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咪嚕の媽咪☆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教養倔強孩子有法寶

2009年05月14日
公開
15

~~親子學苑 教養倔強孩子有法寶 文 / 王曉燕  專家 / 杜亞松 兒童心理學教授 常常聽到家長有這樣的抱怨:「我的孩子很活潑,也很聰明,就是脾氣太倔強了,真拿他沒辦法。」相信為數不少的父母都有同感。其實,倔強的孩子往往有他獨立的見解和個人的意志,你若是以強硬的態度去對待孩子,他就會「頂撞」你;但是,如果你任由他去,則更容易助長他的倔強。因此,教育倔強的孩子不僅要多動腦筋,還要多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才是。 講道理 父母立場:孩子往往只知道他「想做什麼」和「不想做什麼」,而無法明白「為什麼要這麼做」和「為什麼不應該這樣做」的道理。因此,隨著孩子智力的發展,逐漸有了自主意識,家長應該提出正當及充分的理由告訴孩子,什麼事能做,什麼事情不能做,有了判斷是非的標準,孩子便能自己處理事情。 孩子立場:很多父母往往剝奪了孩子知的權利,只會無來由地命令孩子:「我叫你這樣做,你就這樣做。」一味強迫孩子無條件地服從自己,只會讓孩子覺得莫名奇妙,結果反而更加固執己見。例如,一個一歲的孩子,雖然走不穩,但是他可能推開你的手,堅持要自己走路;此時就不算是倔強,你應該支持他,即使摔倒也沒關係。 態度必須明確 父母立場:想要孩子接受意見,你的態度必須要明確堅決,如此孩子就會知道,無論自己再怎麼任性吵鬧也不會被接受。千萬不能說「求求你,聽媽媽的話吧!」這類的話,這樣只會突顯父母的無能;若父母採取軟弱的態度向子女哀求,只會讓孩子更任性。 孩子立場:不過,有時候家長也應避免高姿態,把自己的意見當聖旨,要求孩子無條件地接受,而忽視了孩子的情感和需求。有一些超出家長允許範圍的事,可能只是孩子的好奇心作祟;例如,一個兩歲的孩子,看見外頭下小雨了,可能會想到雨中去玩耍,然而卻得不到家長的允許。其實,孩子的原始動機只是好奇而已,這時你不該硬性阻止,而應有條件地軟性限制,陪孩子出去看看雨、聽聽雨的聲音等。 訂定紀律 父母立場:給孩子訂立一些明確的行為準則,例如,晚上幾點鐘一到,必須關掉電視上床睡覺,以及不許吃零食等規定。同時,你應該讓孩子明白,你對他的一些規定是出自於愛心和關心。 孩子立場:家長應該明白孩子不斷地在長大及成熟,過分的教條主義,可能會限制孩子想像和發展的空間。例如,一個三歲的孩子,家長可能會硬性規定他學鋼琴或小提琴,但是孩子可能偏偏喜歡畫畫或劍道;這時你應該讓孩子根據自己的興趣來選擇,而不是強求他學什麼或做什麼。只要你認為孩子有道理,就應該及時更改紀律。 管教要有原則 父母立場:要使教育發揮作用,就得確立一個管教的原則,而且要幫助孩子遵守。當孩子違反了規定,你不能有時責備,有時原諒,否則久了以後,規定就會變得沒有意義。 孩子立場:父母經常是很隨性的,依據自己的標準來制定原則,而且說制定就制定,說執行就執行,但是對於一些規律性很差的孩子,卻不容易做到。例如,一個四歲的孩子,他之前已經養成了睡前吃點心的習慣,無法馬上改掉,這時候,家長應該讓孩子有一個緩衝期,慢慢地改正習慣,因為習慣的改變不是一蹴可幾的。 採取強制手段 父母立場:有時候,矯正孩子的任性行為必須要採取強制手段。有位兒童心理學家主張,糾正孩子偏食的方法是──在正餐的時間內,給孩子吃足夠分量的食物,如果孩子不吃就收回,到下頓飯之前,即使孩子哭叫吵鬧,也不要給他吃任何東西;如此不到三天,孩子就會接受父母所給的食物,不再偏食。類似這種情形,不遷就孩子的任性便可以達到教育的目的。 孩子立場:父母有時會很難拿捏尺度,高興時放孩子一馬,不高興了又把孩子逼得要死,這樣對孩子是很不公平的。例如,一個五歲的孩子,也許他看卡通片看得正高興,當你叫他吃晚飯時,他便聽而不聞;這時候,最好的辦法不是堅持他立刻吃飯,而是讓他在規定看電視的時間後再吃飯,這樣孩子就可能接受,習慣也養成了。 給予適當懲罰 父母立場:當孩子故意搗亂而不聽勸,有時也可以採取適當的處罰,但是要小心,千萬不要傷害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完全不採取懲罰,可能會助長孩子的任性,讓他以為父母在鼓勵他,而重複犯下同樣的錯誤。 孩子立場:父母對於孩子的懲罰要適度,既不能傷害他們的人格,更不能損害他們的身體,以免發生意外。另外,父母也應注意以理服人,以免孩子表面接受,心裡面卻不服。例如,對於一個六歲的孩子,如果他不高興而故意打翻了果汁,除了要他自己收拾殘局外,你還可以取消當天他看卡通的時間,而不是對他大聲斥責,借題發揮,發洩自己的不快情緒。同時必須注意,有懲罰就應該有獎勵。 其實,大多數的父母還是受到傳統思想影響,過分要求孩子聽話順從,認為聽話的孩子就好,不聽話的就是倔,就是不好。其實,父母應該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現代社會需要的是有個性、富挑戰的新人,而不是唯唯諾諾的乖寶寶,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時,應該有意識地保留孩子的個性。此外,人際關係是互動的,教育孩子不能只站在父母的角度來看問題,也不應完全從孩子的角度出發,而是要盡可能地尊重孩子,也要盡可能地對其要求。

孩子鬧情緒、爸媽不抓狂完全手冊

2009年05月14日
公開
20

爸媽不抓狂完全手冊 家有發飆寶貝,動不動就大發雷霆,搞得做父母的也快抓狂。其實,孩子愛發脾氣並非沒有理由,多半是因為遇到挫折或無法表達心中想法的一種外在表現,父母如能對症下藥,就能輕鬆降低緊張的親子關係。 學齡前幼兒亂發脾氣是常見現象,因為他們還不知道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多數父母遇到這種情況,經常是手足無措,一旦處理不當,孩子就會愈鬧愈嚴重,事情一發不可收拾,最後父母自己也跟著抓狂,長久下來,親子關係就會變得愈來愈惡劣。要解決上述難題,首先得要了解孩子為什麼發脾氣。 • 了解孩子為何發飆 三歲前的孩子由於語言表達能力不夠,所以當他們遇到挫折或不知如何表達自己想法或欲望時,發脾氣就成了最佳的表達工具。常見的孩子發飆方式有:尖叫、哭鬧、丟摔東西或是賴坐在地上、停在原地不動要你拖才走…等。 平常這些情況若發生在家裡,父母比較方便處理,但是如果一旦發生在公共場所,如餐廳、百貨公司、捷運或公車上,那可就不得了,除了要尷尬面對旁人的側目之外,如何快速平復孩子的情緒,才是考驗所有父母的最大難題。 其實,孩子有時候並不是真的在發脾氣,他們憤怒或哭鬧的表現,有時只是因為父母不懂他們的需求而做出錯誤的決定,導致他們覺得不被尊重。父母應該利用各種方式去了解孩子發飆生氣的原因,以避免下次再出現同樣的情形,進而也能減少孩子發飆的機會。 糾正孩子的惡形惡狀如果你的孩子在公共場所出現以下這些狀況,做父母可要幫助孩子糾正過來。 惡習 1.高聲說話、尖叫 2.說髒話惡習 3.沒大沒小,不尊重長輩惡習 4.取笑捉弄惡習 5.隨意打鬧、舉止粗魯惡習 6.東奔西跑、探人隱私惡習 7.行為暴力惡習 8.忸怩自閉 • 父母不抓狂八大法寶 當孩子在公共場所鬧情緒的時候,爸媽肯定是既緊張又尷尬,在眾目睽睽下,想盡辦法要讓他安靜下來,無奈他就是不買帳,您愈急他愈故意。到底要如何安撫怒氣衝衝、又哭又叫的孩子呢?以下提供八大法寶,讓您處變不驚、臨危不亂。 ●保持耐心 深呼吸,不要自己也跟著生氣。你必須避免自己情緒失控,否則事情會更糟。其實孩子的記憶很短暫,只要在事發時運用適當方法,他的情緒很快就會過去。譬如你可以對正在生氣的孩子說:「媽媽知道你很生氣,但是生氣是不能解決問題,告訴媽媽,你為什麼要生氣?」雖然孩子年紀還小,他可能聽不太懂你的意思,也不一定可以完全說出他生氣的理由,但是面對如此情緒平和又有耐心的爸爸或媽媽,他也許會有樣學樣,慢慢和緩自己的怒氣。 ●轉移孩子的注意力 當你感覺到孩子開始浮躁不安時,先下手為強吧!用他有興趣的事吸引他,讓他暫時忘了原本的不高興。例如,在餐廳中,他可能一直吵著要下餐桌去玩,這時你可以跟他玩個小遊戲,你可以告訴他:「我們用牙籤來排圖案好不好?看誰第一名!」轉移他注意力的方法有很多種,但千萬不要用賄賂的方式,如果給他食物或玩具,嘗過甜頭的他可是會變本加厲的。 ●幫助孩子利用其他方式洩憤 當他準備發怒時,試著引導他唱他喜歡的歌,或是要他講他喜歡的故事,或者拿出他最心愛的玩具,你可以告訴他:「小維尼看到你在生氣囉,你這樣生氣不理人,小維尼會不陪你玩喔!」或者你可以告訴他:「小維尼是你最好的朋友,你可以告訴他你為什麼生氣,讓他分擔好朋友的心情如何?」另外,塗鴉也是個發洩情緒的好方法,國外近來使用「藝術」來改變孩子的情緒,如聽音樂、畫畫、演奏樂器等。 ●讓他自己平靜 長輩的干預愈多,他的脾氣可能愈強烈。孩子鬧情緒,有時是帶點試探的性質,爸媽表現得愈在乎,他可能愈是過份,所以,如果不會影響到其他人,就試試讓他哭夠了自己安靜下來吧! ●鼓勵他敘述 例如,當孩子吵著要買東西時,鼓勵他說出:「媽媽不讓我買小火車,我很不高興!」讓孩子學著瞭解自己的情緒與情緒發生的原因,進而嘗試用其他方式解決問題。 ●講道理 告訴他這些行為會對別人造成什麼困擾,教他學習尊重別人,並學著控制自己的情緒。 ●適度的處罰 可以用適度的處罰,例如取消例行的散步或點心時間等等,但必須要讓孩子明白處罰的原因。處罰過後,他的心裏一定不是滋味,別忘了給他一個溫暖的擁抱,讓他知道處罰歸處罰,爸媽還是愛他的。 ●使用隔離法 孩子變得不可理喻時,可以把他帶到一個安靜的地方,告訴他:「如果你覺得已經不生氣了,就可以出來和我們一起玩。」很多爸媽都用過這個方法,但必須注意隔離處的安全性,而且不能是會讓孩子產生恐懼感的地方,例如黑暗的小房間或不熟悉處;當然也不能是太有趣的地方,否則孩子連玩都來不及,不可能學到教訓。最重要的一點是,您可得隨時注意他,別因為忙別的事而把他忘了。 事情結束之後,記得要把它置諸腦後,別讓它影響自己的心情。孩子的脾氣就像不定時炸彈,隨時可能爆發,別太在意,試著微笑面對吧! 有些教育專家建議父母,當孩子發小脾氣時,不需要刻意去安撫他,因為人都是有情緒的,太過克制或壓抑反而有害身心發展,除非有安全上的考量,否則你可以讓孩子短暫地紓解情緒。 • 孩子有禮貌 脾氣不亂發 你的孩子有沒有良好的行為規範,與他是否經常發脾氣有很大的關係。如果孩子對許多事都有一定的認知及規範,則會增加他們對周遭事物的理解,明白有很多事情不能做或不可以時,就能減少他們發脾氣的次數。 ●以身作則 要教孩子成為有禮貌的人,身教重於言教。有一家麵包店的老闆娘對客人總是笑咪咪,噓寒問暖,態度和善有禮,所以她那四歲大的小女孩,在媽媽的耳濡目染,待人接物也就自然地和善有禮,客人進門時她會說:「你好!很高興你來買麵包喔。」這不是一貫的生意技倆,而是因為孩子平日看多了母親的示範而自然培養的態度。如果你時常讓孩子看見你等車時排隊、在下車時對司機說謝謝、在公共場所輕聲細語、會在拿其他人東西時先詢問告知…,你可以發現孩子也會跟你這樣做。 ●制定明確的規則 孩子對反覆無常的規則,最沒有辦法應付,而那些不確定、不清楚的規定和教條,對他來說最沒有說服力。最好的方法是明確地告訴他該怎麼做,如「你看那裏有條界線,不要超過喔。」與其對他說「你要對客人有禮貌」、「在公共場所要守規矩」這樣的含糊籠統的規矩,倒不如明明白白具體地告訴他。當然,孩子表現的行為有正面負面,在教導的過程中,獎懲賞罰也就難免。爸媽還必須堅持這些原則,千萬不能因為自己一時情緒不佳或心軟,造成孩子混淆,也就不易建立明確的價值判斷標準。 ●培養孩子的自我滿足感 孩子開始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有某些反應時,爸媽可以更明確地告訴他:「你看,你對爺爺說晚安,爺爺很高興喔」。引導孩子體會自己正面負面的行為態度所可能造成的影響,尤其是當孩子正在建立自我意識與信心的階段時,如果讓他知道自己真的做了一件令大家高興舒服的好事,孩子會感到十分的有成就感。注意,這並不是助長孩子傲慢,也不可拿這些「規矩」作為一種威脅強迫的手段,應是帶領孩子體會人被尊重、和氣、溫暖對待時的好心情。相信孩子會將這樣美好的經驗延伸貫通,學習發揮自己的善良溫和的一面。 ●認真回應孩子的疑問 為什麼要有禮貌?怎樣才有禮貌?小小孩常會用「問句」表達自己的疑惑,此時爸媽的回應態度必須認真親切,才能讓他進一步對事情有所瞭解。如果只是敷衍、答非所問,不但不能打消他的好奇心,恐怕只有讓他更加懷疑行為的合理與必要性。用孩子懂得、可理解的說法,即使必須重複,也要耐心懇切地說給他聽。

如何從容應付幼兒的反抗期

2009年05月13日
公開
18

寶寶到了2歲左右,一般就會出現不聽話的現象,這是幼兒發展的必經階段,是寶寶認識到自我,獨立性開始萌芽、生理心理發展正常的重要表現。雖然很多家長知道這是正常的,但遇到寶寶不聽話時,還是不知所措。 有幾位媽媽,在寶寶的反抗期經過摸索,找出了一些有效的應對方法。 商量著來 陽陽是個小女孩,2歲以前,陽陽非常乖,父母一直覺得,女孩就是省事,不淘氣,又好帶。可自從陽陽過了2歲以後,就開始越來越不聽話。她學會了說“不”。到了吃飯時間,媽媽說:“陽陽,來吃飯了。”“不吃!”陽陽回答。到了洗澡時間,媽媽說:“趕緊洗澡,洗完澡上床睡覺。”陽陽又是:“我不。”最可氣的是有一次媽媽要帶她去外婆家,臨出門了,就是不穿鞋子,媽媽說:“你要是不去,那就一個人在家了,行嗎?”“不行!”陽陽媽媽氣得不知如何是好,來強硬的,孩子哭一場,大人也生氣,可如果不來硬的,又如何制服這個小傢夥呢? 應對措施: 2歲的陽陽,不再總聽大人的話,她有了自己的想法,因此,遇事要和她商量,把她當作一個小大人看待。說話時,要注意不能強制要求她做什麽,而要給她選擇的機會——    1.寶寶經常是吃飯時間到了,卻怎麽叫也不吃,這時,媽媽可以端著飯碗故意讓她看看,寶寶一看到媽媽碗中的飯菜,會勾起吃飯的欲望,於是放下手中的玩具就跟媽媽一起去吃了。    2.有時到了洗澡的時間,寶寶就是不去洗。這時媽媽可以找出幾件戲水的玩具,放在澡盆裏,讓寶寶看看。寶寶一看到玩具,就來了興致,在洗澡間裏玩起來,媽媽借機在澡盆中放上水,讓她一邊玩,一邊在水中洗澡。    3.要出門的時候,媽媽不要跟寶寶說“再不出去你就一個人在家”之類的話,而是問寶寶:“你穿哪雙鞋子,是這雙白色的皮鞋還是粉色的旅遊鞋。”這時寶寶的注意力在選擇穿哪雙鞋上了。    注意力轉移法 天宇有20個月了,以前一直是個情緒快樂的可愛寶寶。可是最近1個月來,他總愛發脾氣,任何事都要滿足他的願望,不然就哭鬧得沒完沒了。有一次,媽媽給他洗澡,洗完後,水有些涼了,媽媽要天宇起來穿衣服,可天宇只顧玩水,就是不起來。說了幾次也沒用,媽媽急了,硬是把他從水中抱出來。天宇仿佛受了天大的委屈,哭得氣都接不上來,足足哭了20分鐘。吵得鄰居都來敲門,問天宇出了什麽事。有了這次教訓以後,天宇媽開始研究起如何教育孩子的問題。面對這些難題,天宇媽媽發現只要掌握方法,就不是難事了。 應對措施: 寶寶一般喜歡玩水,所以抱他出來時,他不高興。這時,採取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往往比強硬態度更有效——   1.小孩子的注意力是很容易轉移的,當他玩水不肯出來時,媽媽拿一件好玩的玩具讓他看,但不要是水中能玩的。寶寶看到另外的玩具,也想要,這時媽媽就借機讓他先出來,到床上再玩。 2.告訴寶寶,快點洗完,媽媽獎勵一朵小紅花,得小紅花的寶寶,都是做得好的乖寶寶。 3.對寶寶說:“如果聽媽媽的話,洗完就出來,媽媽給講故事,如果洗得時間長了,就沒時間講了。 做個旁觀者   樂樂2歲生日的時候,小姨送給他一套積木。這套積木顔色鮮豔,有各種形狀,寶寶的手也得抓得握。自從有了這套玩具以後,樂樂就喜歡上了。每天一睜眼,就拿著積木盒子對媽媽說:“打開,玩!”於是媽媽幫他打開,讓他自己玩。樂樂總是瞎玩一氣,往上壘積木,卻把小塊放底下,剛壘到第3層,積木就倒了。媽媽看他實在著急,就告訴他:“把大塊放在底下,小塊放上面。”樂樂反而生氣了,把積木一推,不玩了。有時,自己壘不上,就又生氣又發脾氣,把積木使勁往地上、牆上扔。家裏人都覺得,樂樂的脾氣怎麽這麽壞,不虛心還沒有耐性,總這樣下去長大能幹成什麽事?    應對措施: 這麽小的孩子,不用擔心他的虛心和耐性,這只是反抗期的典型表現,過一段時間就會好轉。積木對成人來說是非常簡單的玩具,對小孩子可就不一樣了。他需要不斷嘗試、學習,才能掌握正確的玩法——    1.做寶寶的玩伴。寶寶玩積木的時候,和寶寶一起玩,不要硬去糾正他的錯誤方法,只是讓寶寶看到你怎麽玩,寶寶的模仿力很強,看幾次就會了。在玩的過程中,有時寶寶玩不好,你也可以借機幫助他。   2.指導方法要得當。這個時期的寶寶,不能硬叫他聽你的,而要耐心地對他說:“你看看,要是把大塊的放底下是不是更好一點,樓就不會塌了?”引導寶寶嘗試。如果寶寶不聽,也不要緊,沒必要非要寶寶按照你的要求做,自己玩最終他也一樣會找到正確的方法。   3.及時鼓勵。有時寶寶拿出個幾個長條形的積木當火車,或者用半圓形拼成一個太陽,這時家長要及時鼓勵,讓他有自信心。    4.先從簡單的玩起。比如壘不好高樓,可以先搭一座橋,蓋個小房子等等,只需三四塊積木就能完成,讓寶寶從中感到成就感。慢慢就會有興趣,有困難也不會起急了。 給個實踐機會    一個休息日,蕊蕊的媽媽正在用手洗襪子。蕊蕊上衛生間,看見了,蹲在媽媽身邊不走了,把小手也放在盆裏,洗起來。媽媽擔心她衣服沒洗了,水倒灑一身。於是,勸她和爸爸出去玩。蕊蕊怎麽叫也不動,就是要和媽媽一起洗衣服。   應對措施: 在大人看來,洗衣服是家務勞動,在小孩子看來,這是有趣的遊戲,看著許多泡泡在水中越洗越多,他們覺得非常好玩——   1.父母應當尊重寶寶,給寶寶學習和鍛煉的機會。比如,可以給寶寶一個小盆,一塊手絹,讓他自己洗洗看。在洗的過程中,媽媽要教他先沾濕手絹,塗上肥皂,兩隻手握住、揉搓等等, 使寶寶在玩中鍛煉動手能力。   2.寶寶的皮膚嬌嫩,當洗完後,讓寶寶用清水洗淨雙手,然後把手絹晾起來。    3.在洗的過程中,寶寶的衣服容易弄濕。這時可以在洗之前,把寶寶的袖子往上捋一捋,提醒寶寶不要把水灑到身上,這樣就不容易弄濕衣服了。 有事可做 都都2歲多了,媽媽發現他現在變得不聽話了。以前父母說什麽是什麽,現在可好,你說東他就說西;你說不讓他動的東西,他非要碰一碰;你說讓他把水果吃完,他偏一口不動。一個下雨天,都都和媽媽都在家裏。在屋裏呆的時間長了,都都不幹了,非要出去玩。媽媽說:“你看,外面下著雨,怎麽出去?”“不行,就要出去,就要出去!”“出去容易淋感冒,還是不出去。爸爸新給你買的車呢?”“不玩,就出去。走!走!”說著就拽起媽媽的手,拉著往外走。   應對措施: 在家中呆得久了,小孩子會感到沒興趣,所以鬧著要出去——   1.如果雨實在太大,就抱著寶寶到窗前,讓他看看雨,聽聽雨的聲音,看看窗外的景象。轉移了孩子的注意力,孩子也就不再鬧著要出去了。   2.孩子感到無趣,才想出去玩,這時媽媽要想一些好玩的遊戲,讓寶寶玩。比如,可以讓小動物們坐成一圈,和寶寶一起玩丟手絹的遊戲,寶寶會認爲所有的小動物都和他一起玩,因此會感到很快樂。    3.如果雨很小,不妨就帶寶寶出去,撐把傘,讓他呼吸雨中的新鮮空氣,體驗一下下雨的感覺。 總之,對付這一時期的小淘氣,成人要用智慧戰勝他們,而非強制與武力。 聰明媽媽4應對策略 方法1、該出手時就出手 當你在寶寶那裏碰了一鼻子灰的時候,不要太惱,也不要和孩子鬧對立,聰明的就采取回避的措施,當孩子想做好可又完不成的時候,他自然會回過頭來向他聰明的媽媽求教,這時候你就可以幫助他了,引導他向困難挑戰。成功之後,你可以誇誇孩子能幹,這時候孩子自主能力不僅會高漲,他同時也明白適當的時候請媽媽幫助也是一個很不錯的主意。 方法2、尊重小傢夥自己的意願 反抗期,是孩子向你表示“我長大了,有自己的想法了”。無論是穿衣服,還是穿鞋子,還是玩游戲都想獨自完成,對此家長要有思想準備,如果孩子對你的幫助說“不”,那就尊重小傢夥自己意願,放手讓他獨自去做就是了。 方法3、堅持你的原則 面對反抗期的小寶寶,你一方面要尊重小傢夥的意願,另一方面大人的原則性也不能喪失。例如,上街前,你同小傢夥講好,不買東西,可是一路過玩具店,他就走不動了,非要你給他買一個自動小汽車。這時候你可不能心軟,給他講明道理,幷將他及時帶走。幾次之後,小傢夥就會明白,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是可以用哭鬧可以得逞的,在生活裏還有很多“不可以”、“不行”。 方法4、轉移注意力 處在反抗期的孩子,幷不瞭解自己的能力,所以常常會做一些他們幹不了的事情讓你哭笑不得,你不妨表揚他能幹,另外分派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轉移他的注意力。 面對寶寶的反抗期的錯誤態度 錯誤1、以粗暴對待粗暴 這種態度最可怕,你如果認爲孩子翅膀還沒有硬就這麽不聽話,不明就理以粗暴對待粗暴,這樣很容易傷害小小孩的自尊,逐漸失去學習成長的熱情。另外你的這種粗暴的態度還會影響與孩子的親子溝通,讓孩子失去對你的依賴和安全感。 錯誤2、放任和溺愛 雖然不能用粗暴對待孩子的反抗,但是放任和溺愛也是不可取的。當孩子一次又一次向你提出的“媽媽我要買這個”、“媽媽我還想要吃那個”這樣的物質要求時,你就必須認真思考幷加以限制了。若是你總是無止境地滿足孩子物質上的要求,那他很快就會變成一個任性的孩子,讓你覺得更加頭痛。 錯誤3、限制孩子的發展 孩子因爲能力有限,自己處理日常生活時可能會花費更多時間。你不能因此包辦代替,這樣只會挫傷孩子的學習熱情,變得順從和依賴,缺乏自立能力。 2~3歲寶寶成長與學習 ★第一少年期 2~3歲---第一少年期 我們所知道的少年期,是兒童過渡到成人的階段,也是我們知道的「反叛期」。而2~3歲第一少年期,是嬰兒要過渡到兒童的必經階段,而他們最常講的話就是----「不要!不要!」。雖然孩子的不要與反抗,會讓父母的日子不好過,可是這是人的必經過程,父母應該幫孩子渡過這第一少年期。 第一少年期是孩子認識「自我」與建立「自我」的重要階段,而叛逆與反抗正是孩子的正常手段,孩子須要父母的重視去肯定他的存在,可是孩子也不要父母干涉他的「選擇」,因為這剛好會否定他的存在。 聽起來是不是有點複雜?其實,只要把握住要點,也不難瞭解孩子的矛盾行為。 ★2~3歲行為特徵 1.喜歡為反對而反對。 2.要求獨立行動。 3.充滿自信。 4.膽子愈來愈大,不知道外在的潛藏危險。 5.開始有自我意識,分得清自己和別人。 6.喜歡說話表達自己。 7.能辨別大小、形狀、顏色、長短…等 8.很有想像力,喜歡角色扮演。 9.孩子會很喜歡叫出每個東西的名字,知道每個東西的名稱,讓他有可以控制環境的權力感。 10.喜歡固定的做事方式,正是培養孩子固定上床睡覺的時機。 ★與 2~3歲孩子相處 1.為孩子的行為立下一個「合理」的限制: 想一下,在這個年紀非對他說不可以是什麼? 2.父母的合理限制最好要前後一致,才能建立孩子的是非觀。 3.規則與限制應該富彈性,「愚昧的堅持是幼童心靈上的妖魔。」 4.讓孩子自由表達感受。限制孩子的行為,不要壓抑孩子的感受。例如父母不要跟孩子說:「你不可以生氣。」但是父母可以跟孩子說:「你可以生氣,但是你生氣的時候,也不可以亂摔東西。」 5.父母不必為自己的突然暴怒自責,大多數的人都會這樣,因為父母也不要限制自己的感受。但事後讓孩子知道你為什生氣。 6.告訴自己,絕對不要在暴怒的情況下打孩子。可以訂定一套處罰的方式,例如讓孩子罰坐或罰站。 7.不要因為孩子發脾氣,就投降。你也許有看過,有的小孩會有大街上打滾發脾氣,如果你投降,等於是鼓勵加強這種行為。 8.合理的範圍內,給孩子個下台階,因為孩子也會愛面子。 9.幫孩子瞭解他自己的情緒。 ★成長與學習 1.孩子的語言能力明顯增強,跟他講話的多寡關係到他字彙的多寡。 2.父母可以唸故事書給孩子聽,不用把它轉化為小孩的用語,小孩的聽力大約比智力成長2到3歲,很多字彙用語,孩子都能吸收進他的「電腦」裡去。 3.開始喜歡問:「為什麼? 」而你回答的方式與內容,就是孩子去認識這個世界的方式。 4.可以在家裡準備一本圖文並茂的百科全書。 5.沙跟水、玩具陶土是小孩會很喜歡的玩具,因為他可以創造。 6.有一種磁鐵式可擦畫板,可以讓孩子塗鴉,訓練孩子手指肌肉控制能力。也可以抒發孩子的感受。 7.畫水彩可以讓孩子認識顏色的變化。 8.三輪車幫助孩子運用大肌肉和方向協調。 9.大球、積木都是很好的玩具。 10.可以給他較簡單不規則的拼圖。 11.可以讓孩子跟別的小孩一起玩,不過這個年齡是不會知道分享玩具的,最好個人玩個人的玩具。 12.父母講故事,如果加入孩子自己為故事人物,他會非常融入角色扮演的遊戲。 13.可以給孩子布偶或洋娃娃,孩子很需要一個想像中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