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鄒的娘

尋訪艋舺老街

2009年11月07日
13:50∼17:50:
剝皮寮老街
創建清乾隆嘉慶年間〈嘉慶4年1799年前〉,為早期艋舺通古亭、拳山、錫口、基隆、宜蘭淡蘭官道必經街市,現蛻變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
地藏廟青草巷
剝皮寮街西口地藏王廟是清乾隆25年(西元1760年)創建老廟,而對面青草巷古老為傳統草藥治病服用的行業集市
艋舺龍山寺
創建於清乾隆三年(西元1738年)為泉州頂郊人晉江、南安、惠安集資所築觀世音佛寺大廟
南街尾隘門
昔日萬商雲集街市口,怕被盜匪打劫,後又遇漳泉頂下郊械鬥事件,築隘門加強防守
仁濟院育嬰堂
清同治9年,艋舺富商及熱心人士所建立救濟貧民及棄嬰孤兒收容所
文甲學海學院
清道光23年(西元1843年)落成,是台北唯一留存的清代書院,日治年間由高氏購得用作宗祠。
料館媽祖宮
昔日河運集材鋸木場,所建的河岸媽祖宮,也祭祀池王番王爺
大溪口番薯市
淡水河上游東岸,早期草創年代,平埔原住民划獨木舟到此和漢人買賣交易處,也發展為大陸戎克船停泊口岸。
靈安青山王宮
創建清咸豐6年〈1856〉由泉州惠安人奉祀每年農曆10月22日迎神。
清水祖師廟
創建清乾隆52年〈1787〉由泉州安溪人奉祀。咸豐3年大械鬥被燒,同治6年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