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WUWOW線上英文】好評回文活動將延後於4/24開跑,為感謝配合,BBH將提供神秘加碼好禮唷,敬請期待!

yagisu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莊子寓言成語

2017年04月07日
公開
25

◎出自《 莊子 》寓言的成語 ◎ 一. 逍遙遊 大而無當(逍遙遊):過大而不合用,形容人言行過度,不切實際。 大相逕庭(逍遙遊):喻相去甚遠;大不相同,或彼此矛盾。 尸祝代庖(逍遙遊):指越權代理。 中規中矩(逍遙遊):形容非常嚴守成規。 吸風飲露(逍遙遊):誰仙人之生活「不食五穀,吸風飲露」。 材大難用(逍遙遊):喻極高的才能,沒有碰到好的機會而被埋沒,無可施展。 姑射神人(逍遙遊):美如天仙之意。 流金焦土(逍遙遊):形容天氣炎熱。 偃鼠飲河(逍遙遊):喻心志氣度狹小,勸人安分不必貪欲。 巢林一枝(逍遙遊):喻易於漢滿足。 御風而行(逍遙遊):乘風而行,愉快自得之意。 淖約處子(逍遙遊):是說其嬌柔美好的樣子,有如處女。 朝生暮死(逍遙遊):形容生命非常短促。 椿萱並茂(逍遙遊):比喻父母都建在。 樗櫟之材(逍遙遊):原為樗櫟庸材,莊子原意是說樗櫟因為不才、無用,故成其大,而終其天後人則以「樗櫟庸材」形容無用之人。 鵬程萬里(逍遙遊):用以祝福人前程遠大,如鵬飛萬里。 鳩笑大鵬(逍遙遊):志向小卻嘲笑志向大的人,「井底之蛙」之意。 滿腹牢騷(逍遙遊):形容對事物不滿所發的批評很多,牢騷很多。 扶搖直上(逍遙遊):形容事業發展順利或仕途得意。 無何有之鄉(逍遙遊):一切都不存在的虛空境界。或指無為的仙境。 跳梁小醜(逍遙遊):用以比喻政壇中叛亂變節,或不可能有大出息的小人。 流金焦土(逍遙遊):喻天旱酷熱。 二.齊物論 存而不論(齊物):形容對一件事聽任其存在,暫不加以討論研究。 沉魚落雁(齊物):原意是說人們心中的美人,魚鳥並不能感受到,莊子以說明世間本無真正的美醜,凡夫俗子妄加受憎。今多用來稱讚女子容貌的美麗。 秋毫之末(齊物):鳥獸在秋天所生之細毛的末端,比喻極微小的東西。 栩栩如生(齊物):活潑生動的樣子。 見彈求炙(齊物):喻希望過急。 莊周夢蝶(齊物):喻人生虛幻,物我並無二異。 朝三暮四(齊物):不能辨別形勢改變而內容不變之愚者。或指意志不,堅主張不定的人。 夢中占夢(齊物):比喻人生如夢。 鴟梟嗜鼠(齊物):是說各有各的嗜好。 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齊物):內心已超越時間和空間,和天地共存共生,達到與萬物和諧統一的境界。 三.養生主 目無全牛(養生主):比喻技藝純熟。 如土委地(養生主):像泥土散落地上一樣。比喻事情之容易。 批隙導窾(養生主):會利用空隙,喻處事圓滑,得其中肯切要。 官止神行(養生主):停止使用感覺器官,靠精神活動進行工作。猶言「從心所欲」。 庖丁解牛(養生主):喻技術高超,或指能掌事物規則,做事便能得心應手。。 迎刃而解(養生主):比喻事情容易解決。 奏刀騞然(養生主):刀割物的聲音。用以比喻有本領,有經驗,做事不費力。 恢恢有餘(養生主):寬綽有餘地。 游刃有餘(養生主):是說善為其事,勝任愉快。。 新發於硎(養生主):喻奮發鋒利,有如新磨的刀刃。或用以指新起之秀。 蒿目時艱(養生主):是說愛國之士眼見國家多難而憂心。 薪火相傳(養生主):比喻師生道業相傳不絕。 生也有涯,知也無涯(養生主):用以教育人要抓緊時間勤奮學習。 安時處順(養生主):是說安於天理常分,順從自然的變化。 躊躇滿志(養生主):心滿意足,或志得意滿的樣子。 四.人間世 山木自寇(人間世):比喻東西因為有用而反招禍害。 不翼而飛(人間世):是說東西無端不見。 心如膏火(人間世):心急如焚之意。 支離破碎(人間世):形體分散而不完整。 以火救火(人間世):比喻無濟於事,反而有害。 美成在久(人間世):喻成就一件好事要經歷很長的時間。或說好的協議貴在能持久。 師心自用(人間世):用以形容人自以為是,不聽勸告。 無用之用(人間世):有才者以其能而受苦,是說全生遠害在於以無用為大用。 虛室生白(人間世):喻心靈潔淨純白,不為慾望所蒙蔽。 知出手爭(人間世):是說智慧因爭奪利益而變成狡猾。 繩墨之言(人間世):可做為規矩的言論。 與古為徒(人間世):與古人同類,或把古人當作老師。 飲冰內熱(人間世):原文為「朝受命而夕飲冰」,喻急火生內熱。 螳臂擋車(人間世):勇敢而力量薄弱,喻人不自量力。 溢美之言(人間世):指過分誇讚的言辭。 無所逃天地間(人間世):是說天經地義之事,無可逃避。 五.德充符 入吾彀中(德充符):是說被籠絡住了,中了我的圈套。 鑑於止水(德充符):靜水可當鏡子照人;形容「靜」方能致物。 肝膽楚越(德充符):同居於一身之中的肝與膽,就像楚國與越國一樣遙遠。 六.大宗師 相視莫逆(大宗師):用以形容朋友間言語雖不多,但心意相通,情感深厚。 鼠肝蟲臂(大宗師):喻極微小而不足道之物。或說人物事物隨緣變化。 至人無夢(大宗師):是說聖人不會妄想,所以不會做夢。 真知灼見(大宗師):正確而深刻的見解。 相濡以沫(大宗師):互相以泡沫浸溼以求活命。比喻患難中互相救護。 大塊假我形(大宗師):「大塊」,即自然,忘我於自然之意。 相忘江湖(大宗師):對江湖世事互不關心。 七.應帝王 功蓋天下(應帝王):形容功勞很大。 虛與委蛇(應帝王):勉強酬應,用以指稱與人假意敷衍應付。 斷鶴續鳧(應帝王):比喻強行違反自然的原理做事。 八.駢拇 臧穀亡羊(駢拇):喻所做的事雖不同,卻形成同樣的結果。或二人同時犯過卻不辨責任誰屬。 蒿目時艱(駢拇):是說愛國志士眼國家多難而憂心。 九.馬蹄 白玉微瑕(馬蹄):是說美好的事物上略見一些缺點。 詭銜竊轡(馬蹄):喻反抗約束,不受約束。 鉛刀一割(馬蹄):是說才能平常的人也能做出一些事來。 十.胠篋 探囊取物(胠篋):比喻對事情很有把握,很容易完成。 盜亦有道(胠篋):是說強盜也有他的規矩。 竊鉤竊國(胠篋):喻是非賞罰因人因事而有所不同。 十一.在宥 尸居龍現(在宥):靜如尸,動如龍,安居不動而神采自現。比喻從容無為。 昏昏默默(在宥):形容寂靜。 桁楊相望(在宥):喻刑獄之多,犯罪者眾。 掉頭不顧(在宥):轉頭而不理會。 渾渾沌沌(在宥):指大地初開時,陰陽未分的狀態。 雀躍三百(在宥):形容非常快樂。 獨往獨來(在宥):是說往來自由無所牽掛。 十二.天地 大惑不解(天地):是說迷惑至極,無以了解真象。 抱甕灌園(天地):比喻隱士灌溉園囿以營生活,安於拙陋。 神之又神(天地):是非常靈巧高妙,出神入化。 華封三祝(天地):引用為祝壽的頌詞。 酌焉不絕(天地):即取之不絕之意。 洋洋大觀(天地):形容規模盛大的樣子。 辭不獲命(天地):辭謝卻未獲淮許。 目迷五色(天地):形容物品太多,使人眼花潦亂。 獨弦哀歌(天地):故意表現出獨特清高的樣子,沽名釣譽。 止知其一,不知其二(天地):比喻對事情的了解不夠透徹,不夠全面。 孝子不諛親(天地):孝子不應該以言詞奉承其父母。 十三.天道 未學膚受(天道):所學沒有根基,非常膚淺,多用做謙詞。(按:「膚受」出自張衡<東京賦>) 得心應手(天道):喻心手相應,或事情辦得很順利的意思。 斲輪老手(天道):指技藝精湛或經驗豐富的。人 萬物之鏡(天道):萬事萬物是鏡子,可照見自己。或指人的精神。 膠膠撓撓(天道):動亂的樣子。 百舍重跰(天道):形容長途跋涉的辛苦。「跰」,即繭,腳長繭之意。 澤及萬世(天道):恩澤造福萬代。 辯雕萬物(天道):用巧言宏辯的言詞,雕飾萬物。 十四.天運 滿坑滿谷(天運):數量極多,到處都是。 一不可待(天運):是說沒有一樣可以預料。 十五.刻意 吐故納新(刻意):吐出腹內廢氣,吸入新鮮的空氣。 十六.繕性 時命大謬(繕性):是說時世太腐敗了。 倒置之民(繕性):本末倒置之人。 十七.秋水 一日千里(秋水)─比喻進步神速。 井底之蛙(秋水)─比喻見識狹小。 天地稊米(秋水):喻微不足道,意同於「滄海一粟」 弦歌不輟(秋水):指讀書聲音不停。 知魚之樂(秋水):喻人與萬物可相通。 曳尾途中(秋水):喻逍遙自在。 見笑大方(秋水):自謙詞,意謂自己學識淺薄,能力不足。 邯鄲學步(秋水) :指模仿別人不成,又失去自己本有的優點。 濠梁之辯(秋水):指喻別有會心之地。 以管窺天(秋水)─喻所見之小。 夏蟲不可語冰(秋水):形容人識見狹小,或不識時務。 望洋興嘆(秋水):喻做事因力量不夠或條件不充分而感到無可奈何。 十八.至樂 鼓盆而歌(至樂):弔唁人家喪妻的話。 綆短級深(至樂):喻才能小,不能勝任重任。 呆若木雞(至樂):本為訓練鬥雞使其見敵不動,則鬥必勝。今比喻人蠢笨不(至樂):(至樂): 十九.達生 呆若木雞(達生):受驚嚇,而表情呆滯,如木頭做的雞,動也不動。 昭然若揭(達生):非常明顯之意。 進退中繩(達生):說進退合宜,合乎法度。 解衣槃薄(達生):是說解下衣服,箕踞而坐。 虛憍恃氣(達生):喻養不足而驕傲自負。 二十.山木 似是而非(山木):表面看是如此,而事實卻非如此。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山木):喻人見利而忘身,不知患之將近。 衣敝履穿(山木):穿著破舊,指其貧窮。 二一.田子方 失之交臂(田子方):指往來之間,臂雖交而終失之,言其短暫。今多用以指當面錯過機會。亦步亦趨(田子方):追隨之,不離左右而學習之。或處處模仿別人。求馬唐肆(田子方):求馬於無馬之處,比喻所求必無所獲。奔逸絕塵(田子方):駿馬非馳,出群超眾,不著塵埃。比喻出類拔萃。哀莫大於心死(田子方):心死,人喪失靈魂人格。指哀傷的事,沒有比心死更可悲的了。揮斥如意(田子方):謂從容縱放揮舞,有指揮一切,旁若無人之概。瞠乎其後(田子方):比喻落後於人。甕禮醯雞(田子方):喻所見之小。儻來之物(田子方):指不是分內應得之物。 死生不入於心(田子方):是說內心自得,不以死生經心在意。 二二.知北遊白駒過隙(知北遊):白駒,駿馬。用以形容人生短暫或人生消逝之速。每下愈況(知北遊):是說道無所不在,愈是下賤之處,愈能明顯譬喻道的存在。現今用以表示情況越來越壞。道在屎溺(知北遊):溺,尿。用以表示道無所不在。 無始無邊(知北遊):無窮無盡。 二三.桑庚楚 數米而炊(桑庚楚):比喻處理小事情,勞而無益。迫在眉睫(桑庚楚):比喻事情十分緊急。 二四.徐無鬼足音跫然(徐無鬼): (1)喻其待悅客來訪。(2)指腳步聲。害群之馬(徐無鬼):比喻危害眾人之人。喙長三尺(徐無鬼):比喻專說空話。 群蟻附蟺(徐無鬼):指趨附之人眾多。 運斤成風 (徐無鬼):形容技藝高超。 狗非善吠為良 (徐無鬼):喻賢者不在於有無善言。 二五.則陽 蝸角之爭(則陽):喻所爭極其微小。 二六.外物 枯魚之肆(外物):謂事情已經到了不可挽回的絕境。得魚忘筌(外物):當已捕到魚之後,捕魚籠就可以拋棄。比喻達到目的便忘了原來憑藉的工具或手段,或既得意旨,便可以不再計較形式。涸轍鮒魚(外物):車轍裡的一條鮒魚。涸轍:乾了水的車輪溝。比喻極度窮困,急待救濟。血化為碧(外物):喻精誠之至。 萬物之患(外物):謂長久的禍患。 二七.寓言 煬者避灶(寓言):燒飯的人都不敢正對著灶,懼其熱也。 睢睢盱盱(寓言):傲慢無禮,跋扈之貌。桑樞甕牖:喻貧寒之家。 二八.讓王 捉襟見肘(讓王):衣服破舊不堪,一拉即露出臂肘。喻人貧窮。 上漏下濕(讓王):形容屋宇之破爛。 以珠彈雀(讓王):用明珠彈雀,得不償失,輕重倒置。 夏葛冬裘(讓王): (1)形容應時之服裝。(2)形容人做事能因時制宜。 萬鍾之祿(讓王):指厚祿。 納履踵絕(讓王):喻貧窮之極。 二九.盜跖 久病成醫(盜跖):久病而熟知藥性及醫理;「三折肱而成良醫」之意。 尾生之信(盜跖):指固守信誓,不知通權達變。 無病呻吟(盜跖):指無因而感嘆。 三十.說劍 三十一.漁父 分庭抗禮(漁父):說說可平等相待。 息隱林泉(漁父):形容隱者生活。 三十二.列禦寇 不繫之舟(列禦寇):比喻逍遙自在,無所牽掛。 舐痔舔癰(列禦寇):比喻人官位,不惜做卑下的事。 屠龍之技(列禦寇):喻技高而無用。 探驪得珠(列禦寇):喻人文能扼要。 能者多勞(列禦寇):喻人有才能,則事多而勞累。 三十三.天下 一曲之士(天下):形容偏執之人,未能悟大道者。 強聒不舍(天下):謂言之諄諄不已。 學富五車(天下):形容人學識甚豐。 內聖外王(天下):內有聖人之德,外有王道作風,是說修己治人之道。 櫛風沐雨(天下):極言其辛勞。 荒唐之言(天下):謂誇大的言論。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010年03月26日
公開
27

【《老子》經典名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2010/3/26 人間福報人文| 作者:文心工作室 名句誕生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讀懂名句 有個東西渾然而成,在天地還沒有生成前就已經形成了。它既無聲也無形,獨立於萬物之上而恆久不變,運行於宇宙之間而不疲息,可以說是天地萬物的根源。我不知道它叫作什麼名字,姑且稱它為「道」,勉強形容它可以說是廣大無邊,廣大無邊,則周流不息;周流不息,則傳布久遠,傳布久遠,則返歸本源。 所以說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之中有四大,而人就是其中的一種。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 名句故事春秋時期,魯國人冉求問老師孔子:「未有天地之前的宇宙,可以知道嗎?」 孔子說:「可以,古代像現在一樣。」 冉求沒有徹底明白就離開了。 第二天他再問孔子:「昨天我好像很明白,可是今天想想卻又不能夠理解,可以請問這是什麼緣故嗎?」 孔子回答:「昨天很明白,是因為你心領神會了;今天又覺得胡塗,是想追求具象的答案嗎?所謂無古無今,無始無終。譬如沒有子孫而有子孫,可以嗎?」冉求無言以對。 孔子說:「算了,不要再講了。在未有天地以前所生出的是物嗎?主宰天地萬物的本身並不是物呀!萬物的形成並不早於天地的主宰,因為在天地主宰之前還有主宰。如此推衍不已,永遠沒有窮盡啊!聖人愛護百姓也是沒有停止的時候,這也正是取法天地自然的道理。」 新說名句 莊周將要去世前,學生們正商議厚葬他時,他卻反對地說:「天地是我的棺槨,萬物當作陪葬,還有什麼比這個更好?」 學生說:「我們擔心天上的老鷹會吃掉您的身體呀!」 莊周卻說:「在地上會被老鷹吃,埋在地下則會被螻蟻吃。從老鷹那裡搶過來給螻蟻吃,為什麼會這麼偏心呢?」 如果連生死都能如此豁達面對,又哪裡會被七情六欲所羈絆呢?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010年03月19日
公開
28

【《老子》經典名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2010/3/19 人間福報人文| 作者:文心工作室 名句的誕生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兌,閉其門。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第五十六章 讀懂名句 真正有智慧的人不會隨便談論,而隨便談論的人是沒有真正智慧的人。堵塞耳目,關閉感官,收斂鋒芒,消解紛擾,柔和耀眼的光芒,混同於塵俗,這就是「玄同」的境界。 名句故事 在《世說新語》品藻門裡有個故事:晉朝王羲之有三個兒子,分別是王徽之、王操之、王獻之。有一天,這三個人一起拜訪當時的名臣謝安,徽之和操之兩人,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地談東論西,說盡了當時的世俗瑣事,而獻之僅僅寒喧數句,接著沉默不語,靜靜地聽著哥哥的談話。 三兄弟離開後,在座的賓客對三兄弟品評一番,討論這三兄弟哪一個最傑出?他們詢問謝安的意見,謝安說:「最小的兒子獻之最好。」客人裡有人好奇追問:「為什麼呢?」謝安說道:「我是從『吉人之辭寡,噪人之辭多』這個道理推論得來的啊!」 謝安視人,看中的是「吉人寡詞」,與老子重視的「知者不言」有異曲同工之妙,正是話多不如話少,話少不如話好。 一個真正有智慧的人,內心清明,懂得用簡潔的話語表達自己,但放眼今日社會,人手一機,在廣告的推波助瀾下「沒事電話講,有事講電話」,辭寡的人反而像是溝通不良、不善交際。但抱著電話喋喋不休的人,大多言不及義,除了電話費增高外,又有什麼好處呢? 新說名句 智者的話,像鑰匙、像密碼,寥寥數語就能解開人們的疑惑;但是愚者說的話,卻像噪音,聒噪煩人又無重點。 西漢劉向說:「君子愛口,孔雀愛羽,虎豹愛爪。」認為人不該多話,品德良好的君子會珍惜自己所說的話,就像孔雀會愛護自己美麗的羽毛,老虎獵豹會重視牠們獵食的爪一樣,珍惜說出來的言語,是一種修身養性的方法! 拿破崙更是警告:「什麼話都說的人是什麼都不能的人。」提醒世人,一個不能保守祕密的人,最後會被自己洩露出去的祕密給陷害! 蘇格拉底則提醒:「上天賜人以兩耳兩目,但只有一口,欲使人多見多聞而少言語。」蘇格拉底叮嚀他的門生,說話前要先經過「三個篩子」過濾。有一次,一位門生匆匆忙忙跑來找蘇格拉底,氣喘吁吁興奮的說著:「有一件事,你絕對想像不到———」 「先等一下!」蘇格拉底不急著聽話,反而毫不留情地制止,理性地說:「你想要說的話用三個篩子過濾了嗎?」門生不解地搖頭。 蘇格拉底不疾不徐繼續說:「當你要告訴別人一件事時,至少要經過三個篩子過濾!第一個篩子叫作『真實』,第二個篩子叫作『善意』,第三個篩子叫作『重要』。」 門生想了想,這件事是從街上聽來的,不曉得它的真實性,而且不是件好事,又不重要,於是低下頭來,慚愧不語了。 如果我們的社會都能學學老子的「知者不言」,說話前想想蘇格拉底的三個篩子,相信將會減少許多紛擾!

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2010年03月14日
公開
28

【《老子》經典名句】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 2010/3/12 人間福報人文| 作者:文心工作室 名句誕生 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不貴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是謂要妙。∼第二十七章 讀懂名句 善人,是不善人的老師;不善的人,是善人的借鏡。假若不善於向老師學習,又不重視並學習鏡子所提供的借鑑,即使再有智慧,也是身陷大迷之中,這道理是非常精要玄妙的呀。 名句故事 善人與不善人,在老子眼中,都是可以互相取資借鏡,並從而令雙方都有所成長的。老子在闡述這個道理之前,先做了幾個比喻。他說:「善行無轍跡,善言無瑕謫,善數不用籌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善於行走的人,走後不會留下車輪痕跡;善於說話的人,不會說出不該說的話,令言語使人難過或者受人指謫;善於計算謀畫的人,用不著竹策籌碼來輔助運算;善於看守門戶的人,不必使用栓梢也能令盜賊無法進門;善於結繩的人,不用繩索也能束縛人。 各種有本領的人,都能將他們的所長發揮到極致,於是老子說:「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聖人常留心於關照、救護人,因此沒有人是被遺棄的;善於利用、修復事物,也因而沒有廢棄的東西。老子稱這樣的作為是「襲明」。 聖人既然認為世間沒有無用之人,無用之物,那麼善與不善的人,自然也各有其長處。因此老子最後說出的要妙之道,乃是要人虛心就教於人,倘若不經由別人反省自己,還自以為聰明,這才是大大的愚昧糊塗啊! 新說名句 從《論語》中,可以發現孔子對於善的重視。好的榜樣很重要,跟隨模仿學習的對象也就需要特別在意,因此孔子曾經說了這樣的話:「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季氏第十六〉)見到善者,應當見賢思齊,追慕而以之為榜樣,還怕自己沒辦法與之相比。然而見到不善的,則應該畏避警惕,不要習染了不良的陋習,就像把手放到沸騰的熱水當中,一定會急忙抽出,以免遭受更大的損傷。 孔子又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第七〉)每個人都有優缺點,善於學習的人會擇優而從,鑑劣而改,三個人同行,比較容易比較出優劣好壞,進而可以發掘對方的善處與不善處,將對方做為自己的借鏡,如同唐太宗所說:「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老子說:「善人者,不善人之師;不善人者,善人之資。」相同的句型,孟子則是提出了「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離婁下〉)。在孟子的觀念中,認為君子是最值得效法的對象,而君子之所以和一般人不同,在於君子的內心常想著「仁」、常想著「禮」,心中有仁就會友愛別人,心中存禮就會尊敬別人,如此一來,友愛別人的,別人自然友愛他;尊敬他人的,別人也自然尊敬他。就像照鏡子,你是什麼樣子,鏡子就會如實反映出來,這不也是一種「禮尚往來」嗎?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2010年03月10日
公開
36

【《老子》經典名句】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2010/3/5 人間福報人文| 作者:文心工作室 名句誕生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其無正。正復為奇,善復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笫五十八章 讀懂名句 災禍!幸福依存在其中;幸福!災禍潛伏在其中。誰知道它們的究竟?禍福沒有一定的準則。正變成了邪,善變成了惡。世人看不透這樣的道理而產生迷惑,由來已有長久的時日。 名句故事 一般人總是懼怕面對災禍,而喜歡得到幸福,老子直指禍與福實是充滿互動與不定性,亦即災禍中時常依附有幸福的因子,幸福裡也經常含藏有災禍的種子。禍與福之間相因相成的微妙關係,後代諸家多附議老子的說法,如《莊子•則陽》:「安危相易,禍福相生。」意指安逸與危險相互交替,災禍與幸福相互衍生,彼此互為因果。 《呂氏春秋•制樂》敘述商湯執政之時,曾發生穀子在中庭生長的怪異現象,官吏找來卜人預測吉凶,成湯立即阻止:「吾聞祥者福之先者也,見妖而為善則禍不至。」從此成湯每天早出晚歸,除了忙於國事之外,也慰問民間疾苦,虔敬祭拜亡者,極力安撫百姓,不過短短數日,長於中庭的穀子竟然自動消失。 書中對此一事件下的結論是:「故禍者福之所倚,福者禍之所伏。聖人所獨見,眾人焉知其極?」成湯因見穀生中庭的禍兆,促使他心生警惕,凡事皆為國家和百姓的立場設想,不但避開了厄運,也為他招來更多的善福。 韓非在《韓非子•解老》中對老子「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一語也有深入的詮釋,其言:「人有禍則心畏恐,心畏恐則行端直,行端直則思慮熟,思慮熟則得事理。」人們遇到災禍就心生恐懼,行為就端正,思慮就成熟,自然明白行為處事的道理。其後又言:「人有福則富貴至,富貴至則衣食美,衣食美則驕心生,驕心生則行邪僻而動棄理。」人們遇到了幸福,富貴就降臨,衣食就豐富,驕傲的心理就產生,行為邪惡乖僻,就會做出違背常理的事。 韓非透過對人性的深入觀察,體認到處於災禍中的人,做事更為沉著熟慮,反而因此扭轉逆勢,化險為夷;然而處於幸福中的人,難免驕矜志滿,視所得一切為必然,不知珍惜福分的結果,很快便將福分消耗殆盡,禍事自然隨之而來。 新說名句 諺語「塞翁失馬,焉知非福」通常被用來比喻因禍得福,這則典故源自《淮南子•人間訓》,內容描寫一個住在邊塞附近的養馬人士,他所養的馬某日忽然逃跑到胡地,鄰居都前來安慰。養馬人的父親說:「怎知馬走失不是我們的福氣呢?」過了好幾個月,那匹走失的馬居然帶著胡人的駿馬回來,鄰居又上門來道賀。養馬人的父親卻說:「怎知帶回駿馬不是一件災禍呢?」不久其子從駿馬上摔了下來,跌斷了腿,鄰居莫不趕來慰問。這時父親又說:「怎知跌斷了腿不是我們的福氣呢?」一年後胡人入侵,住在邊塞的年輕人全被征召,九成的人不幸戰死,邊塞老翁那個跌斷腿的兒子,便因跛腳的緣故倖免於難。 故文末寫道:「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從塞翁失馬的故事可以發現,不只因禍可以得福,因福同樣也可以得禍,禍與福來去反覆,沒有定數,令人難以捉摸。 (商周出版社)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2010年03月05日
公開
30

【《老子》經典名句】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2010/2/26 人間福報人文| 作者:文心工作室 名句誕生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第八章 讀懂名句 最上乘的善就好比是水。水善於滋潤萬物卻不與之相爭,自願處於眾人都厭惡的卑下之地,所以最接近於「道」的境界。上善者居住善於適應環境,胸懷深沉善於包容,與人交往友愛熱情,說話嚴守信用,為政治國有條有理,處事能夠發揮所長,行動積極把握時機。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因而沒有過失,亦不會招來怨尤。 名句故事 水因為沒有固定的形狀,因此裝在什麼容器中,就顯現何等狀態,這就是善於適應環境;而江河不捐細流,湖海能納百川,愈深沉則愈平靜無浪,波瀾不興,顯現了水的雍容大度,包含深廣;不同的水交匯,兩水很快就交融在一起,分不清你我,也就是水善於與人相處的象徵;水緩緩而流,循循善誘,象徵著人的言語要信實可靠,才能夠導人為善;水有了河道,便循序而下,井然有條,如同處理政事要條理分明一樣;水可以用來洗滌汙穢,也可以用來切割堅石,端看需要而產生作用,正是善於發揮所長的表現;而一有孔竅,水便趁隙而入,立刻湧出,正是它毫不猶豫,積極把握時機的表現。 水因為有著這樣多的特質,因而在本章中,老子以水的各種特性做為比喻,來說明最上乘的善人應該具備什麼樣的人格狀態。 北宋的思想家王安石在《老子注》中,也闡述了此章的含意,他說:「水之性善利萬物,萬物因水而生。然水之性至柔至弱,故曰不爭。眾人好高而惡卑,而水處眾人之所惡也。」 所有偉大的文明,都沿著水邊產生,水,著實是人類文明的搖籃。然而「人往高處爬,水往低處流」,唯有水甘心處在眾人不願前往的低下之地;水的流逝不捨晝夜,水的流行萬古長存,水的傳播無遠弗屆,這都是依循著自然的道理,莫怪乎老子說它幾近於「道」。 新說名句 在《論語》中,孔子看見滔滔而流的水,於是興起光陰流逝之感,他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而唐代的名臣魏徵最為人稱道的,就是勇於向太宗直言進諫。他們君臣兩人的對話,在《貞觀政要》中有所記載,如:「臣聞古語云:『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魏徵的勸諫,乃是以水為喻,提醒君王時時刻刻記住以民為重要的道理。 《孟子》及《楚辭》中都有記載的〈孺子歌〉:「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則是勸勉人,世道的清澈汙濁不能控制,然而要濯纓或者濯足則盡其在我。(商周出版社)

慈故能勇,儉故能廣

2010年02月26日
公開
26

【《老子》經典名句】 慈故能勇,儉故能廣 2010/2/19 人間福報人文| 作者:文心工作室 名句的誕生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日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慈故能勇,儉故能廣,不敢為天下先,故能成其器長。今舍慈且勇,舍儉且廣,舍後且先,死矣!夫慈,以戰則勝,以守則固。天將救之,以慈衛之。──三寶第六十七章 讀懂名句 我擁有三件珍寶,我持有它們而且珍惜它們。第一個是慈愛,第二個是儉樸,第三個是不敢為天下先。慈愛所以產生勇武,儉樸所以能夠寬裕,不敢為天下先,反而獲得愛戴,成為人們的領導。如果捨棄慈愛去追求勇敢,捨棄儉樸去追求寬裕,捨去退讓去追求爭先,那麼就將走向死亡之途了。三寶中,慈愛是最重要的,用慈愛之心來征戰,能夠得到勝利;用慈愛之心來進行防守,能夠得到鞏固。上天要來救助人,必先用慈愛來衛護他。 名句故事 為政者若能勤儉愛民,體認「儉故能廣」的道理,將更能獲得百姓愛戴!唐太宗便是一個好例子。 唐太宗認為身為國君,必須先以人民生活安定為念,壓榨人民滿足自己奢侈浪費的生活,無疑是割自己腿上的肉來吃一樣,雖然吃飽了,但是身體也糟蹋了。一個國家會滅亡的原因,不外乎是群王為達成自身欲望罷了。有了山珍海味、歌舞笙簫,欲望會愈來愈膨脹,需要的費用也會隨之增加,這麼一來將會陷人民於困苦之中。於是唐太宗自我提醒,不要掉入欲望的深淵。 一日,大臣們向唐太宗建議,「夏之月可以居台棚」,認為宮中濕氣太重,對身體有影響,因此希望唐太宗趕快建築高殿。但是唐太宗婉拒了,他說:「在濕氣重的地方雖然對我的健康不好,但是建造一座宮殿需要一筆龐大的費用。從前漢文帝打算營造宮殿時,發現需要的費用相當於十戶普通人家的資產,就打消念頭了。而我的德行遠遠不及漢文帝,卻要更多花費來建宮殿,這怎麼行呢?如果這麼做,將是身為百姓父母的天子失職的地方!」 唐太宗愧為明君,他以儉樸自居,為百姓帶來富足的生活,進一步締造了大唐聖世! 新說名句 人生的價值不在於爭奪到些什麼,而是貢獻了些什麼!多少頂尖的風雲人物在歷史中淹沒,然而讓我們歌頌的,卻是常常奉獻自我成就他人,不計較得失的耕耘者。 「提燈天使」南丁格爾,原是出身名門貴族,在十九世紀中葉的英國,護士的地位低下,而南丁格爾放棄了自身的享受,自願擔任護士。 當時正值英俄戰爭,南丁格爾前往前線,她不嫌辛勞,親自為傷患清洗傷口、消毒、包紮,並且按時換藥,努力改善伙食。不但如此,她經常跪在地上擦洗地板,洗滌傷患帶有血跡的衣物,維護環境的衛生。 南丁格爾每天晚上提著一盞油燈,在四公里的巡診線上逐一看顧傷患的病情,為他們唱歌,給他們溫暖與安慰,常常一天工作二十小時以上,也不以為苦。 因她的努力,傷兵的死亡率大為降低,從百分六十下降至百分之○•三,她一直堅持著,直到英、俄停戰,最後一名士兵離開戰場,她才回到家鄉。 回國後,南丁格爾創辦了世界上第一所護士學校,因她的貢獻良多,世界紅十字將她的生日五月二十日定為「國際護士節」。 是什麼力量讓南丁格爾捨棄原有的名門地位?該是她對病患的慈愛,讓她擁有更巨大的勇氣,因為這份大愛,讓這位柔弱女子成為勇敢的巨人!(商周出版社)

五色令人目盲

2010年02月26日
公開
22

【《老子》經典名句】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 2010/2/12 人間福報人文| 作者:文心工作室 名句的誕生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為腹第十二章 讀懂名句 過分追求視覺的享受,最後反而眼花撩亂,無法分辨色彩之美;過分追逐音樂的享受,最後反而聽覺麻木,無法辨別音樂之美;過分追尋味道的享用,最後反而味覺疲乏,食不知味。 而過分的縱情於騎馬打獵,最後會弄得心神不寧,魂不守舍;過分的追求奇珍異物、金銀寶物,最後會弄得行為偏差,行傷德壞,身敗名裂。 名句故事 美麗是一口陷阱。 有一些蘑菇,顏色特別鮮豔,特別引人注目,但隱藏在這豔麗的背後,大多帶有劇毒,這些蘑菇似乎是故意以美麗做為偽裝,就像是傳說中的蛇蠍美人。 老子說:「五色令人目盲。」美麗的東西沒有人不愛,但若是醜陋的東西裹上美麗的外表呢? 現今的社會是一個重視形象、包裝的商業時代,相同的物品,加上不同的包裝和設計,價格刻翻漲,因此「包裝」成了現代人的必修課程。 好產品加上好包裝,自是讓人津津樂道;可恨的是有不少產品,想藉由包裝來個「麻雀變鳳凰」,讓消費者炫目於美麗的陷阱中。 老子知道人性的弱點,愛看好看的、愛聽好聽的、好吃好吃的,感官的享受與刺激,是一口無底洞,於是他又說:「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提醒人們要注意,過分縱情享受、過分追求物質,都將帶來損傷。 新說名句 佛家語:「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佛教以為「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的感受是不真實,而「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更是虛幻,因此,「色、受、想、行、職」五蘊原本就不存在,只有自在自覺、自覺自在;如果真能夠這樣認識,自然就會超越一切痛苦、煩惱、災難了。 因此,就佛家而言,五色、五音、五味,一切的感官享受全都是虛幻不實的,藉此希望大眾不要沉迷於物質的享樂。 蘇格拉底說過:「我們需要的愈少,就愈接近上帝。」雨果也曾言:「對物質過度熱情,這是我們時代的罪惡。」物質的享樂是填不飽的,唯有知足,才能使人平靜、安詳。 然而現今的社會,不斷催化我們的感官,廣告、媒體、流行、消費,物欲那大怪獸正啃食著我們的精神,迷惘我們的視聽,怪不得我們的靈魂愈來愈匱乏,老子的智慧也離我們愈來愈遠了。 (商周出版社)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010年02月09日
公開
25

【《老子》經典名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2010/2/5 人間福報人文| 作者:文心工作室 ●名句誕生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第一章 ●讀懂名句 「道」,如果可以用言語來解說的話,就不是永恆不變的「道」;「名」,如果可以用名稱來界定的話,就不是不變的「名」。「無」,稱作天地形成的本始;「有」,稱作萬物創生的根源。所以常處於「無」,想要觀照道體的奧妙莫測;常處於「有」,想要觀照道用的廣大無際。「無」和「有」,雖然名稱不同,卻都來自於道,都是幽遠奧妙。幽遠奧妙到了極點,就是所有的道理和一切變化的根本了。 ●名句故事 黃帝在位十九年,教令通行天下。有一次前去拜訪老子並問道:「我聽說您已經達到道的境界,是否能請教您:道的精華是什麼?如果我想運用天地的精氣來助長五穀的成長好養育百姓,也想利用調和陰陽來掌握萬物的話,應該怎麼做呢?」老子回答道:「你所要問的,是萬物的本質,可是你想要做的,卻是摧殘萬物。像你這樣狹劣的想法,又怎能了解道的境界呢?」 由此可見,老子認為「道」就是天地萬物的本質,也是宇宙創生的根源。 然而,雖然姑且稱之為「道」,但老子卻認為「道」的玄妙是無法用任何語言文字來形容,正如佛家認為佛的境界是無法用言語來比擬,故有「佛曰不可說」一樣,老子也認為語言文字有侷限、窮盡的時候。 因此,戰國時期莊周也曾經質疑:「當你我辯論時,若你勝了我,那麼你的見解果然就對了,而我的見解肯定就錯了嗎?如我勝了你,那麼我的見解就一定對,而你的見解就一定錯了嗎?到底我們兩個是有一人對,有一人錯,還是兩個人都對或者都錯了? 也許我們兩個不夠聰明,那麼該請誰來做公正的評判?假使請見解和你相同的人來評判,那麼他既然和你有相同見解,又怎麼能評判?倘若請見解和我相同的人來評判,那麼他既然和我有相同見解,又怎麼能評判?如果請見解和我們都不一樣的人來評判,那麼他既然和我們的見解都不相同,又怎麼能評判?若是請見解和我們都相同的人來評判,那麼他既然和我們的見解相同,又怎麼能評判?這樣不論你我,或其他人都不知道誰是誰非,又如何評判?」既然世間沒有絕對的是非標準,那麼又如何斷定是非?與其強作解人,還不如放下執著,以免侷限一隅。 ●新說名句 春秋時期,某日齊桓公正在讀書時,一旁製造車輪的工匠輪扁突然問道:「請問您讀的是什麼書呢?」桓公回答說:「我讀的是聖人所寫的書。」輪扁又問:「寫書的聖人還活著嗎?」桓公回答:「已經死了。」輪扁便說:「那麼這書裡所寫的只不過是聖人的糟粕罷了!」桓公臉色一變:「你如果能說出個道理來就算了,否則就要判你死罪。」輪扁就拿製作車輪來說明:「當我砍削車輪時,椎眼小,輪輻就滯澀而無法嵌入;椎眼大,輪輻就鬆滑不牢固。我的技術可以做到嵌輻時既不鬆滑也不滯澀;但我卻無法把這套技能教給我兒子。同樣的情道理,聖人和他無法傳承的經驗,都已經消滅,不在人間了,那麼聖人寫的書,不正是聖人留下來糟粕嗎?」由此可見,有些事很難用語言文字來傳達,有的可意會不可言傳,有的甚至連意會也做不到,因此老子才會說:「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2010年01月28日
公開
29

【《老子》經典名句】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2010/1/22 人間福報人文| 作者:文心工作室 ●名句的誕生 希言自然。故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孰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雨況於人乎?∼第二十三章 ●讀懂名句 大道無言,少說話才合乎自然本性。狂風刮不 了一個早晨,暴雨也下不了一整日。是誰決定要下雨颳風呢?是天地。天地造成的暴風急雨尚且不能維持長久,何況人呢? ●名句故事 「驟雨不終日」,就氣象學上而言是有道理的。從雲和下雨的長久與暫時性關係來說,「驟雨」來得快去得快,突然下雨但也會突然雨停。 任何的狂風暴雨都不會持久,然而狂風暴雨的可怕,是因為它的狂與暴;但狂風暴雨之所以不足懼,也正因為它的狂與暴。凡是狂暴的事物都處在它自身的顛峰狀態,一旦處於高峰,接下來即是下落,《易經•乾掛•上九•象》說:「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從心理方面來看,狂暴者也不能持久,當一個人只剩下咆哮一途時,很可能是他束手無策,惱羞成怒了。希臘智者柏拉圖是出了名的懼內,這位最偉大的哲學家有一位最不講理,動輒河東獅吼的老婆。一日柏拉圖正與弟子談論高深的學術,突然他的老婆跑來,神威發作,對著柏拉圖指指點點,弟子們嚇得大氣不敢出,而柏拉圖倒是耐心聽著老婆的教訓,嘴角還掛有一絲微笑。等老婆罵夠了,又一陣風似地離去。弟子同情地問柏拉圖為何不怕這陣怒罵?柏拉圖智慧地說:「這就是我常說的狂風暴雨不會長久。」所以他能在這位河東獅吼面前鎮定自如。 東西兩位大哲學家都如是說,看來我們將更有勇氣面對狂風暴雨了! ●新說名句 列子也談「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話說趙襄子派新稚穆子帶兵攻打翟城,一舉得勝,一口氣攻下左人與中人兩大城。趙襄子得到消息後,不但不高興,反而面帶憂慮。左右大臣感到不解,詢問襄子:「一天之內攻下兩城應該是一件大喜事,為什麼君王反而感到憂愁呢?」 襄子回答:「江河有大潮,最久不超過三天;飄風大雨,最久也不超過一天;一日之中,太陽在最頂端,也只不過是須臾片刻。而今日我尚未累積德行,卻一舉攻下兩城,這不就是代表我即將走向衰亡了嗎?」 孔子知道這件事後,說:「趙國有這樣的國君,國勢一定會強盛的!懂得為此感到憂慮的,國家將會昌盛;如果一心為勝利感到喜悅的,國家反而會敗亡。」 列子聽到了也說:「戰勝不是件難事,但是能夠持守者,反而困難。賢明的國王以持守為勝,將福澤傳及後世。」 列子深深以為人不可能永遠處於高峰。有一回狐丘丈人告訴孫叔敖說:「你知道一個人容易招來怨怒的三大原因嗎?」孫叔敖搖搖頭,請教狐丘丈人,狐丘丈人語重心長地回答:「這三個原因是分別是爵高、官大、祿厚啊!『爵高』將令人嫉妒,『官大』則容易招君主怨恨,『祿厚』者則使人不願接近他。」 孫叔敖深以為誡:「我知道了,當我的爵位愈高,我將對人愈卑下;我的官愈做愈大,心志則愈徵小;我的俸祿愈優厚,愈能施惠助人,這麼一來應該就可以去除這三個易招來的怨怒吧?」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2010年01月01日
公開
24

【《老子》經典名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 2010/1/1 人間福報人文| 作者:文心工作室 名句的誕生 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第四十三章 讀懂名句 天下最柔軟的東西能駕御天下最堅硬的東西,無形的力量能穿透沒有間隙的事物。我因此知道無為的好處。「不言」的教導,「無為」的好處,天下很少能夠做得到的。 名句故事 王弼是魏晉時代研究老子的專家,他解釋「至柔」一詞時,認為「虛無至柔,則無所不通」,像日月的光芒,雖然沒有形質,卻可以跨越萬里路程,照耀千重萬重的戶牖宮牆。 宋朝的苦難詞人蘇東坡對老子也有研究,他認為如果以具體的事物來說,「天下至柔的東西就是水」,水至柔無形,但是卻無處不滲透,不管怎麼堅硬的東西,都可以滲進去,而且只要尋丈的水池,就可以浮起萬斛般重的舟船。所以說,「天下之至柔」,可以「馳騁天下之至堅」。 以沒有形質的水,卻可滲透幾乎無間隙的物質。滴水可以穿石,自然界巧奪天工的奇岩峻石,都是水滴一點一滴滲透蝕刻而成。 《老子》一書當中,反覆讚美水的德性,認為水有好幾種美德:水不但不爭先,滋潤萬物而不居功,而且處眾人所不願居的低下之地,所以說水的德性可說是近於「道」的境界。 當年孔子在河堤上,看到河水一去不返,只是感嘆地說「逝者如斯夫」,慨嘆時間的流失,光陰的消逝! 孟子看到「原泉混混」,想到君子應該像河水奔流一樣自強不息! 但是,老子所提到的這些「不言之教」,卻很少人做得到。 新說名句 當颱風過後,受力最強、摧殘最嚴重的,往往是體積愈大,看起來愈是剛強的高大峻木;而最不受強風影響的,往往是隨風飄搖,看起來柔弱不起眼的小草。 大自然的啟示,常告誡我們「柔弱可以勝剛強」,「以柔克剛」乃是大智慧的表現。 中國歷來對外族的政策,常講究「柔遠能邇」的政策,安撫遠方的民族,親善近處的人民。 在西漢初年呂后專政時,南邊的南越國趙陀自立為帝,與漢朝分庭抗禮。漢文帝即位後,採取「懷柔」的政策,為趙佗修葺祖墳,尊寵趙氏昆弟,並派使者出使南越,賜書趙佗。後來趙陀主動去了帝位,歸附漢王朝。 因此,兩強相爭必有一傷,唯有以「至柔」才能「馳騁天下之至堅」,不「以力服人」,方能化解危機於無形 。 《伊索寓言》有一則「北風與太陽」的故事,北風和太陽較量彼此的本領,比賽看誰能吹落行人的衣服為獲勝。 當北風「呼呼」地鼓起力氣,地面颳起一陣強勁的風力,吹得行人幾乎站不住腳。行人雖然被吹得東倒西歪,帽子被吹飛了,可是仍緊緊捉著衣服不放;而當太陽釋放出陣陣溫煦的陽光,旅人卻很自然地就脫下衣服。 所以,溫和的訴求,往往比嚴厲的手段、暴力途徑,更讓人心悅誠服,這就是一種「柔性」的原則。 (商周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