如:公平分配的問題、權威概念的問題)。若仔細觀察、分析幼兒生活中所面臨的情境實與成人大同小異,譬如:現今社會均在強調建立公平、正義的社會,因此在徵稅時有著不同理念的主張,或是主張平等主義,或是仁慈主義或是績效主義。在幼兒的生活情境中也常面臨到公平、正義的事件,譬如:有五顆糖,二個人分時,怎麼分才算公平?成人如何處理這種問題將會深刻地影響幼兒未來處理類似問題的模式。類似上述的例子,在幼兒生活中俯拾即是。
  許多有關嬰兒的味覺、視覺、聽覺、模仿能力等的實驗,給予我們一個嶄新的觀念與一個肯定的事實,那就是幼兒不是一個任憑擺佈,對四週毫無知覺、毫無感受的小動物。美國幼兒教育家Gallapher曾指出:「幼兒不是一個無助的小傢伙,……自始他就是一個學習者,抉擇性的刺激反應者;他所發展出來的反應類型,對兒童的後期及其成年期,有深遠的影響」。
  發展心理學的研究提示了我們,幼兒學習的潛能以及重要性。

二、對學前教育重要性之質疑的原因分析
  許多教育立法者,決策人員均認同學前教育的重要性,但每當碰到處理教育問題時,學前教育的順位總是處於敬陪末座的地位,何以如此?筆者擬從「需求面」和「效果面」二個角度提出個人的看法。

1.需求方面予人欠缺「迫切性」的感覺:
  當全球愛滋病患者急遽增加時,許多醫學上的相關研究經費大增,其原因即在愛滋病嚴重且急迫地威脅到人類的生命:目前教改呼聲中,重點多放在國中、小階段,何以十年前大家看到的是高等教育的發展,而現在則認同國中、小教育需改革的問題?其原因之一即在「迫切性」上。而學前教育目前尚未予一般人迫切需求的感覺。但就幼教人士而言,卻已感到其迫切性的問題。如前所述五歲幼兒有百分之八十五,六歲幼兒有百分之九十四已接受幼兒教育。目前由於政府介入學前教育太少,致使其品質良莠不齊,這表示,不管幼兒教育的權利與義務是否屬於父母,現在已有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幼兒在接受著良莠不齊的學前教育。許多幼兒在劣質的學前教育品質下,其生命的特質──好奇心、主動性、探索性等已逐漸地被扼殺了,許多幼兒在入小學時即已是一位缺乏生命力的個體了,這是一件多麼令人感到心焦與心瘁的事情啊!

2.效果方面予人欠缺「立即性」、「明顯性」以及「價值性」的感覺:
  一位醫生醫術的好壞常常可以「立即」地、「明顯」地看出來,因此醫生的「價值」性很容易定位。而學前教育之效果往往欠缺立即性以及明顯性,譬如前面引述之Perry School學校的研究是花了十五年以上的時間才追蹤出學前教育的長期效果。在唯智主義的教育體制中,很難體會「全人教育」的價值性所在。事實上,這次教改會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國中小階段,而不似過往只強調高等教育,主要原因依筆者看,是因為自九年國教以來,教育走向唯智主義多年後,症狀明顯化了,才受到大眾的注意,也才開始體會到中小學教育對整個社會發展的重要性。
  教育的歷程是一連續性的過程,沒有好的學前教育又如何能有好的初等教育?現今若不重視學前教育的價值性,保證十年、二十年後一定會看出它明顯性的後果,到時它可能將成為教育界的另一個必須「立即」處理的大瘤。

三、當前學前教育的問題及其癥結所在
  當前學前教育問題極為繁雜,究其根結原因也相當盤根錯結般的複雜。但基本上筆者認為問題癥結在於對「學前教育」的「定位」問題。
所謂「定位」問題可分兩個層次來看,一個層次是指政府對學前教育政策上的定位;另一個層次是指實施學前教育之機構是否為學校,觀念上的定位。針對政府對學前教育政策上的定位問題而言,所需討論的是權利和義務的問題。究竟應該由誰來負擔幼兒教育的責任?換言之,學前教育經費該由誰來負擔?父母?政府?還是父母和政府共同負擔?分配負擔的比例是什麼?以八十三年度台灣省各級學校總預算經費、每年齡層平均預算數,與每生成本數分析情形來看(參表一),可以看出我國目前教育經費不平等的現象(如圖一所示),學生數最多的學前教育階段所得的教育經費最少,而學生數最少的高等教育階段,所得的教育經費最多。這樣的經費分配情形背後隱含著政府對學前教育政策上的定位觀點,是否合理、公平,此亟待各界人士從哲學與社會學層面上去剖析了!


表一 臺灣省各級學校八十三年度總預
    算經費,年齡層平均預算、與每
    生成本數分析表
┌───┬───────┬─────────┬────┐
│項 目│ 總預算經費 │每年齡層平均預算數│每生成本│
├───┼───────┼─────────┼────┤
│高 中│ 9,706,576千元│  3,235,525千元 │78,732元│
├───┼───────┼─────────┼────┤
│高 職│13,319,972千元│  4,439,991千元 │99,349元│
├───┼───────┼─────────┼────┤
│國 中│39,179,138千元│ 13,059,713千元 │44,022元│
├───┼───────┼─────────┼────┤
│國 小│55,938,786千元│  9,323,131千元 │33,173元│
├───┼───────┼─────────┼────┤
│幼稚園│  646,402千元│   215,467千元 │ 3,873元│
├───┴───────┴─────────┴────┤
│備 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