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家裡有兩隻寶貝

[全民閱讀] 閱讀的魅力與格調 談兒童閱讀興趣

2005年09月18日
轉貼~
◎林文寶(台東大學人文學院院長)

曾經有這麼一個例子:國外某大學教授在上文學課時,將當代的名著發給學生閱讀,但事先並不告知學生這是名家的作品,結果學生將作品改得遍體鱗傷,當學生知道這是當代的名著時,大家都傻了。
在台灣,目前非常流行一種「新生活」,也叫做「新時代」。杜佛勒稱之為「第三波」,也有人叫它作「後現代」,更普遍的講法是「資訊化的時代」。

了解後再適時引導
從事教育的人,必須先了解兒童,我們經常講「新人類」、「新新人類」。「新人類」這個名稱,是日本一作家所提出的,他將一九六五年以後出生的人稱為「新人類」,而台灣在開喜烏龍茶這個電視廣告出現「新新人類」的名稱後,社會學家也開始採用這個名詞,稱一九七五年後出生的人為「新新人類」。
根據一項「台灣地區兒童閱讀興趣調查」,說明如下:

一、學童家中擁有媒體與課餘活動
1、學童家中所擁有各項媒體的比率:電視機90.9%、錄音機78.8%、錄放影機57.7%、動遊樂器56%、個人電腦45.4%。
2、訂閱報紙雜誌:未訂報紙者37.4%、訂一種者37.3%、沒有訂雜誌者62.6%。
3、每天可自由運用的課餘時間:有一百二十分鐘以上佔35.5%、只有一至三十分鐘的也有22.1%。
4、課餘時間喜歡從事的休閒活動:看電視73.4%、遊戲或聊天63.1%、看課外書49.5%、打電動49.3%、體育活動47.5%、聽音樂47.2%、做功課45.8%、休息睡覺31.2%、學習才藝28.7%、上網24.5%。

二、兒童閱讀狀況
1、兒童閱讀的課外書來源:父母購買71.2%、向圖書館借閱44.3%、自己購買22.6%、向同學借閱20.6%。
2、兒童得知書籍資訊的管道:書店52.8%、父母告知51.4%、同學介紹25.5%、電視24.7%、老師推薦24.4%。
3、閱讀課外書的地方:家中79.8%、圖書館42.3%、教室36.1%、才藝班15.9%。

三、兒童閱讀的興趣
1、閱讀書籍的形式:依序為卡通、漫畫、文字的書,不曾在網上看書者 66.6%,其中常看卡通者55.5%。
2、內容的類別:最喜歡者:笑話62.4%、謎語54.7%、冒險故事、漫話48.1%、童話39.1%;選詩最喜歡者:童詩9%、現代詩3%、古典詩4%;選少男少女小說最不喜歡者的比率高達26.1%。至於兒童所閱讀的,本土創作的比率最高46.2%、翻譯居次37.7%。

讀書是終生的本能行為
從上述分析的結果,可以看出教育不是「從外面強注於兒童」與「完全放任兒童」之間的選擇而已。父母的任務是在:引起兒童個人的真實經驗,寫給兒童看的書應是為了引起他們的注意力和好奇心。
羅吉斯(C.R.Rogers)認為:促進學習並不在於教學技巧、專業知識、課程計畫、視聽輔助器材、編序教學、演講或示範、豐富的書籍等。雖然這些有時可作為重要的資源,但學習者與催化者間的人際關係才是促進學習最重要的因素。羅吉斯認為催化者具有「真實、尊重與了解的態度」時,就能促進學習。

對兒童而言,閱讀是本能、是遊戲,只要可舞動、品嘗、觸摸、傾聽、觀察,並且感覺周遭的各種訊息,孩子們幾乎沒有任何學不會的事情。因此,所謂的「閱讀」,在於閱讀環境的營造;所謂的「兒童閱讀」,自能有文化傳承的共同記憶。至於實踐與落實閱讀指導,更是我們當務之急與當務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