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OYOMAMA

讓孩子輕鬆聽故事~學群育

2008年08月14日
我們都希望孩子成為大家喜歡的人(愛微笑、有禮貌、願意主動幫助人、能與人分享自己、並能照顧好自己…)而不要成為大家都討厭的人(講髒話、亂罵人、無法與人分享、會肢體或語言攻擊別人、自己的東西亂七八糟還把別人的也搞亂…)。
  所以,我們應該讓孩子學習有效的社會技巧,我們的孩子才能向他人表示友好、合群、樂觀、能與人分享感受、能處理並轉換自己的情緒、能同理並體諒他人、能解決衝突、能自我肯定……。有了這些社會技巧才能增進孩子人際相處的能力,也才能使孩子與其他人之間有良性、正向的互動關係。
  但是我們要用什麼方式讓孩子學習這個人生重要課題呢?我想說故事是個不錯的選擇,一方面孩子可以以較輕鬆的態度來學習,另一方面故事人人愛聽,容易有良好的學習效果。
※故事 1. 爸爸回來了(惡性循環VS良性循環)
◎惡性循環版:爸爸回來了
  有一天,爸爸在公司被老闆罵了一頓,心情很不好,一回到家看見媽媽正在講電話,大罵:「成天不做事,講什麼電話。」媽媽很生氣,就去罵哥哥:「功課寫得亂七八糟。」哥哥也很煩,跑去欺負妹妹,妹妹哭了就跑去踢小狗,小狗就咬小貓,小貓跑去追老鼠,老鼠躲進衣櫥咬了爸爸的衣服,後來爸爸看到衣服被老鼠校破,就去罵媽媽家裡沒有打掃乾淨,媽媽就罵哥哥……
◎良性循環版:爸爸回來了
  有一天,爸爸在公司被老闆大大讚美一番,心情非常好,一回到家便立刻喊著:「親愛的老婆大人」媽媽很高興,就讚美哥哥長大了能自己完成功課,哥哥很高興,就跑去跟妹妹玩,妹妹也很高興就抱了小狗,小狗心情好就不去追小貓,小貓也安安靜靜休息不去追老鼠,全家充滿著和諧,大家心情好極了……。
  其實,人與人相處就像在照鏡子,你對別人口出惡意,別人也不會給你好臉色,如此就造成「惡性循環」;你關心別人,別人自然也會關心你,互相關心、互相體諒、互相幫忙,這樣才能有「良性循環」。

※故事 2. 地獄與天堂(建設性想法VS破壞性想法)
  大善人臨終前,有一位天使特地下凡來接引他上天堂。天使先帶大善人去地獄參觀。大善人到了地獄,看見有一張很大的餐桌,桌上擺滿了豐盛的佳餚,大善人心裡想:地獄的生活沒有想像中的悲慘嘛!過了一會兒,一群瘦骨如的餓鬼衝進來,每個人手上拿著一雙長十幾尺的筷子,只見他們用盡了各種方法,嘗試他們手中的筷子去夾菜吃,可是由於筷子實在是太長了,最後每個人都吃不到東西。
參觀完地獄,大善人心裡想:天堂的筷子應該是長短適中、容易進食的吧!
  到了天堂,大善人看見了每個長得白白胖胖的人,也用長十幾尺的筷子圍著餐桌吃飯,不同的是他們餵對面的人吃菜,而對方也餵他吃,因此每個人都吃得很愉快,到處洋溢著歡笑。
  原來,天堂與地獄的區別不是在於環境的不一樣,而是在於自己想法與態度的不一樣。同樣是長十幾尺的筷子,有人瘦骨如柴的痛苦活著,卻也有人白白胖胖愉快的活著。原來,天堂與地獄只看你怎麼想、只看你心裡怎麼選擇罷了!

※故事 3. 蛋糕與盲人的故事(想法VS情緒;情緒VS行為)
  有一個人的朋友要過生日,他高高興興的買了個蛋糕準備去慶生。途中,他覺得累了,於是坐在公園的椅子上休息,心裡想著:等一會兒,大夥就要開開心心的慶祝了。
  這時,來了一個人,一屁股坐在這個人買的蛋糕上,他又急又氣,大罵:「你是瞎子、沒長眼睛啊!…」這個人失去理性的破口大罵。突然,發現一直道歉的冒失鬼,還拿著拐杖,真的是一個瞎子,他愣了一會兒,趕快幫忙這位看不見的朋友把屁股的蛋糕處理掉,當然,這個人也不再生氣,反而覺得有點不好意思。
  特地買的蛋糕同樣都被坐扁了,卻因為我們想法的不同(他一定是故意的:原來他看不見),會有完全不同的情緒(盛怒、尷尬),而造就出完全不同行為結果(破口大罵;幫忙處理蛋糕殘骸)。
合理的想法引發正面的情緒與行為反應,不合理的想法導致負面的情緒、行為並引發各種的心理壓力。如果能轉換我們的想法,就可以減少我們感受到不愉快的情緒與失控的行為。畢竟,有想法才會有情緒,也才會產生感受,所以如果一個人想要有快樂的結果,就一定要調整我們的想法,想法OK,情緒OK,心情也能隨著愉快。


※故事 4. 阿婆的故事(樂觀VS悲觀)
  有一個阿婆,他有兩個女兒。大女兒嫁給修傘、賣傘的工人;二女兒嫁給修理房子、抓漏水的工人。只要碰到下雨天,阿婆就愁眉苦臉,因為他知道二女婿一定沒有工作可做了;但是碰到了大晴天,阿婆還是愁眉苦臉,因為他知道大女婿的傘店生意一定很差,長期的憂傷,阿婆終於病倒了。
醫生找不出阿婆的病因,後來知道了阿婆的情況之後,就故意笑著對阿婆說:「阿婆的命真好,只要碰到下雨天,二女婿就能賺大錢; 就算碰到了大晴天 ,大女婿的傘店生意更好呢!……」阿婆的病不藥而癒,而且改變想法的阿婆還變得笑口常開,整天高興得不得了呢!
  一個「積極樂觀的平凡人」比「消極悲觀的天才」要快樂得多,因為凡事一定先有想法,才會有情緒,所以,如果你想要快樂、要自在,就一定要有一個健康的想法,而積極樂觀就是最好、最正向思考方式。
  另外,我們也要培養孩子「幽默感」 ,幽默是人與人相處的潤滑劑,不但可以化解尷尬,還可以製造很多快樂,簡單的說,幽默就是用較輕鬆、有趣的角度去看事情,與樂觀積極看事情有異曲同工之妙。


※故事 5. 窮人的故事(情緒控制與情緒轉移)
  從前有一個窮人,他只擁有一點點財富。有一天,他遇見一個非常有錢的大富翁,他好生氣,因為他覺得老天爺實在太不公平了,他越想越生氣,認為既然財富比不上別人,留著一點點有什麼用,一氣之下,就把他所有的錢丟到大海裡了。
  窮人因為一時情緒的失控,不只丟了所有的錢,還因為不懂情緒轉移一度氣得半死呢!藉由這個故事,我們可以讓孩子了解情緒控制與情緒轉移的重要,並教導他們調整的方法,例如:數顏色法(情緒爆發前,環顧四週景物,然後在心中喃喃自語,也就是從1數到10去辨識自己週邊事物的顏色。例如:1那是張白色的桌子、2那是件紅色的裙子、3那是只藍色的手錶…)、自我對話法(有情緒時,先停下手邊的工作,和自己心中的小孩說說話,或者去想一些令自己快樂的事,而不放任自己在氣頭上做出傷人的舉動或說出傷人的話)、自我按摩法(從頭頂、臉頰、脖子…由上而下為自己輕輕按摩,既可放鬆肌肉,也可以讓情緒得到暫時的抒解與冷靜)。其中,用什麼方法是抒解壓力與緩和不愉快情緒的最佳方法呢?其實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有效」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而每個人所需要的有效方式大多不相同,我們要做的只是幫助孩子多認識各種因應方式,讓孩子在其中選擇比較適合自己的模式。

※故事 6. 烤鴨店故事(同理心:讚美的妙用)
  一家烤鴨店老闆對員工很刻薄,從來都不讚美員工。一天,店裡的客人向老闆抱怨:「你們店裡賣的烤鴨怎麼都只有一隻腳?」刻薄的老闆於是大罵員工偷了鴨腳。
其中有一個聰明的員工突然說:「老闆,你養的鴨子就是一隻腳啊!不信我帶你去看。」老闆氣呼呼的跟著員工走到鴨舍,鴨子們正縮著一隻腳在睡覺,員工說:「你看就是一隻腳啊!」
  老闆不甘示落的大聲拍著手,鴨子們全醒來,慌張的跑來跑去,老闆說:「是兩隻腳啊!」聰明的員工不慌不忙的說:「對啊!拍手鼓掌之後才會有兩隻腳啊!」頓時,老闆覺得很慚愧,於是改變了對員工的態度。
  老闆一直站在自己賺錢的立場刻薄的對待員工,也難怪會引起員工的反彈與不滿,這個老闆缺乏需要長期的觀察與學習。同理心的表達要包含簡述語意和情緒反應。

※故事 7. 兩個武士(事情不是絕對的)
  分別來自左邊和右邊的兩個武士,他們都因為看到了一座人馬雕像而停下來欣賞。從左邊來的武士說:「我從沒見過這麼漂亮的白色雕像。」而從右邊來的武士卻大聲說:「我從沒見過這麼漂亮的黑色雕像。」他們就這樣一黑一白、一白一黑的大吵起來。
  來自右邊的武士拔出長劍,來自左邊的武士也不甘示落的拔劍,當他們經過一陣廝殺、互刺中對方要害的那一剎那,突然,武士們看見了這座人馬雕像竟然是一邊黑的、一邊白的,於是兩個武士在死之前都大笑三聲,怪罪自己糊塗與固執。
  讓孩子了解問題有的時候跟我們所看到、所想到的不同,而跳脫自己的主觀世界,因為問題往往不是單一面向,而且每個人不同的角度也使我們每一個人所看到、所想到的不同,很多人堅信「自己一定是對的」 ,衝突與誤會也常常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每個人都不是絕對的錯,但是也不是絕對的對,我們應該要提醒並鼓勵孩子去了解這個「相對客觀」而非「絕對主觀」的世界。

※故事 8. 空中閣樓(別想一步登天;萬丈高樓平地起)
  從前有個富人,到另一位富人家拜訪,他看到一棟富麗堂皇的三層樓房,心裡很羨慕。回家之後,他就請工人為他建造一座相同的樓房。
  工人開始測地基、砌磚頭,逐步動工,這位富人就很驚訝的問:「你要幹什麼?我只要蓋第三層樓而不要下面的一、二樓啊!」
  其實,沒有一、二樓,哪能蓋第三樓呢!這是每個人都了解的道理。我們的孩子在團體生活中,要與人建立友好的人際關係並不容易,除了要體察自己以及他人的感受之外,還要能接納自己及別人的需要。但是有些時候,孩子沒有耐心慢慢體會,而只是一味的責怪別人對自己的不友好。這時就需要我們去澄清他們的觀念,可別讓孩子錯失更多友誼與學習的機會。
  幫助孩子打好地基最簡單的方法就是:鼓勵孩子多用魔術字與讚美(「請」是會使人願意照你意思去做的魔術字、「謝謝」是會讓人心情好,並且願意為你服務的魔術字、「對不起」是使人不發脾氣,並且能原諒你的魔術字;對他人適度真誠的讚美會使對方開心,並且更喜歡接近你,能使彼此關係更和諧、更愉快)。

※故事 9. 磁鐵的比喻(同性相吸的原理)
  你是一塊磁鐵,相不相信?其實你就是一塊貨真價實的磁鐵。
  當你身心愉悅、喜歡自己、對這個世界充滿善意,美好的東西就自然地被你所吸引。相反的,當你悲觀、鬱悶、覺得什麼都不對勁,負面的一切也就被你所吸引。因為你是一塊磁鐵,吸引的是你相信的東西。所以快樂的人就吸引讓你快樂的人事物而變得更快樂,煩憂的人則吸引讓你煩憂的人事物而變得更痛苦。
  如果我們把芳香的花送給別人,首先聞到花香的是自己;如果我們抓起爛泥巴丟向別人,首先弄髒的也是自己的手,這就是所謂磁鐵相吸的原理。你向人丟泥巴,自己手裡有的就是泥巴;你送別人花,身體四周洋溢的就是花香,所以快樂的人就吸引快樂的事,煩憂的人則吸引煩憂的事。

※故事的最後…
  如果我們有同理心,並以客觀的角度看事情,同時還能把自己的情緒調整好,此時,我們與他人的互動才能產生良性的循環,就如同磁鐵般吸引著美好的事物。畢竟,有想法才會有情緒,如果想要保持我們的好情緒,造就好的結果,就一定要從我們的想法來做調整,別想一步登天,而一個積極、樂觀、建設性的想法,才能使我們的情緒更加的OK,生命更加的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