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桂格滴雞精_回文活動 異動公告:因品牌內部審核因素,故得獎名單延後到4/19 16:00後公布,敬請期待!

yagisu

他的寶貝

日期

#Tag

郭子究的回憶山海間的思念

2017年09月02日
公開
32

《音樂與文學的對話》 郭子究的回憶山海間的思念 2007/4/18 | 作者:蔣理容 春朝一去花亂飛, 又是佳節人不歸, 記得當年楊柳青, 長征別離時, 連珠淚和鍼黹繡征衣,繡出同心花一朵, 忘了問歸期。 思歸期,憶歸期,往事多少盡在春閨夢裡, 往事多少, 往事多少在春閨夢裡。 幾度花飛楊柳青, 征人何時歸。 (陳崑、呂佩琳詞) 美麗春天花蕊若開, 乎阮想起伊。 思念親像點點水露, 風吹才知輕。 放袂離,夢中的樹影黑重。 青春美夢,何時會當, 輕鬆來還阮? 思念伊,夢見伊,往事如影飛來阮的身邊。 往事如影, 往事如影飛來阮的身邊。 心愛的人,你之叨位, 怎樣找嘸你? (陳黎 詞 台語版) 一九四八年在東台灣的花蓮,一首充滿了鄉土情懷的纏綿小調,和一闋有如中國北方追憶長征人的閨怨情詩,有了一場美麗的邂逅,隨著許多年花蓮學生的音樂課習唱,輾轉流傳到了海外。 每當遊子的鄉愁揮之不去,這首名為〈回憶〉的少年時熟悉的歌便成為思鄉之苦的良方解藥,在留學生的團體,鄉親聚會中傳唱開來,是海外中國人的「思念之歌」。 一九九六年,年輕的詩人陳黎回溯他的花蓮中學音樂老師郭子究一生足跡,追尋歌曲的源頭,以他譯作無數的文字涵養,加上詩人細密的心,填上了台語歌詞。原味的音,重現了這曲〈回憶〉在地的情,從此,這五十年來堪稱「台灣傳奇」的歌曲譜下了圓滿的終止式。 那一年高齡七十七的作曲者郭子究老師,在花蓮市「全國文藝季」中榮耀的接受來自四面八方的尊崇,無論識或不識,喜愛這首歌的人們從這位平凡的音樂老師身上,感受到不平凡的人生意境。 郭子究先生與早年台灣的音樂教育家有著截然不同的經歷,一九一九年出生於屏東東港,真正的學歷僅有國小畢業。當他從事送貨員時,曾從一位日本客戶的吉他彈奏中,領略了樂音之美,而教會的唱詩班便是他的音樂啟蒙老師了。有一年日本政府指派一個文化劇團巡迴演出到了東港,十七歲的郭子究初見小提琴、薩氏管等西洋樂器,驚為天籟,當下決定隨團當個打雜的小廝以親近音樂。工作之餘,他努力的自修演奏和編曲技巧,也寫作了一些宣傳劇的插曲,受到坊間大眾的歡迎。 二十三歲時到了花蓮,結識企業家林佳興先生,因而影響了他的一生。林先生成立一個「花蓮港音樂研究會」,請郭子究擔任指導老師,於是他便在花蓮定居下來,寫曲、教唱,也編寫視譜教材。 有一次為了講解「附點音符」,在黑板上隨手寫了一段旋律讓學生們練習,大家覺得好聽,郭子究便將它加以潤飾,作成一首完整的曲子,哼唱之際想起少小離家,思親之情不禁油然而生,便以日文題名為〈回憶〉。起初並無歌詞,一九四四年發表時由三絃、揚琴、小提琴、手風琴、鋼琴、吉他等中、西樂器合奏,在「花蓮港音樂研究會」舉辦的第二回藝能演奏會上演出,這算是回憶的台灣首演。 到了一九四八年,郭子究已在花蓮中學任教,邀同事陳崑老師為此曲填詞,國學根基深厚的陳崑將曲子前段寫成一闋古典情詩,配合旋律的起伏轉折,顯得別情依依、思念難了。又隔十七年,一九六五年時,郭子究為了學校合唱團,再將此曲編成合唱曲,後奏部分請聲樂家同事呂佩琳老師依前段繼續填詞。後段呼應前文,更加深了濃情綿延不盡,主題在四個聲部中接續穿梭,「思歸期,憶歸期,幾度花飛楊柳青,征人何時歸?」傳唱中,那略帶歌仔調幽怨旋律,與中國古典雕琢之詞竟有著異調的共鳴! 在四○、五○年代的台灣,本土老師不能用熟悉的日語和台語授課,而從大陸移居太平洋一隅的外省籍老師,絕大多數和本地師生水乳交融相處愉快,他們帶來新鮮的文化活力,在翻譯、作曲、填詞上都有為數頗多的佳作,為這個蕞爾小島注入新生命。 陳黎先生在他為郭老師整理編著的《郭子究合唱曲集》中就曾念起那些來自青島、福建、山東等地的詩書滿懷又富教育愛心的老師們,以他們各自的鄉音,在太平洋彼岸授課、歌唱……這種不協調的協調,自然是一種族群融合…… 此曲集收錄了國語、台語、日語、阿美族語,及五十年來學生視唱的La,La,La,La,譜成新的〈海岸之歌〉,讓一九九九年仙逝的郭老師有著了無遺憾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