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家裡有兩隻寶貝

談幼兒的空間概念

2005年08月25日
轉貼
在哪裡?往哪兒走?∼談幼兒的空間概念

「安全帶,拉起來,坐車車,去爬山,向左彎,向右彎,緊急剎車——向前彎。」兩歲半的阿哲有板有眼的擺了四張椅子,一本精裝書放在桌面上當方向盤,他作勢握著方向盤,挺像個司機模樣。問他什麼是「向左彎」,他把身子側偏一旁,再問他「右彎」呢?他向另一側偏過去,「前彎」呢?他把身子往前一傾,做了個剎車狀。

阿哲的行為引起大人的好奇,他真的懂得右彎或左彎嗎?

空間概念發展的進程
幼兒的空間方向感發展是由平面到立體的。

.在嬰兒時期,是用聽覺來辨認方向。到了一歲多時,孩子開始試著以動作來探索空間,所以我們常看到孩子試著將玩具放進喝水的杯子裡,或者拿一塊積木搭在另一塊積木上,雖然擺不好,他還是會一再嘗試。到一歲半時,他對上、下、來、去等空間詞彙已有清楚認識,問他:「媽媽在哪裡?」他會用手指或用眼神望過去。

.兩歲半左右,是孩子空間概念進步最快的階段。他會使用許多新的空間詞彙,精準度也比以前高,如:後面、角角、上面、旁邊、頂端、樓下、外面、那裡等。如果問他:「爸爸在哪裡?」孩子不僅會回答「在辦公室」,甚至可能連辦公室的地址都能說出來。

.到了三歲,孩子的方向感和空間感逐漸成熟。他知道鳥在空中飛,魚在水裡游,屋頂在大樓的頂端。在發展的階段進程上,多是先發展出空間詞彙,然後才慢慢瞭解其概念內容。

從生活教育中著手
我們其實就置身在空間之中,要如何善用它來培養孩子的空間感及方向感呢?就從日常生活著手吧!

自由探索
當孩子會自己走路時,在安全的範圍內,讓他自由行走,不要因為怕他跌倒而侷限他活動的區域。探索機會愈多,對自身以外的空間距離就愈能產生正確的意識。

參與家事
孩子能參與家事時,給他機會放置、收拾,例如:請他把拖鞋掛在「鞋架上」,把布鞋放在「鐵櫃裡面」。再大一點時,可以請他擺放碗筷在「桌上」,湯匙放在「旁邊」,吃完飯把碗盤「放在洗碗槽裡」。如此的練習,不但能建立空間感,伴之而來的還有獨立自主的能力。

玩積木
組合積木是孩子的最愛,利用他的喜好再加入空間概念的指導,孩子的立體方位概念形成後,創意空間會更大,能讓孩子更有成就感。

戶外活動
戶外公園、遊戲場或街道,也是訓練方向感的好場所。比如:走進公園叉路時,讓孩子決定往前、向左或向右走;溜滑梯時,告訴孩子走到後面、爬上去、溜下來等等;逛街時,也可以玩一個遊戲:約好一個地點,媽媽帶孩子一起走他決定的路線,另一個大人則繞另一條路線,走走看,最後會不會遇到?

任何訓練不一定都是教與學的互動,只要以平常心在日常生活中加入,讓孩子有機會練習,他就能建立正確的空間方向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