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桂格滴雞精_回文活動 異動公告:因品牌內部審核因素,故得獎名單延後到4/19 16:00後公布,敬請期待!

yagisu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課文補充講義

2016年03月28日
公開
417

袁宏道〈晚遊六橋待月記〉課文補充講義 張輝誠編 問題一:請見第一、二、三段課文。 (一) 請逐字解釋以下句子,並說明各段主旨: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 ),為( )。 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 ),與杏桃相次開發,尤為奇觀。石簣( )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余時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 由斷橋至蘇隄一帶,( )(請說明修辭),( )二十餘里。( ) (請說明修辭),( ) (請說明修辭),( )之盛,多於隄畔之草。豔冶極矣! (二) 袁宏道一開始便說:「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西湖之美一定是春月、一定是朝煙、夕嵐嗎?刻意這樣寫會帶給讀者甚麼感受?(請想一想袁宏道提倡甚麼?這四句(甚至整篇文章)和他提倡的主張有何關聯?請再想一想,假使有人寫文章開頭便寫:「臺北最美的是101,是中正紀念堂。」你會有何感想?)第二段純在敘事,但在敘事之中,袁宏道為何不直寫桃花,卻能凸顯出桃花之美?第三段請特別注意,袁宏道在西湖看到的景象,無非是楊柳、桃花,他如何用文字描述之?換成你,你會用甚麼句子形容?(一兩句白話描寫即可,這就是描寫能力、遣詞造句的能力鍛鍊)看到、聽到遊船、遊客之歌聲、音樂聲,以及遊湖侍女(他特別特寫、凸顯「香汗」、「羅紈」,為甚麼?),他如何用文字描述之?換成你,你會用甚麼句子形容?(要學會感受「不同用字」的差異、組合變化,以及好壞,這樣才會對文字敏感、也才會懂得講究文字,慢慢擁有文字品味!) 問題二:請見第四段課文 (一) 請逐字解釋以下句子,並說明全段主旨: 然杭人遊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 )之工,( )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 ),( )(修辭),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遊客受用,( )可為俗士道哉! (二) 杭州人遊湖是甚麼時候?為什麼袁宏道偏不寫這段時間(看到沒,又和他的主張有關!)?他寫了哪些時間?哪些景色?用了甚麼樣的句子?(看到沒,故意和別人不一樣)然後,又如何寫月景(竟然只有四句,而且還順便消遣「俗士」!)?請再看一眼題目,看一下問題討論二的答案(57頁),再看一眼賞析第(二)點「以濃淡之筆構成畫面」以及「結構表」關於「詳筆」和「略筆」,你覺得袁宏道這樣寫「待月」算好嗎?請說明原因。──然後再回到現實面,如果你是國文老師出了這樣一道作文題目,滿分27分,袁宏道同學教出這樣的作品,你會給幾分?為什麼? (三) 看完這篇文章,你覺得最重要的收穫是甚麼?然後,請看底下2005年老師到西湖玩,刻意用公安派的理念所寫的文章,滿分27分,你會給幾分?為什麼?──這樣你知道公安派的特色了嗎?要拿來用,不是死背下來,以後再忘光光! 〈夜遊西湖〉 張輝誠 夏日遊西湖,最不宜正午時刻前後,彼時炎日當空,酷熱異常,來往遊人或撐傘、或搖扇,粉汗浹背,暈頭脹腦,擦肩而過者皆顰首蹙眉,遮陽搧涼唯恐不及,料亦無人可愜意肆情遊觀。若趁清晨、傍晚時分,閒步西湖,其時日頭未出,餘暉方射,賞湖、觀荷、看山,湖光染翠,山嵐設色,各自恰到好處,亦是賞玩西湖之好時光,然總不比不上夜遊西湖來的有趣。 原來遊人大多白日蜂擁而至,日沒則息,晴空下可見到處都是導遊舉旗在前,亦步亦趨的遊客緊跟其後,迅速登上雷峰塔眺望西湖,再趕至蘇堤乘船,登遊小瀛洲看三潭印月,隨即上船穿過湖心島抵白堤,匆匆結束西湖行程,趕往靈隱寺、虎跑泉或喝龍井茶、買杭州絲綢去了,這樣遊下來,西湖和日月潭、澄清湖便沒有兩樣,只是尋常湖泊罷了。西湖之所以如此出名,固然是由於豐富歷史文化積累,東坡的蘇堤、樂天的白堤、《白蛇傳》裡許仙和白娘子相會的斷橋、鎮鎖住白娘子的雷峰塔、袁宏道的〈睌遊六橋遊待月記〉、張岱的〈湖心亭賞雪〉,都讓西湖充滿各種想像。但西湖之可愛,卻不全然在此,實在於西湖湖面大小適中、湖址一面臨城,三面環山,若湖面過大如太湖、洞庭湖,則浩淼無邊易使人畏懼不得親近,湖面過小如尋常池塘則一覽即盡毫無遺韻可言。三面環山則有山光包覆水色之景,一面臨城則便於遊人親近。故西湖之佳處就在蘇、白兩堤上走賞遊看,然蘇堤所見景致今已遠不及白堤,蘇堤上往湖心看去俱是杭州市高樓大廈及其倒影,真令人怵目驚心,唯從白堤上斷橋向西行,一片山容水意,花態柳情,最是令人留連,更甭說途中還有平湖秋月景致和盡處孤山裡的皇家園林、文瀾閣和西冷印社舊址了。 然此皆不及西湖夜景之可愛。西湖入夜後,遊客散盡,杭人漸聚於湖畔路一帶,踱步往來,鬧熱異常,其餘湖畔則人跡罕至,湖中亦僅剩小船數艘,亮著燈光靜靜航於湖面。此時最宜登船航向湖心,三面山光漆黑僅剩輪廓,杭洲城亦只剩燈海一片,湖光天色俱成一色,萬頃茫然,如憑虛禦風,竟忘一身之所在,忘古今之所由,忘天地之所形,忘東忘西,忘上忘下,待蘧蘧然醒覺,只見月影散佈湖面數十個,方知已至三潭印月,人還在西湖之上。 問題二: (一) 請看我的偶像張岱,也寫西湖月景,我認為可以ko袁宏道。請從題材(主要描寫對象,張岱講五類人是哪五類?)、寫作方式(結構、詳略)為兩篇文章做一簡單比較。(請一定要看一下專業級的賞析(在翻譯之後),這樣你們的賞析能力和寫作觀念、功力才會增加喔!) 張岱〈西湖七月半〉 西湖七月半,一無可看,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謂只可看那些來看七月半景致的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類看之。 其一,樓船簫鼓,峨冠(頭戴高冠,指士大夫)盛筵(擺著豐盛的酒筵),燈火優傒(優伶(演員)和僕役,傒,ㄒㄧ。),聲光相亂,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者,看之(謂要看這一類人。下四類?述末尾的「看之」同)。 其一,亦船亦樓,名娃(美女)閨秀(有才德的女子),攜及童孌(孌,ㄌㄨㄢˊ,容貌美好的家僮。舊時供人狎玩的美男子),笑啼雜之,環坐露臺(船上露天的平臺),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者,看之。 其一,亦船亦聲歌,名妓閑僧,淺斟(慢慢地喝酒)低唱(輕聲地吟哦),弱管輕絲(謂輕柔的管弦音樂),竹肉(指管樂和歌喉)相發,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 其一,不舟不車,不衫不幘(不坐船,不乘車;不穿長衫,不戴頭巾,指放蕩隨便。「幘(ㄗㄜˊ)」,頭巾。),酒醉飯飽,呼群三五(呼喚朋友,三五成群),躋(ㄐㄧ,通「擠」)入人叢,昭慶(寺名)、斷橋,囂呼嘈雜,裝假醉,唱無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實無一看者,看之。 其一,小船輕幌(窗幔),淨幾暖爐,茶鐺(鐺,ㄔㄥ,古代一種有腳的鍋,用以溫茶或酒的器具)旋(隨時,隨即)煮,素瓷靜遞(雅潔的瓷杯無聲地傳遞),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藏身)樹下,或逃囂裏湖,看月而人不見其看月之態,亦不作意(故意,作出某種姿態)看月者,看之。 杭人遊湖,巳(巳時,約為上午九時至十一時)出酉(酉時,約為下午五時至七時)歸,避月如仇。是夕好名(七月十五這天夜晚,人們喜歡這個名目。「名」,指「中元節」的名目,等於說「名堂」),逐隊爭出,多犒(ㄎㄠˋ,用酒食或財物慰勞)門軍(守城門的軍士)酒錢。轎夫擎(ㄑㄧㄥˊ,舉)燎(ㄌㄧㄠˋ,火把),列俟(俟,づˋ,排著隊等候)岸上。一入舟,速(催促)舟子(船夫)急放(開船)斷橋,趕入勝會。以故二鼓(二更,約為夜十一點左右)以前,人聲鼓吹(指鼓、鉦、簫、笳等打擊樂器、管弦樂器奏出的樂曲),如沸如撼(像水沸騰,像物體震撼,形容喧嚷),如魘(ㄧㄢˇ,惡夢(驚叫))如囈(ㄧˋ,說夢話,四字指在喧嚷中種種怪聲),,如聾如啞(指喧鬧中震耳欲聾,自己說話別人聽不見)。大船小船一齊湊岸,一無所見,止見篙(ㄍㄠ,用竹竿或杉木做成的撐船的工具)擊篙,舟觸舟,肩摩(碰,觸)肩,面看面而已。少刻興盡,官府席散,皂隸(衙門的差役)喝道(官員出行,衙役在前邊吆喝開道)去。轎夫叫,船上人怖以關門(用關城門恐嚇),燈籠火把如列星(分佈在天空的星星),一一簇擁而去。岸上人亦逐隊趕門,漸稀漸薄,頃刻散盡矣。 吾輩始艤(一ˇ,通「移」,移動船使船停靠岸邊)舟近岸,斷橋石磴(石頭臺階)始涼,席其上(在石磴上鋪席,擺設酒筵),呼客縱飲。此時月如鏡新磨(剛磨製成的鏡子。古代以銅為鏡,磨制而成),山復整妝,湖復靧(ㄏㄨㄟˋ,洗臉)面,向(方才,先前)之淺斟低唱者出,匿影樹下者亦出。吾輩往通聲氣(過去打招呼),拉與同坐。韻友(風雅的朋友,詩友)來,名妓至,杯箸(筷子)安,竹肉發。月色蒼涼,東方將白,客方散去。吾輩縱舟(放開船),酣睡於十里荷花之中,香氣拍(撲)人,清夢甚愜(快意)。 白話譯文 西湖七月半的時候,沒有什麼可看的,只可以看看七月半的人。 看七月半的人,可以分五類來看。 其中一類,坐在有樓飾的遊船上,吹簫擊鼓,戴著高冠,穿著漂亮整齊的衣服,燈火明亮,優伶、僕從相隨,樂聲與燈光相錯雜,名為看月而事實上並未看見月亮的人,可以看看這一類人。 一類,也坐在遊船上,船上也有樓飾,帶著有名的美人和賢淑有才的女子,還帶著美童,嘻笑中夾著打趣的叫喊聲,環坐在大船前的露臺上,左盼右顧,置身月下但其實並沒有看月的人,可以看看這一類人。 一類,也坐著船,也有音樂和歌聲,跟著名歌妓、清閒僧人一起,慢慢喝酒,曼聲歌唱,簫笛、琴瑟之樂輕柔細緩,蕭管伴和著歌聲齊發,也置身月下,也看月,而又希望別人看他們看月,這樣的人,可以看看這一類人。 又一類,不坐船不乘車,不穿長衫也不帶頭巾,喝足了酒吃飽了飯,叫上三五個人,成群結隊地擠入人叢,在昭慶寺、斷橋一帶高聲亂嚷喧鬧,假裝發酒瘋,唱不成腔調的歌曲,月也看,看月的人也看,不看月的人也看,而實際上什麼也沒有看見的人,可以看看這一類人。 還有一類,乘著小船,船上掛著細而薄的幃幔,茶几潔淨,茶爐溫熱,茶鐺很快地把水燒開,白色瓷碗輕輕地傳遞,約了好友美女,請月亮和他們同坐,有的隱藏在樹蔭之下,有的去裏湖逃避喧鬧,儘管在看月,而人們看不到他們看月的樣子,他們自己也不刻意看月,這樣的人,可以看看。 杭州人遊西湖,上午十點左右出門,下午六點左右回來,如怨仇似地躲避月亮。這天晚上愛虛名,一群群人爭相出城,多賞把守城門的士卒一些小費,轎夫高舉火把,在岸上列隊等候。一上船,就催促船家迅速把船劃到斷橋,趕去參加盛會。因此二鼓以前人聲和鼓樂聲恰似水波湧騰、大地震盪,又猶如夢魘和囈語,周圍的人們既聽不到別人的說話聲,像聾子一樣,又無法讓別人聽到自己說話的聲音,像啞巴一樣;一會兒興致盡了,官府宴席已散,由衙役吆喝開道而去。轎夫招呼船上的人,以關城門來恐嚇遊人,使他們早歸,燈籠和火把像一行行星星,一一簇擁著回去。岸上的人也一批批急赴城門,人群慢慢稀少,不久就全部散去了。 這時,我們才把船靠近湖岸。斷橋邊的石磴也才涼下來,在上面擺設酒席,招呼客人開懷暢飲。此時月亮像剛剛磨過的銅鏡,光潔明亮,山巒重新整理了容妝,湖水重新整洗面目。原來慢慢喝酒、曼聲歌唱的人出來了,隱藏樹蔭下的人也出來了,我們這批人去和他們打招呼,拉來同席而坐。風雅的朋友來了,出名的歌妓也來了,杯筷安置,歌樂齊發。直到月色灰白清涼,東方即將破曉,客人剛剛散去。我們這些人放船在十裏荷花之間,暢快地安睡,花香飄繞於身邊,清夢非常舒適。 賞析:(輝誠案:波兒棒的專業級賞析!尤其標楷體加粗的地方!) 農曆七月半,正當月圓之際,此時遊湖,本應賞月觀景,文章一開頭卻說「一無可看」,先將題目正面一筆掃倒,接著說「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從反面揭題,選擇一個獨特的視角來抒寫自己的觀感。開頭這閑閑兩句,簡練警切,不落俗套,且直接導出下文。 接著即寫「看七月半之人」。七月半遊湖之人千千萬萬,何能遍看,作者自有手眼,即「以五類看之」。(輝誠案:這是寫作常用的懸疑手法,如我寫「我認為有三種可能」、「我想說說五個看法」,這樣就很容易讓讀者繼續往下看。) 其一,是有身分、有地位的官僚,坐著豪華的大船,擺開豐盛的宴席,奴僕侍奉,演員獻藝,船上燈火通明,聲樂齊鳴,好不氣派。這種人「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即有意自炫而無心賞月,作者一語刺破此輩假冒風雅的嘴臉。 其二,是豪富之家,千金閨秀,攜帶美貌家童,露坐於船上的平臺上,哭哭笑笑,嬌聲嬌氣,左張右望,「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這一類人是乘機玩樂,本不想看月,也不必作出看月的樣子,其有別於第一類者在於不借「看月」之名,雖然庸俗,卻不假冒風雅。 第三類,船上有聲歌,有名妓閑僧隨侍陪遊,可見也非等閒之輩。淺斟低唱,頗有韻致,且「亦看月」,較之「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和「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的前二類人,似乎要風雅一些。作者用了四個「亦」字,正是比較而言。但這一類人雖然「亦看月」,更重要的卻在於「欲人看其看月」,則不免有意做作,其「風雅」也要大打折扣了。 第四類,是一批市井好事之徒,他們與前三類大不同,不坐船,不乘車,衣衫不整,三五成群,在人叢中亂擠亂撞,專揀熱鬧處鑽。他們大呼小叫,旁若無人,甚至假裝酒醉,東倒西歪,手舞足蹈,嘴裏哼著走了調的流行曲調,左顧右盼,洋洋自得。此輩「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無所不看,而「實無一看」。他們以此為樂,什麼雅與俗,統統不在話下。古往今來,大凡在人群簇擁的熱鬧場合都能碰到此輩。作者在此白描傳神。 第五類,是清雅之士。他們坐的是小船,船上還掛著細薄的帷幢,大約是不想露面吧。明淨的几案,通紅的爐火,煮好茶,慢慢地品味,二三好友,絕色佳人,一同賞月,確實雅興不淺。但是他們不想被人看見,有的把小船隱蔽在樹蔭下,有的則悄悄地劃向裏湖,躲避喧鬧的人群。他們在清淨處得以從容看月,而不被別人看見,他們的看月純是興之所至,自然而然,並無做作之態。 作者寫五類人,觀察細緻,描繪生動,各色人等,無不現身紙上,而作者似乎不動聲色,五個「看之」,大有冷眼旁觀之概。然而他的主觀褒貶之情還是從筆下的形象中表現出來了,第一類是假冒風雅的官僚,第二類是無意風雅的豪門,第三類則欲顯風雅而不免做作,第四類是不知風雅為何物的市井好事之徒,第五類是不欲顯其風稚而真正風雅的文人雅客。作者對前二類人顯然嗤之以鼻;對第三類有所肯定,也有所譏刺;對第四類雖然不作肯定,卻似乎欣賞其放蕩中亦有幾分天真;對第五類則顯然引為同調。五類人,依次寫來,如鏡頭推移,聲態各異,境界不同。紛雜的情景再現於筆下,作者並不現身評點,卻於客觀的畫面中分雅俗、寓褒貶,兼有史筆與傳神之妙。 第二段寫杭人遊湖好虛名,湊熱鬧。「已出酉歸,避月如仇」,即喜歡白天遊湖,像怕見仇人一樣躲開月亮。袁中郎在《晚遊六橋待月記》中也批評過杭人只愛白天遊湖,不會選擇時間,白白放過西湖最美的時刻。農曆七月十五之夜,例應游湖,杭人出於好名,則成群結隊而出。西湖在杭州城西,遊湖須經城門,而城門關閉有定時,這一晚就多賞給守門的兵士一些酒錢,好晚些關門。二更以前,湖上人聲樂聲,鬧成一片,「如沸如撼,如魘如囈,如聾如啞」,連下六喻,形容聲音嘈雜,含糊難辨。這一片刺耳的嘈音,破壞了西湖月夜的靜謐氣氛。這是寫聽覺感受的不堪。從視覺一面來說,則「止見篙擊篙,舟觸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連用四個短句,將湖上密密麻麻舟船相觸,肩摩踵接的擁擠狀況形容盡致。擁擠中的人群,哪里還有興致賞月,見到的無非是一張張貼得很近的油汗淋漓的面孔罷了。這與其說是遊湖,不如說是趕市。「少刻興盡」,狂熱的興頭維持不了多久,官老爺們宴席已散,衙役喝道,率先離去。船上的人也紛紛上轎,轎夫還以城門將閉來催促人們上岸,岸上的人也爭先逐隊進城。各色人等作鳥獸散。燈籠火把,排列成行,如閃爍的星星在夜幕中移動消失。真是來也匆匆,去也匆匆,莫名其妙,名為遊湖看月,實與西湖風月毫不相干。這一段插?,回應開頭「西湖七月半,一無可看」的論斷,具體描寫,繳足其意,同時又為下文作鋪墊和反襯。 「吾輩始艤舟近岸」最後一段從前面第三人稱的?述,突然轉為第一人稱的「吾輩」,?述角度變換了,加強了主觀的抒情色彩。「始」字,很可玩味,表示喧鬧嘈雜的場面一告結束,西湖恢復了寧靜安閒的本貌,湖山美景即開始屬於「吾輩」,「吾輩」也就開始登場了。「斷橋石瞪始涼」,這個「始」字,則表示被人踩熱的石階也剛剛退燒(輝誠案:俺覺得這裡寫得真好!),恢復平靜,這是一種外化了的心理感受。「此時月如鏡新磨,山復整妝,湖復靧面」三句,則寫一種嶄新的審美感受,唯「此時」才能有此感受。一窺圓月,如新磨之鏡,清光格外皎潔可愛;湖光山色,如美人重新梳妝打扮,益發顯得容光照人。此時,對景暢懷,與客縱飲,「向之淺斟低唱者出,匿影樹下者亦出。吾輩往通聲氣,拉與同坐」。「淺斟低唱者」即前文所寫之第三類人,大醇小疵,還算有賞月雅興;「匿影樹下者」則為第五類清雅之士。五類人中唯此二者獨留,故與之聲氣相通,有共同語言,拉來同坐。「韻友來,名妓至,杯箸安,竹肉發」,這四個短句,寫相得共賞之樂,節奏歡快,心情亦極歡快。「月色蒼涼,東方將白,客方散去」,寫通宵盤桓,興盡方散,與前文眾人遊湖匆匆聚散恰成對照。興盡而散,卻並不急於回城,而復縱舟,「酣睡於十里荷花之中,香氣拍人,清夢甚愜」。這個富有詩意的結尾,更顯得雅韻流溢,餘香沁人。可見西湖七月半自有其迷人之處,一被俗人點汙,則一無可看;一成為雅人的世界,則處處是詩。作者的審美情趣自然是高雅脫俗的,但也不免傳統文人孤高自賞的毛病。(輝誠案:我認為這是故意這樣寫的,刻意「以俗襯雅」。) 此文寫人物場景,極紛繁複雜,而又極有條理。五類人物,兩種場景,寫來如見其人,如臨其境。其觀察之深人細緻,筆墨之精練老到,確實令人佩服。行文錯綜,富於變化,轉接呼應,均極自然。開頭奇警峭拔,結尾則韻味悠長,全篇運用對比映照,嚴於雅俗之分,而又妙在不作正面按斷。 (輝誠案:這就是要學會的地方,懂得發現題材、剪裁題材、深入細節、佈置結構,張岱的文章對俺的寫作啟發太多太多了!是我的偶像,很重要,所以一說再說!) (如此優秀的賞析來自:底下這些行家之眼) 1.吳功正.古文鑒賞辭典:江蘇文藝出版社,1987:1332-1337 2.陳振鵬 張培恒.古文鑒賞辭典(下):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總1729-1733 3.陸沉,神筆之畫:《西湖七月半》,名作欣賞,2011 4.陸承洛,清高雅潔 雋永別致 ——張岱《西湖七月半》賞析,青蘋果,2005 5.陳振鵬 張培恒.古文鑒賞辭典(下):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2030 (二)閱讀測驗。(俺特地幫偶像出一份考題是也!) 1.下列詞語注音和解釋,何者有誤? (A) 優傒(ㄒㄧ):演員和僕役 / 不衫不幘(ㄗㄜˊ):不穿長衫,不戴頭巾,指放蕩隨便 (B) 擎燎:(ㄑㄧㄥˊ ㄌㄧㄠˋ):舉火把 / 如魘(ㄧㄢˇ)如囈(ㄧˋ):好像這句指在喧嚷中種種怪聲) 夢中驚叫 (C) 列俟(づˋ)岸上:在岸邊排隊等候 /茶鐺(ㄔㄥ) 旋煮:溫茶的鍋子馬上開火煮水 (D) 艤舟(一ˋ):小船如螞蟻一般聚集 / 湖復「靧」(ㄍㄨㄟˋ)面:吹皺 2.下列關於五種人的解釋,何者正確? (A)第一種人是有身分、有地位的官僚「名為看月而實不見月」:即有意自炫而無心賞月,作者一語刺破此輩假冒風雅的嘴臉。 (B)第二種人是豪富之家,千金閨秀「身在月下而實不看月」:這一類人乘機玩樂,本不想看月,也不必作出看月的樣子,有別第一類者在於不借「看月」之名,雖然庸俗,卻不假冒風雅。 (C)第三種人有名妓閑僧隨侍陪遊,可見也非等閒之輩,這一類人雖然「亦看月」,更重要的卻在於「欲人看其看月」,興之所在,一點都不造作,深得作者讚揚 (D)第四類人是一批市井好事之徒,「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無所不看,而「實無一看」。他們以此為樂,什麼雅與俗,統統不在話下 (E) 第五類是清雅之士不想露面,賞月卻不想被人看見,他們在清淨處得以從容看月,而不被別人看見,他們的看月純是興之所至,自然而然,並無做作之態。 2.下列關於文章的詮釋,下列何者正確? (A)文章一開頭說「一無可看」,先將題目正面一筆掃倒,接著說「止可看看七月半之人」,從反面揭題,選擇一個獨特的視角來抒寫自己的觀感,與袁宏道提倡獨抒性靈之說相合。 (B)文中「杭人遊湖,巳出酉歸,避月如仇」與袁宏道說「然杭人遊湖,止午、未、申三時」,意思相近,都是指杭州人不懂得真正欣賞西湖之美 (C)「如沸如撼,如魘如囈,如聾如啞」描寫西湖中元節聲音熱鬧、豐富,用以襯托月夜的美好 (D)「止見篙擊篙,舟觸舟,肩摩肩,面看面而已」描寫西湖湖上、岸上人潮擁擠熱鬧狀況 (E) 「韻友來,名妓至,杯箸安,竹肉發」寫相得共賞之樂,節奏歡快,心情亦極歡快。竹肉發,意指用竹筷夾食鮮肉,興味淋漓。 1.答案:D。詳解:(D) 艤舟(一ˇ):移船停靠岸邊 / 湖復「靧」(ㄏㄨㄟˋ)面:洗臉 2.答案:ABDE。(C)則不免有意做作,其「風雅」也要大打折扣了 3.答案:ABD。(C)連下六喻,形容聲音嘈雜,含糊難辨。刺耳嘈音,破壞了西湖月夜的靜謐氣氛。這是寫聽覺感受的不堪。(E)竹肉發:竹,指管樂器,借代音樂;肉,指歌喉,借代人的歌聲。音樂和歌聲相互出現。 問題三: (一)袁宏道寫西湖也有好的(當然俺的偶像張岱還是贏他的),請看下文(碎碎念一下:請先直接看原文,文言閱讀能力才會變好喔),請問底下文章當中你覺得哪些句子最美?將來你會用在甚麼樣的寫作主題之中?另外,文中最讓你難忘的舉動是甚麼?你覺得為什麼袁哥要這樣做?你曾經做過類似的舉動嗎?將來你會試著做類似的舉動嗎? 袁宏道〈雨後遊六橋記〉 寒食後雨,余曰:「此雨為西湖洗紅,當急與桃花作別,勿滯也。」午霽,偕諸友至第三橋,落花積地寸餘,遊人少,翻以為快。忽騎者白紈而過,光晃衣,鮮麗倍常,諸友白其內者皆去表。少倦,臥地上飲,以面受花,多者浮,少者歌,以為樂。偶艇子出花間,呼之,乃寺僧載茶來者。各啜一杯,蕩舟浩歌而返。 注釋: [1]六橋:在杭州西湖中的蘇堤上。北宋元祐年間,蘇軾知杭州時疏浚西湖,堆泥築堤。堤由南至北橫貫西湖,分西湖為內外兩湖。堤上建橋六座,夾道雜植花柳,成為西湖一景。後人稱此堤為蘇堤。 [3]寒食:節名,在清明的前一天。古人從這一天起三天內不生火做飯,所以叫做寒食。 [4]洗紅:洗去紅妝,這裏比喻雨摧落花。【意謂春雨打落春花】 [5]滯:延留,耽擱。 [6]霽(ㄐㄧˋ):雨後轉睛。 [7]翻:同「反」,反而。 [8]忽騎者白紈而過:忽見穿白綢衫的人騎馬馳過。 [9]光晃衣:綢衣上的白光晃人眼睛。 [10]白其內者:穿著白色內衣的人。去表:脫去外套。【意謂本來穿著白內衣的人】去表:脫去外衣。 [11]以面受花:用臉頰來承接樹上掉下的落花。 [12]多者浮:臉上落花多的人飲酒。浮,飲酒【喝一大碗酒】。 [13]少者歌:臉上落花少的人罰唱歌。 [14]啜(ㄔㄨㄛˋ):喝【小飲一口】。 翻譯: 寒食節過後下了場雨,我說這場雨是為西湖洗卻紅妝,應當馬上去與桃花話別,不要拖延了。午時雨停了,我偕同幾位朋友來到了蘇堤第三橋,被雨打落的花瓣在地上積了一寸多厚,蘇堤遊人很少,我們反而以此而快樂。忽然有穿著白綢衣的騎者騎馬而過,陽光照晃著白衣,加倍鮮豔美麗,朋友中穿著白色內衣的都脫去了外衣。稍稍疲倦的時候,我們坐臥在地上喝酒,用臉頰來承接落花,臉上落花多的人可以飲酒,臉上落花少的人被罰唱歌,作為娛樂。偶見花叢中劃出一條小艇,叫近一看,原來是和尚送茶來了。我們每人小飲一杯茶,就隨著小船高聲唱著歌回去了。 問題四:請看補充教材〈金山夜戲〉(俺超愛這篇的!) (一) 請直接看原文,然後簡單扼要敘述整個故事?想一想如果你是張岱,當時你的心情是怎樣?如果你是老僧,你的心情又是如何? (二) 請解釋以下「空格中句子之意思」,並說明全段主旨: 崇禎二年中秋後一日,余道鎮江往兗,( ),至北固,( )江口。 月光( ),江濤吞吐,露氣吸之,( )為白。余大驚喜,移舟過金山寺,已( )矣,經龍王堂,入大殿,皆漆靜。林下漏月光,疏疏如殘雪(誠案:此二句真美!)。余呼小僕攜戲具,盛張燈火大殿中,唱韓蘄王金山及長江大戰諸劇。鑼鼓喧填,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 ),( )張口,呵欠與笑嚏俱至,徐定睛,視為何許人,以何事何時至,皆不敢問。 劇完( ),解纜過江,山僧至山腳,目送久之,不知是人、是怪、是鬼。 補充:   湖上諸峰,當以飛來為第一。高不餘數十丈,而蒼翠玉立,渴虎奔猊,不足為其怒也。神呼鬼立,不足為其怪也。秋水暮煙,不足為其色也。顛書吳畫,不足為其變幻詰曲也。石上多異木不假土壤,根生石外。前後大小洞四五,窈窕通明,溜乳作花,若刻若鏤。壁間佛像,皆楊禿所為,如美人面上瘢痕,奇醜可厭。余前後登飛來者五,初次與黃道元、方子公同登,單衫短後,直窮蓮花峰頂,每遇一石,無不發狂大叫。次與王聞溪同登。次為陶石簣、周海寧。次為王靜虛、石簣兄弟。次為魯休寧。每遊一次,輒思作一詩,卒不可得。(袁宏道〈飛來峰〉) 語譯: 湖上各峰,當以飛來峰為第一。高度不超過數十丈,但蒼翠如玉般聳立,虎、獅渴奔都不足以形容它的威怒。神仙呼喚和鬼怪站立的姿態,不足以形容它的怪狀。秋天的江水,傍晚的煙霧,不足以形容它的山色。草聖張旭、畫聖吳道子的作品,都比不上它的變幻彎曲。石上有許多奇異的樹木不附著土壤,樹根生長在石外。前後有四、五個大小洞,深遠明亮,白色水流凝結成花,好像雕刻而成。壁間的佛像,都是楊禿所刻,像美人臉上的疤痕,奇醜無比,令人討厭。我前後登上飛來峰五次,初次和黃道元、方子公一同去,穿著單衫後幅較短的衣服,直登上蓮花峰頂,每遇到一個石頭,沒有不發狂大叫的。第二次和王聞溪同去。下一次和陶石簣、周海寧。再下一次和王靜虛、石簣兄弟。再下次和魯休寧。每遊登一次,就想寫一首詩,但終究沒有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