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WUWOW線上英文】好評回文活動將延後於4/24開跑,為感謝配合,BBH將提供神秘加碼好禮唷,敬請期待!

yagisu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面對新國病,小心謹「腎」保健康!

2010年07月10日
公開
25

《資料來源》全民健康保險雙月刊第85期 (99年5月號) 腎臟病已成台灣新國病,洗腎人數突破6萬人,扣除死亡,每年約以2,000人的速度淨增加,每個人都應好好護腎,以免走上洗腎之路。 文�邱玉珍 諮詢�江守山(新光醫院腎臟科主任)、曾淑汝(健保局醫務管理組技士) 腎臟俗稱「腰子」,是人體過濾有毒廢物的重要器官,一旦發生病變衰竭,就需要接受長期洗腎治療;為什麼台灣有這麼多腎臟病人?江主任表示,不單是台灣,全球腎臟病比例也是節節上升,根據統計,全球慢性腎臟病盛行率為10%-12%,台灣為11.9%(溫啟邦研究室,2008),亦即平均每10人中至少有1人罹患慢性腎臟病。 慢性病患是腎臟病的高危險群 很多人以為,台灣人愛亂吃藥是造成台灣「洗腎王國」的主要因素,事實上,人口老化與慢性病人持續增加,對於洗腎人口不斷攀升的情形影響更大,江主任強調,在門診裡,很多慢性病患如糖尿病、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患者,都是慢性腎臟病的高危險群,尤其糖尿病更是尿毒症的最大來源。 根據美國腎臟病登錄系統《末期腎臟病2007年年報》顯示,台灣末期腎臟病發生率(新發生病例)和盛行率(累積總病人數),都是世界第一,主要原因跟台灣糖尿病人口節節上升,控制不理想併發腎病變有關。根據研究無論是第一型或是第二型糖尿病患,所有病人中有30-40%會併發腎病變,1%的病人會成為尿毒症。 健保局統計分析也發現,台灣的洗腎病患來源有高達43%是糖尿病患合併症、腎絲球腎炎占20%,高血壓合併症占15%,不當用藥及老化占12%,其他原因占10%。 國人愛吃藥 防病不成反傷腎 慢性腎衰竭會成為「新國病」,另一個重要因素,則與國人動輒吃藥有密切關係。江主任表示,台灣人很喜歡吃藥,尤其喜歡吃來路不明的藥,過去醫院護理人員曾到民眾家裡訪視,發現很多民眾家裡打開抽屜,滿滿都是標示不清的藥,這些藥品都有可能對腎臟造成嚴重的傷害。 還有像目前廣受大家喜愛的紅麴,雖可預防心血管疾病,但買到萃取不完全的劣質品,也可能傷腎,江守山說,大家只看到某種藥品的好處,忽視了它的另一面,紅麴就是最好的例子,有研究發現,紅麴裡的麴黴素也會傷腎,不肖業者若萃取不全,民眾吃多了不但無法預防心血管疾病,反而可能走上洗腎一途。 台灣洗腎品質優於先進國家 台灣成為洗腎島跟糖尿病高居不下有關外,台灣洗腎品質優於其他先進國家,以致病人存活期長達一、二十年。根據統計,台灣尿毒症死亡率低、存活率高,比世界各國都來得好,台灣尿毒症患者的死亡率約只有美國的1/3,如果想除去人種的因素,可拿同是華人區的新加坡為例,病患血液透析的死亡率仍是台灣的1倍,而以腹膜透析為主的香港來說,病患腹膜透析的存活率也只有台灣的1/2,只有醫療最先進的日本與台灣相當。 台灣尿毒死亡率低、存活率高,跟台灣很早發展洗腎技術有關外,另一個原因則要受惠於全民健保的實施,在健保還沒有實施之前,只要聽到洗腎,等於宣告家中破產,因為洗腎1年需賣掉1棟房子,許多人因此而放棄治療,提早結束生命;健保實施後,洗腎病人不用再背負龐大醫療費用,對末期腎臟病患來說是一大福址,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命,所以尿毒症盛行率最高的前4名是台灣、日本、美國、以色列,都是醫療照顧比較先進的國家。 腎臟是沉默的器官 初期難發現 根據國衛院溫啟邦教授2008年發表於著名醫學期刊《刺胳針》的研究指出,台灣地區20歲以上民眾罹患第1-5期慢性腎臟病者約200萬人,也就是說,每8個成人,就有1人罹患慢性腎臟病,但僅3.5%的民眾知道自己罹病。 慢性腎衰竭一開始大多沒有什麼症狀,患者頂多出現輕微腳腫、頭暈、身體不適或是食慾不佳等症狀,所以常被大多數人忽略。等到腎功能嚴重下降時才會出現明顯噁心、嘔吐、嚴重貧血、水腫、呼吸喘、或是嘴巴有尿騷味、皮膚癢、睡不著等明顯症狀,一旦出現這些症狀,通常就要洗腎了,不然累積在體內的毒素會不停的殘害身體,造成更嚴重的併發症。 腎臟病一定要洗腎? 由於慢性腎臟病對腎臟的傷害是不可逆的,初期又不容易發現,因此,大部分患者在症狀出現時,就很有可能面臨終身洗腎的人生。 江主任解釋,腎臟功能不好,就是所謂的「腎衰竭」,腎衰竭又可分為急性和慢性,「慢性腎衰竭」指的是腎臟功能下降至大約60%以下持續3個月以上,同時在腎臟超音波大多可以看到腎臟萎縮,表示腎臟功能已經受損,只剩下不到60%的功能。如果不加以注意,腎臟功能有可能愈變愈壞,最後進入到「尿毒症」的階段,這時可能就要開始洗腎了。 也就是說,當病人肌酸酐、尿素氮及肌酸酐廓清率等數值,來到警戒線時,醫師會建議患者洗腎,走到這一步,代表患者的腎臟已經無法負荷身體的代謝,再不透析,則可能會導致免疫力下降,產生其他併發症,甚至危及生命。但民眾對洗腎充滿恐懼,深恐「一洗腎一輩子就完了」,江主任無奈地表示,門診裡,常有追蹤一、二十年的病患,聽到「洗腎」馬上跑掉不見人影,等到再次出現時,通常已住進加護病房,他感概地說,其實洗腎是在為病人「保命」,恢復正常的生活品質,不應諱疾忌醫。 另外,若是腎臟已受損者,更要注意護腎「三從四不得」的原則,「三從」是指腎臟功能已受損的病患要遵從低蛋白、低鉀、低磷、低鹽的「四低飲食」、每3個月作3項腎臟功能「定期檢查」、並遵循「醫師指示」。「四不得」是指「危險飲食」高磷、高鹽、高鉀、高蛋白食物要不得,「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尿酸」疾病要不得,「濫用藥物」與「暴飲暴食」的行為都要不得,才能有效避免自己走上洗腎之路。 腎臟病不可怕 及早治療最重要 為減緩慢性腎病前期病患惡化為「洗腎」患者,衛生署國健局針對腎臟病的高危險群(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心臟病等),從事早期篩檢及預防糖尿病患者腎臟病變工作。很多慢性腎臟病患者,只要好好控制飲食及定期做驗尿、驗血、量血壓等檢查,可以延緩腎臟功能下降。在腎臟科門診裡,就有病患遵從醫囑,控制飲食、血壓、血糖、血脂,延遲了8年才洗腎。 江主任也認為,慢性腎衰竭並不是不治之症,如果能詳細診斷,適當治療,再加上配合飲食控制,就可以有效的延緩腎臟功能變壞的速度。為避免讓慢性腎衰竭的患者步入洗腎之途,台灣腎臟醫學會與國健局共同成立「腎臟病健康促進機構」,積極推廣「護腎三三」衛教宣導,呼籲一般民眾應預防三高上身,三高族群(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應做好疾病控制,可預防腎臟病的發生;並應遵循醫囑接受定期的驗血、驗尿、量血壓檢查,幫助自己瞭解腎臟的功能。 ===================================================================== 護腎5招 人到了40歲過後,每增加1歲,腎功能就會下降,就愈經不起損傷,而腎臟功能主要在調節和維持人體內的體液容量和成分,是泌尿系統中非常重要的器官,寶貝您的腎臟不可不慎。 1. 不自行亂服藥:千萬不要吃來路不明、未經醫師處方的藥,如果有醫師開立的抗生素、止痛藥也應該按規定服用,不要服用過量,另外許多市售的止痛藥、感冒藥和中草藥都有腎臟毒性,也需小心服用。 2. 留意血糖、血壓:血壓控制不好、糖尿病太久,都可能會造成腎臟傷害,因此代謝症候群的患者,一定要配合醫師好好治療、並改善飲食與生活習慣,讓病情獲得良好的控制。 3. 飲食要均衡:飲食要均衡、不可暴飲暴食,若長期暴飲暴食,吃下太多含蛋白質的食物,將造成腎臟很大的負擔,使腎功能受損,因此,飲食盡量均衡、清淡,才是保腎之道。 4. 多喝水不憋尿:因憋尿產生的尿道感染,有可能造成腎衰竭,尤其現代人大多忙碌,很容易就有「習慣性憋尿」的情形,工作的時候,要注意時時提醒自己,每隔一段時 間離開座位、喝杯水、上個廁所。 5. 留意身體狀況:如果民眾出現以下症狀,一定要盡快就醫,尤其患有高血壓、高血脂、心臟病、高血糖等族群,一定要把腎臟病的症狀口訣「泡、水、高、貧、倦」謹記在心: 泡 →小便時有細微泡沫,超過30秒仍不散 水 →下肢壓下去會有水腫現象 高 →高血壓 貧 →不明原因貧血 倦 →經常感到很累、無力

藥的正確服用與保存方法

2010年07月04日
公開
26

《資料來源》全民健康保險雙月刊第85期 (99年5月號) 珍惜健保 建立正確醫療觀念系列∼ 藥的正確服用與保存方法 您是否曾為了好吞嚥,把藥丸剝開吃,或藥瓶開封後,保留乾燥劑跟棉花?這些錯誤的小動作,都可能影響藥效與健康,您不能不知道。 文�丁彥伶 諮詢�陳柳文(亞東醫院藥劑部藥師) 頭痛、咳嗽,甚至是高血壓、高血糖等慢性病,在醫藥發達的現在,常常1顆藥就能把許多症狀控制得服服貼貼,不過小小藥丸效果好,服用及保存學問也很大,最好先問清楚,否則不但影響藥效,還可能造成環境傷害。 不是每種藥都能剝小、磨粉 很多人嫌藥丸難吞,常常把藥丸或膠囊剝開服用或磨粉來吃,還有人是為了省錢,像「治禿名藥」自費價格高,就有民眾擅自把某種劑量較高、價格較低的相同成分的治攝護腺肥大藥物自行剝開分次服用,陳藥師提醒,藥丸劑型都有它特殊的作用,不是每種藥都能剝開或磨粉,弄錯了可能影響藥效,甚至影響健康。 藥品劑型有水液劑、膠囊及丸錠劑等多種,光是丸錠就有糖衣錠、膜衣錠、發泡錠、腸衣錠、舌下錠、緩釋錠等。像糖衣錠或膜衣錠,大多是預防藥物不好的口味造成不適或避免潮解,而腸衣錠則可降低藥品對胃的刺激,或保護藥效完整通過胃部,讓藥的有效成分到達小腸部位後才釋放出來被人體吸收。而長效型的藥品包膜則有緩慢釋放的作用,維持長時間血中穩定濃度;另外有些藥的包膜則是避免造成口腔或牙齒染色。 每種藥的服用方式也不同,像發泡錠是要泡在水中溶化後喝掉,緊急降血壓或治療心絞痛的藥物為快速達到藥效,則要含在舌下或口頰內側讓它溶化快速吸收,因此民眾看病領藥一定要先請教藥師各種藥丸的服用方式,以及是否能剝開或磨粉,若怕吞藥丸,現在許多藥物都有不同劑型,就診時可請醫師開立其他劑型代替。 陳藥師提醒,長效釋放藥品的名稱上常有英文縮寫標示,像CR意思是控制釋放劑型(controlled release)、LA是長效型(long acting)、SR是持續釋放(sustained release)等,若藥丸上有CR、LA、SR、SA、TR、TD或XR、XL等標示,都不能私自把它剝開或磨粉來吃哦! 配水服用最好 服用藥物還是用白開水配服最好,因為茶、咖啡、牛奶、果汁等飲品,都可能會和藥物發生交互作用而影響藥性,最知名的是葡萄柚汁,目前已知和多種控制心血管等重要疾病的藥會發生交互作用,造成藥效作用過大或不足,嚴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另外,除非該藥有特別標示需要配大量開水,一般約配200㏄白開水就夠了。 飯前飯後,要弄清楚 有些藥要求飯前吃,有些藥則要飯後吃,很多患者常偷懶,飯前飯後的藥全都一起吞。陳藥師表示,標示要飯前服用的藥通常為避免食物和藥物交互作用,或擔心食物影響藥效吸收,或像降血糖藥,必須在飯前半小時服用,才來得及控制用餐後的血糖,而標示要飯後吃的藥,則可能要避免刺激腸胃,或須利用食物的油脂加強藥效吸收,因此患者最好還是要依照藥袋建議時間服用。 不過若臨時忘了服藥,患者若是立刻想起來,可以趕快補服,但若想起來的時間已經很接近下次服藥時間,就不要再補吃,等下次服藥時間時服用一次的劑量就好了,千萬不要以為上一次忘了吃藥,下次吃藥時吃兩倍劑量,可能會因為劑量過大而引發危險。 藥物保存也有學問 很多持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患者,拿到藥時都是一瓶瓶完整的藥,陳藥師表示,很多人藥物開瓶後,還留著瓶裡的棉花及乾燥劑,以為可以防潮,其實藥瓶一開封,原本防潮的棉花及乾燥劑就可能會把空氣中的濕氣或污染物吸附住,反而變成藥的污染源,因此藥瓶只要開封後,棉花和乾燥劑都要丟掉,將瓶蓋蓋緊就行了。 而藥物保存,除非有特別規定要放冰箱冷藏的藥品,一般藥品只需要放在陰涼的地方存放就可以,有些藥冰了可能會影響藥性,而冰箱和室溫一冷一熱溫差大,且冰箱內溼度較高,反而容易造成藥物變質。若家裡溫度較高,可放在櫃子的陰涼角落,但可不要學歐美電影中都放在浴室櫃子裡,台灣浴室沒有乾濕分離,藥物放在濕氣較重的浴室櫃裡反而容易變質。 藥物過期不要亂丟 台灣人的節儉美德,也常誤用在藥物上,很多人症狀解除後,就把藥留下來備用。陳藥師提醒,慢性疾病需要按時服藥控制病情,而一般疾病雖然醫師只開3到7天藥,患者最好也要把藥按時吃完,最好不要積存起來備用,因為藥品也要注意有效期限。 若藥物過期或不用了,也不要隨意丟棄或丟馬桶沖掉,剩藥也是醫療廢棄物,很多藥物如抗生素、荷爾蒙或抗癌藥等都可能造成環境污染而危害人體,衛生署目前推行藥品回收,為了保護別人和自己的健康,剩藥請拿到醫院藥局或社區藥局統一處理,千萬別亂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