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小柏ㄉ媽

一個新人_與精神疾病共存的人生._.

2017年09月12日
林奕含的美麗人生._.
==================================
「如果今天婚禮我可以成為一個『新人』,我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我想要成為一個對他人痛苦有更多想像力的人⋯⋯我想要成為可以實質上幫助精神病去污名化的人。」

身著純潔白紗,女孩手握麥克風,一字一句清晰地說著,略顯激動地,左手時而揮舞寫滿大綱的紙條。在這個為台上新人祝福的大喜之日,沒有浪漫MV或歡樂的娛興節目,新娘以精神病患的身份,描述多年來自己身上的痛苦與污名後,以此為結語。
背景音樂與杯盤聲中,空氣漸轉凝結。

在稀薄的回憶和無法抵達的未來之間,一個精神疾病患者,在現實的隙縫中充斥的日常是:不眠、惡夢、解離、幻聽、抽搐、自殺、住院、藥物⋯⋯。
「很多年不知道怎麼過的,禮拜一的時候跟自己說明天是禮拜二,一天天挨過去,到禮拜四告訴自己明天就可以看到醫生,我就可以活過來。」
林奕含計算日子的方式以星期五為基點循環,如同儀式一般地回診、拿藥,把所有說不出、無人聽的事情都講出來,除此之外,還有每週二的心理治療。儘管從高二16歲起到如今快26歲,固定到精神科接受診療,醫生卻一直沒有給她明確的病名。......
「醫生知道我很喜歡把東西往自己身上貼、知道我會很執著於這個標籤,因此多年來都沒有明確說我得了哪一種精神病,只是若有似無地提到重鬱症、Bipolar(躁鬱症)、PTSD(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當醫師面對個案努力去除標籤化的處境時,外在社會加諸的話語與眼光,卻是此一疾病躲也躲不開,愈加內化與患者成為一體的標籤:得了這個病,是一個丟臉的事,最好不要讓別人知道。

滿級分的她,仍上了醫學系,卻唸了2個禮拜就休學,後來重考上政大中文系,第三年因病情發作再度休學。訪談前一天,剛好到了2年的復學期限,因為吃太多藥物,每天睡眠的時間必須超過10小時,也無法穩定作息,林奕含沒能重回學校,這個時代供過於求的大學校園,離她越來越不可及。

常人看不見的心靈黑洞.
--------------------------
就像初生的嬰兒,沒有選擇地降生在這世上,她也沒有任何選擇餘地,被精神疾病替換成另一種人生。儘管眼前的女孩,談吐得宜,美麗大方,在咖啡館裡錯身而過時,旁人可能會不經意多看一眼清秀的臉龐,卻看不見內在日日夜夜的暴亂。

從政大休學前,她拿著診斷證明,向系主任解釋為什麼沒辦法參加期末考,他回應道,「精神病的學生我看多了,自殘、自殺,我看妳這樣蠻好、蠻『正常』的,」系主任接著拎起診斷書,說出林奕含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9個字,「妳從哪裡拿到這個的?」

「我很想問他,是用什麼來診斷我?我的坐姿、洋裝、唇膏,或是我的談吐?這個社會對精神疾病患者的想像和期待是什麼?是不是我今天衣衫襤褸、口齒不清、60天沒有洗澡去找他,才會相信我真的有精神病,又或者他覺得精神病根本不是病呢?雖然當下我很懦弱地只答道,從醫院拿的。」

當這個病症,並非看得見的身體殘缺或生理損傷,而是由家庭、社會環境、大腦分泌等多重因素交織出的心靈黑洞,除親歷相似受苦歷程外,常人難以感受並理解,到底何謂精神疾病,以及要用什麼方式與生病的人溝通。

從一般的生活經驗出發,理所當然的正向話語便成為最常見的表達關心的方式:不要那麼晚睡,可不可以早一點起床、不要喝咖啡、不要喝酒、裙子不要穿那麼短、不要想太多,可不可以聽音樂放鬆、運動爬山散心、跟朋友聊聊天⋯⋯應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無止盡的祈使句。

「奇怪的是,沒有人要聽我講內心那個很龐大的騷亂、創傷、痛苦,沒有人知道我害怕睡覺、害怕晚上、害怕早上、害怕陽光、害怕月亮。正向思考在病到一個程度之後都是沒有用的,在之前可能有用,可是旁人無法判斷情況到哪裡,過了一個點之後,反過來像是攻擊,提醒你做不到這些事情。」

前3年生病快要撐不住的時候,林奕含會打電話給僅有聯絡的兩三位高中友人,那些因擔心而想要拼命將她從懸崖邊拉住的關心話語,就像規勸或教導,將她們之間越推越遠,終至斷裂。沒有朋友,只剩下寫文章,理出那些不舒服的源頭。

「聽起來很矯情,但對我來說是真實的。不得不放棄跟人求救,自己找出一個方式,因為會一直抽搐,一手抱著身體,另一手一個鍵一個鍵地打,一面掉淚,從早上起床到寫完一篇大概要花8、9個小時。很希望有人說寫得很好,最好是稱讚與核心無關的修辭,就離我比較遠,就好像『它』代替了我的痛苦。」
她寫失眠、輟學、吞藥、跳樓、死亡、精神病房的異質空間,一群為數不多但忠實的年輕讀者,從部落格跟著搬家來到臉書,按讚分享。源自於從小養成的閱讀習慣,罹病失學後仍未間斷,甚至成為唯一的「自學」方式,她並陸續動筆寫下人生中第一部小說。

「在生病的這些年裡,我不相信痛苦是有意義的,最討厭聽到『經過痛苦才變成更好的人』這種說法,沒有人應該受到這樣的痛苦,我身上感受到的,如果說有什麼意義,大概就是在影片被別人看到後,透過臉書訊息傳來的回饋,提到一直以來沒法理解身邊親人、伴侶做出的非理性行為、囈語著不存在的人事物,看了影片覺得終於找到一個方式去理解。」

沒有絲毫以勇氣與信心與疾病搏鬥的精神,站在激勵人心的模範病患角色的反面,林奕含在精神疾病的幽谷中獨自行走,繼續在城市一隅修改稿子。一間獨立出版社找上她,第一本小說就要出版。

「如果可以選擇,我想選擇不要出生。只是因為不想之後還要受到八卦、責難等非議,而沒有選擇自我了斷,加上已經結婚,算有點責任,沒有選擇,只得活下去。」
----------------------------------------
每一個人就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_你如何明白內心的小宇宙_
很多時候_我們自己都真不明白自己的.
在對待別人_多一點宽容_多一點包容_多一點善解_
許我們就還可能少一點點點點的誤解別人_傷害別人.
然後_才可以說_還自以為是_有一點明白別人.
========================================
我堅持的 都值得堅持嗎
我所相信的 就是真的嗎
如果我敢追求 我就敢擁有嗎
而如果 都算了 不要呢

或許吧 或許我永遠都不會遇見他
或許吧 或許我太天真了吧

屬於我的昨天之前的結局
我決定我的決定
屬於我的明天之後的憧憬
我迷信我的迷信
屬於我們點點滴滴的傷心

我們要各自忘記
屬於我們閃閃發亮的愛情
我們再一起努力
我們還要努力

屬於風的 那就去飛翔吧
屬於海洋的 那就洶湧吧
屬於我們的愛 該來的 就來吧
為什麼 不敢呢 不要呢

是他吧 命中早就注定了的那個他
是他吧 他原來就在這裡啊
==============================
聊天是甜蜜的習慣
把心情都交換
一天才算完
簡單是我要的浪漫
你語氣有心疼
我就更勇敢
我今天
我明天
最想環遊的世界
就是你
最內心
的世界
我後天
大後天
也不疲倦的想念
會是你
看著我
笑的眼

真愛
像一座秘密花園
隨時有新的發現
得到新的體驗
兩個人彼此挖掘
再一起比對和回味
然後瞭解越深
相愛越深
轉眼就永遠

你的背彎像片沙灘
既厚實又柔軟
能給我心安
陽光在你心裡燦爛
從指間傳遞著
總讓我溫暖
遠方像蜿蜒的海洋
從晨光到向晚
景色會變換
我們走過萬水千山
辛酸會變答案
愛是歸屬感

我今天
我明天
最想環遊的世界
就是你
最內心
的世界
管陰天
管雨天
我的心還是晴天
照亮你
多雲的
那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