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樂樂&岑岑滴娘

消失的女嬰........111 台灣男女嬰比 全球第一

2005年11月07日
即使在21世紀的台灣,重男輕女現象仍是有增無減;據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最新統計顯示,去年底底台灣出生嬰兒性比例(每百名女嬰相對男嬰人口數)高達111,明顯高於聯合國建議的正常值105,和南韓並列全球新生兒性比例最高國家;而且,台灣也存在被此一重男輕女所扼殺的「失蹤女孩」(missing girls)。
亞洲除了日本,受傳統重男輕女觀念影響,普遍有生育前胎兒性別選擇行為,致使新生兒性比例偏高;諾貝爾經濟學家Amartya Sen稱這些性別偏好而被剝奪出生機會的女嬰為失蹤女孩(missing girls);估計在亞洲每年以百萬人次「失蹤女孩」從世界上「蒸發」。

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來,國人晚婚、不婚風氣日盛,生育率持續低迷,更加凸顯台灣新生兒性別不平等現象。2003年出生嬰兒性比例110,和南韓相仿;2004年則攀升至111,可能已超越韓國。

依聯合國「世界婦女狀況趨勢和統計數字」報告建議,正常值應介於105至106間,但台灣出生嬰兒性比例不僅明顯高於此,且較長期實施一胎化政策的中國大陸及其他國家高出許多。以2003為例,台灣、南韓出生嬰兒性比例為110,中國大陸為109、新加坡108、香港107、德國106,日本、英國、美國、加拿大、法國和澳洲都是105。

婦權會分析,國人生育前選擇胎兒性別的習慣並未隨性別意識與教育提高而減輕,重男輕女觀念仍普遍存在於台灣社會;如果進一步從歷年胎次別性比例來看,也進一步印證國人「求男若渴」的生育信念。2003第一胎新生兒性比例為107.7,第二胎為108.9,第三胎為123.6,第四胎為139.7,第五胎122.2,足見生產胎次愈高,生男嬰的比例也愈高。

婦權會強調,南韓出生嬰兒性比例偏高,已引起世界衛生組織(WHO)關注,台灣雖非WHO成員國,但「求男若渴」的生育偏好,勢將成為推展婦女人權和兩性平權上的障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