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小柏ㄉ媽

【與「高敏感」的自己和平共處】

2017年05月16日
【與「高敏感」的自己和平共處】
我不敢說「敏感」是我的天賦,但我很清楚,「敏感」是我的一項明顯「特質」。
我的感官非常靈敏,可能數倍於一般人。記得我踏入職場的第二份工作,公司位於大安區一棟大樓的二樓。每到下午兩三點,我會聞到一股香味,然後告訴同事:「樓下『惟X爾』的麵包好像出爐了喔!」同事們後來也聞到了,但那是過了至少五分鐘之後。

幾年前某個週末與家人一起外出吃午餐,餐後外子說要彎到南昌路一家桌球店,貼個桌球膠皮。進入桌球店之後,不知為何我感覺站著不太平衡,好像地板不平,就說我想到店外面去等。外子和女兒說明明就還好,只覺得我奇怪。這時候老闆說:「是呀,我們這裡的地面是有一點點斜,但別人都沒感覺,太太你很敏銳喔……」事後外子笑說我簡直是童話裡那位「豌豆公主」(疊了好多層棉被還被底層的小小豆子弄得睡不好)。
我的敏感不只在身體感覺,心靈也細膩易感、腦子常常很忙。開車的時候習慣聽音樂,有時候樂音席捲而來,灌入內心如浪潮拍岸,我會感動到心靈飽脹、眼眶濕潤。日常的晨泳,下了水專注划著自由式節奏,腦子裡常常靈感泉湧,以致於我上岸梳洗完成之後,往往第一件事就是拿出紙筆快速記下剛剛滑過腦子的文思與字句。平常在臉書上的札記分享,許多都是在游泳的時候「順水成章」的。

常常有人告訴我,[我的文字觸動輕撫了他們內心,好像知道他們在想什麼;也有人說我的文章溫潤細膩,充滿感性洞察。愈來愈多讀友的回饋,讓我更確定自己確實在思考、觀察、感受和表達上,是一個「高敏感」的人。]

在一般可見的條件下,我應該很容易被歸類為幸福快樂的勝利組;但身心都敏感,並且很年輕就生了重病的我,其實有很長一段時間過得不太快樂。纖細易感,容易受外界刺激,也容易被內在念頭帶動,形成情緒纏繞。 我曾經討厭這樣的自己,為什麼不能像別人一樣健康又開朗?直到十年前,我培養了固定游泳的習慣,發現運動能阻斷我敏感憂鬱,提升幸福感。於是我知道:對付「敏感」帶來的副作用,「運動」是最佳的平衡與療癒之道。

[除了身體的行動,我也努力在心靈上培養「覺察」的習慣。有別於年輕時候厭棄自己纖細敏感,我學習先「接受」這樣的自己。下一步,當我看見自己「老毛病」出現時,要能警醒地把自己分開成兩個人,告訴自己:那邊那個敏感、「想很多」的人不是我。跳出來,也不去細數那些「感受」,避免讓它立體若真。分成兩半之後就不會陷入鬼打牆,如此,就能讓自己維持在中道。]

前不久我上網發現一本新書─[[《 高敏感是種天賦:肯定自己的獨特,感受更多、想像更多、創造更多》(三采出版),還有個「敏感度」線上測驗,我立刻點進去測試。毫不意外,我得了「94」的高分,遠比家人高出許多。我很快找了書來讀,發現書中談到「高敏感」者常見的特質和心理狀態,蠻能呼應我的經驗。(作者的觀察和分析很細膩精準,提出的解決之道和建議也頗有建設性。)]]

讀完全書,我認為本書針對「敏感」做出細膩的「導/倒讀」, 有助於敏感者更認識和肯定自我,並且了解這個氣質可以良性發揮,發光發熱。雖然這樣的書看起來是「敏感者」的救贖,但也很適合「非敏感者」來讀,如此他們能有機會了解「玻璃心」的背後不只是莫名其妙;可以多一點同理心,明白世界上每個人都不一樣,每一種人都不奇怪。

高敏感的我,閱讀一本對自己「知之甚詳」的書,我採取的態度是「了然於心」,但也避免處處「對號入座」。見山是山,見山不是山;[[到了這個年歲,我已經愈能明白要好好認識並接受自己。「高敏感」的標籤和定義,我不依附套用,而是希望與「敏感」保持一種「適時出入」的流動關係。對他人,我要能敏銳地同理和體察對方的需要;對自己,因為細膩易感和豐沛想像,我能充分享受獨立的內在世界,優游於豐富的藝術天地和精神生活。]]

充分明瞭「敏感」的自己,但記得從自己身上撕下這個標籤和刻板印象。[[了解它、 然後放下它, 這是我與「敏感」和平共處的方法。]]
---------------------------------------------
設定高標準其實是一個很弔詭的狀況—假設你設定了高標準,希望自己能夠達到那些標準,而且你也真的達到了,而且其他人也喜歡你,那麼你就會下次更努力地做這件事情—但是你就會「越」覺得是因為自己很努力,別人才喜歡自己的,完全沒有機會去驗證「如果不努力,會不會有人喜歡不努力的我」的假設,而且這樣的努力只有兩種效果:

  1.利用你的人繼續把你當工具人,過得爽歪歪(那些人覺得—開心)。

  2.可是那些愛你、接受你原本樣子的人,根本就不需要過分努力的你。

總是覺得自己「不夠」,很怕自己「沒做事就沒有價值」,所以拚了老命一直做,但這樣反而讓我陷入了「無限努力,卻仍然覺得自己不夠好」的迴圈當中。

這世界本來就是有一好,沒兩好,重要的不是「怎樣能兩全其美」,而是你願不願意為了你自己,捨棄那些對你來說根本不重要的人的評價.

如果你總是被說想太多、太敏感,總是覺得和別人格格不入,心理有很多的不足,那麼這本書會告訴你:事情不是你想的那樣,你有別人所沒有的,珍貴寶藏!

丹麥心理治療師伊麗絲.桑德(Ilse Sand)在這本書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在於她書寫高敏感者(HSP)時溫柔的筆觸和充滿理解的語句,她的文字會讓你奇妙地感受到:原來這個世界上是有人懂我的!就像是文中提到的:「享受自己獨有的能力,真正地做自己」,當我們真真切切地心領神會這句話時,帶來的力量是很強大的。

就如同作者所說的:「人類很容易把自己置入某個特定類型。擺脫該類型的束縛,才有機會再成長」,從自我覺察、自我接納、再到自我成長,這本書讓我們由腦至心完成療癒。除了讓讀者了解高敏感者該如何與自己好好相處之外,作者也為高敏感者該如何面對伴侶關係、以及如何教養下一代,提出了許多中肯且適宜的建議。

這本《高敏感是種天賦》是我特別為了「高敏感族」(HSP:Highly Sensitive Person)及心思比較細膩的人們所寫的。如果你的家人是高敏感族,身邊有心思細膩的部屬或同事,或你本人就是為高敏感族提供診療和諮商的醫師、諮詢師,我非常鼓勵你一起來讀這本書。

實際上每個人的個性都不一樣。書裡寫的部分內容可能符合你的狀況,有些則不一定。閱讀過程中若覺得某些章節太偏理論,或是認為其描述的狀況與你本人不符,也請不要勉強自己完全認同內容。

本書一開頭就為各位準備了我設計的「自我檢測量表」,而書末則與讀者分享了小祕訣,希望幫助高敏感族增加生活中的幸福及喜悅,學習自我鼓勵,重燃對事物的熱情,還有當接收過多外界刺激時穩定心緒的訣竅。

我寫這本書就是希望能引領高敏感族跟心思細膩的人們多把注意力投注在自己的優點跟可能性上,並成為他們堅強的後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