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yehouse

花好月圓人長久

花好月圓人長久

哈瑪星風雲2/2

2024年05月05日

★2024-05-05 中南部走走Day3》哈瑪星風雲(相簿

0505-03 港邊傳奇

老師的專長不在建築和文創,老師的專長在「接地氣」~

 

1、2,哈瑪星文龍宮~歪頭神像

文龍宮位於哈瑪星第二船渠與濱海一路之間的巷弄內,即原魚市場東方。

此處在日治時期原為第一碼頭區(濱線碼頭),建有倉庫及鐵路,

後因湊町(鼓山)漁港與魚市場人力需求,吸引大量移民前來,

其中文龍宮附近住戶,多為臺南安平人,有「小安平」之稱。

 

1949 年,軍用物資時發生爆炸事件,唯有懸掛李府天王旗號的船隻逃過一劫。

安平人於1951年奉迎范府千歲、朱府千歲和李天王等,9月創建文龍宮。

文龍宮初建的建築為木造結構的,主要信徒以安平人為主,另有漁船船員,香火頗為鼎盛。

1976 年 10 月重建磚造新廟,坐西朝東。

 

文龍宮以歪頭的朱府千歲最為奇特,

根據廟方表示,老ㄧ輩的說法是重建新廟時,神明托夢給雕刻師,要求刻轉頭的姿態。

>>>根據黑暗界不虔誠猜測:是雕刻師刻錯的藉口......哈哈

 

3~5,鼓山漁港 = 二號船渠

一號船渠在鼓山輪渡站

二號船渠在鼓山漁港(照片位置)

三號船渠在駁二、棧二庫那邊

 

學員發問:駁二,為什麼不是二號船渠?

老師解答:船渠編號是由外(海)而內依序編號。

「駁二」是接駁碼頭第二號倉庫,「駁」意思是卸載貨運,「二」是倉庫編號。

駁二倉庫位於高雄港第三船渠內

《棧貳庫》鼓山區蓬萊路17號

建於1914年,日治時期是存放砂糖、輸運出口的倉庫,

1962年重建後扮演鐵路轉海運的重要角色,

倉庫內並未架設任何支座,規模壯觀之大跨距空間,具有建築史及技術史上之意義,

是全台最大活化老倉庫。

 

《駁二藝術特區》鹽埕區大勇路1號

前身為高雄港倉庫,建於1973年,過去儲放魚粉與砂糖,

隨著產業轉型,一度遭遺忘閒置;

直到2000年高雄市政府因尋找國慶煙火施放地點的機緣下,才讓這些舊倉庫起死回生

主要有三大倉庫群:大勇倉庫群、大義倉庫群和蓬萊倉庫群

 

6,高雄彩色島

看到臨港連棟彩色屋,暗自翻白眼,所以沒拍照~

南部版「正濱漁港」,而正濱漁港仿自義大利威尼斯布拉諾島,

好啦~不是模仿,是致敬...

 

7~9,延繩釣漁船

延繩釣是一種守株待兔的漁業方式,

漁民從經驗裡判斷潮流和天候來決定放繩的位置,

一般延繩長達幾十公里甚至幾百公里,每隔一段距離,延繩有一根支線綁在主線上,魚鉤就在支線上。

遠洋漁船通常會配合放繩機械來作業,而近海小型漁船則完全以人工方式進行。

這種漁法「願者上鉤,不願者回頭」,是世界上最環保的漁法。

延繩釣漁船的特徵:很多GPS定位桿,羅列整齊的魚鈎

延繩釣簡介

延繩釣是一種「守株待兔的漁業方式」,漁民從經驗裡判斷潮流和天候來決定放繩的位置,遠洋漁船通常會配合放繩機械來作業,而近海小型漁船則完全以人工方式進行,要是生疏而手忙腳亂,輕則纏線釣組報銷、重則魚鈎傷人,要確實把幾百枚到幾千枚的銳利魚鈎能夠配合船速不疾不徐的投入海中是需要相當的技術才行呢!

 

有研究顯示,鮪延繩釣的餌料尺寸能夠篩選釣獲魚體,因為鮪魚會依體型不同而分別結群,所以適度的調整魚餌尺寸也能夠避免釣獲經濟價值較低的小型鮪魚也避免資源浪費

 

由於延繩釣漁獲效率相對於網具而言較差,但漁獲物品質較高,在市場上的評價也高,另外混獲幼魚或小型魚的機率也低,也就是說延繩釣漁獲基本上是品質好而數量少,就「永續漁業」的角度而言是值得推廣的。

 

10~12,新濱碼頭

海軍營區、海巡船

 

13,中信造船集團,作業船

中信造船集團,簡稱「中信造船」或「中信」(與中國信託金融控股無任何隸屬關係),

為位於台灣高雄市旗津區的造船企業,目前為台灣民營最大的造船廠,

也是規模僅次於台灣國際造船的第二大造船廠。

製造:

軍方》防空型輕型巡防艦、反潛型輕型巡防艦

政府》海巡署N噸級遠洋巡護船

民用》各式貨輪及拖船

觀光》遊艇

 

14~17,遠眺旗津、前鎮

前鎮加工區~填海造陸

 

18,高雄港區域圖

 

19~21,鼓山魚市場、鼓山輪渡站

已經不是我高中時看到的樣子了~

更不是《風櫃來的人》的場景了~

懷念的是一去不回頭的青春,

而不是當時雜亂無章的街頭。

 

22,漁港散步地圖

0505-04 現流ㄟ

我們在港邊「研究」漁船型式,這排多為延繩釣漁船,但這艘不一樣....

此時,彩色屋裡走出一位先生,說:這船是我的!海釣船(嘩~)

 

老師立刻請益:這是幾噸的?這樣一艘多少錢?

(空船一百多二百萬左右,不包括內裝)

 

愛吃魚的我,好奇寶寶問個不停~問到團員都走遠了....

你自己出海釣魚嗎?你有兒女跟你一起出海嗎?(是,是)

漁夫補充:要有船員證才能出海作業,需向海巡報關

我有搭船出去海釣,海巡會來點名耶~(觀光船是看身份證)

多久出一趟船?(看天候而定)

釣到的魚自己賣?還是交魚販?(交魚市場的魚販)

 

我下次到哈瑪星來找你,看你當天有沒有出海,跟你買「現流ㄟ」

下次你來,我煮魚請你吃~(芳心大樂)

請問貴姓?(洪。你呢?)

我姓葉~我娘家在內惟(好哦,有閒來坐)

 

▲「現流」一詞,「流」是指臺語的「流水」,

意即潮汐,海水在一天內會有兩次的漲潮和退潮,

「一趟流水」便是指一次完整的漲潮或退潮之間,

故而現流魚,便是指漁船在出海後當天內回港販賣,未經冷凍、解凍的魚貨。

 

▲"現流"所指的是自大海裡24小時內捕獲的野生海鮮,

養殖、淡水、進口、冷凍的海鮮通通不能稱為"現流"。

>>>不過,現在人在使用這個名詞上,也沒那麼精準了

0505-05 鼓波街(代天宮、古蹟鬧劇)

1~6,濱海一路88巷(老照片、新公寓)12~32號

《漁民公寓》舊址,老照片說故事

🔖日治時期1935年,官方出資建造的漁民公寓,供日籍船員漁民租住,俗稱「海腳間仔」。

🔖不僅是當時的社會福利設施,也是高雄最早的公寓住宅。

🔖戰後納入國有,政府再以權利金方式承租給臺灣人(漁工=海腳)。

🔖漁民公寓建築本體約在2002年拆除,現址蓋起的大樓可說是哈瑪星最高之一

(葉子註:7層樓,彩色貨櫃屋型式)

🔖現由「西子灣福音之家」管理,提供套房出租。

🔖建築物外牆和內牆都貼有當年的老照片,讓投宿的旅客與一般民眾能夠瞭解漁民公寓的發展始末。

【漁民公寓】

日治時期,漁業經營大多掌控在日本人手裡,他們將鮪釣漁業引進台灣,

哈瑪星做為遠洋鮪釣的重鎮,船員亦多屬來自日本鹿兒島、宮崎、四國等漁民,

船長多住在哨船頭街的宿舍(今哨船街60-62的紅磚二層樓街屋),

船員則居住在哈瑪星漁民公寓(今濱海一路88巷26-30號),俗稱「海腳間仔」。

 

1935年,哈瑪星發生大火,燒毀不少民宅,

由官方出資建造了漁民公寓(アパート,即apart,音譯 : 阿帕抖)提供居住,共計24戶,

為通風採光良好的現代集合住宅,也有共用的衛浴及儲存漁具空間,便宜出租給漁民,

不僅是當時的社會福利設施,也是高雄最早的公寓住宅。

木造樓房前的水泥與磚造平屋頂設計,用來儲存漁具和漁網的場所。

 

公寓戰後納入國有,政府再以權利金方式承租給臺灣人(漁工=海腳),

權利金繳交至前市長蘇南成任內時,蘇前市長允諾住戶可不用再繳納,

直到市府決定收回時,則每戶發放補償金。

 

漁民公寓建築本體約在2002年拆除,現址蓋起的大樓可說是哈瑪星最高之一(葉子註:7層樓,彩色貨櫃屋型式),西子灣5777電商文創會館進駐,現為「西子灣福音之家」。

提供套房出租,建築物外牆和內牆都貼有當年的老照片,讓投宿的旅客與一般民眾能夠瞭解漁民公寓的發展始末。

資料來源:國家文化記憶庫

 

7、8,懷舊的街景及老宅

 

8~17,哈瑪星代天宮:鼓波街27號

>>>廣場前的石獅金獅(狛犬?)讓我矇了~

>>>正殿前的石獅是典型的南方獅,和藹可親

>>>當天廟方有採訪錄影活動,不便開放參觀,有點可惜~

✔日治時期,高雄市第一代市役所(市政府)所在地。

✔二戰期間,遭美軍空襲炸毀,成為居民口中的垃圾地。

✔1949年,來自台南北門蚵寮村的移民,募款購下此地,籌建代天宮。

✔當時募款基金部分來自「魚肚款」~販售魚肚的錢捐作為蓋廟基金。

✔廟宇建築雄偉莊嚴,內部雕梁畫棟,由名匠共同打造~

✔擁有潘麗水壁畫、油漆畫、泥塑、浮雕、擂金、彩繪、梁坊畫等各種創作,有「潘麗水的彩繪博物館」之稱。

✔三川殿左右的水族斗抱雕刻精美,刻有蟹類、鱟、章魚、目賊仔、龍蝦、螺類、海龜等十幾種海洋生物,極富趣味,與一般的獅座不同,呼應到曾經是高雄遠洋漁業重鎮的哈瑪星,具有十足的地方性特色!鱟(音似台語:孝)和章魚擺一起有“彰顯孝道”的典故。

【哈瑪星代天宮】

哈瑪星因日治時代築港工程及填海造陸形成現代化新市鎮,

吸引大量澎湖、臺南北門等移民前來,

其中臺南北門人多從事牛車工、搬運工、魚行工、漁業等。

 

1920年,打狗更名為高雄,並在哈瑪星設立了郡役所與街役場(代天宮現址)

1924~1939年,高雄街升格為高雄市,郡役所→市役所(第一代市役所)

1944年,改建為雙葉國民學校。1945年遭受美軍轟炸,只剩下斷垣殘壁。

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30年代自台南北門蚵寮村移入哈瑪星的居民,募款購買湊町舊市役所的土地建立代天宮(1951)。

2019年,由於建築老舊,進行大規模修繕工程。

 

【潘麗水】(1914年—1995年4月8日)

台灣台南市人,知名廟宇畫師,人稱「麗水師」。

曾入選第五屆台灣日治時代「台灣美展」、與中華民國教育部民族藝術薪傳獎。

 

青年時期逢台灣日治時期,廣告勃興,曾轉行做過廣告看板繪製。

二次大戰之後,潘麗水又開始從事廟宇繪畫,這時期他的畫風受華北派建築彩繪影響,從門神的風格改為漢朝衣服就可看出,於是南北畫風兼容,畫藝日臻成熟的潘麗水逐漸在台灣廟宇建築界中闖出了名聲。

 

他的畫作目前仍保留在許多廟宇中,包括 大龍峒保安宮、大甲鎮瀾宮、台灣府城隍廟、台南法華寺、南鯤鯓代天府、哈瑪星代天宮、高雄三鳳宮......等。

 

1973年他在【大龍峒保安宮】正殿迴廊完成的七幅壁畫被視為其經典之作。

大龍峒保安宮曾邀請澳洲壁畫修復專家清洗修復。

 

【三鳳宮】也保存被譽為「潘麗水門神彩繪最高顛峰」的作品。

 

而根據行政院文建會會勘,【高雄哈瑪星代天宮】擁有潘麗水壁畫、油漆畫、泥塑、浮雕、擂金、彩繪、梁坊畫等各種創作,集合了許多潘麗水的作品。

 

18,柯診所(漁民診所):臨海二路35號

👉1952年開始執業的「柯醫院」,院長柯天上是旗山人,臺大醫學系畢業。

👉1966年開始在鼓山執業,柯醫院當時是大高雄僅有的五家勞保醫院之一。

👉1960年代,高雄漁會推展遠洋漁業,船員在出港前,必定來這裡割盲腸。

👉柯醫師最高記錄是一天開 58檯的割盲腸手術,因此有「柯一刀」之稱。

👉台語 柯、割同音(念作 卦)

👉現仍執業中

 

19,打狗第一小學校:臨海二路50號(老照片)

高雄市最成立的小學:1898年「打狗公學校」

今之旗津國小(1968年改名),供台灣人子弟就學。

 

第一所尋常小學校:1907年「打狗尋常高等小學校」,

專收日本人高級官員及殷商之子女(台籍通日語者),為當時知名貴族子弟學校。

1913(大正二)年,遷至現址,即今之鼓山國小(1945年更名)

1950-1960年代,隨著近海、遠洋漁業的日趨發達,外來人口不斷湧入哈瑪星,鼓山國小學生人數達到巔峰。

 

20~24,四海之家史蹟紀念公園:鼓波街49、51、53號

>>>老師對這個紀念公園的設立,持不以為然的觀點,

可能也代表部份又高又雄的高雄人心聲~

A.不夠老,怎麼能列為古蹟

B.佔用鼓山國小校地,本就是違建

C.花大錢建兩面馬賽克壁畫牆,浪費

 

>>>我的看法

a,古蹟/歷史建物,很容易「被失火」和「不小心被拆錯」

b,好奇那些檜木建材,哪裡去了?應該要追究的呀~

比起歷史建物被拆,更惋惜檜木下落不明、、、

c,前天剛看《顏水龍特展》,覺得這兩片馬賽克拼貼,好美啊~

 

〈四海之家〉原來是一間旅店,建於1958年,建築以檜木作為建材,

樣式則融合日式屋舍和中國宮廷式水池與龍牆。

2005年被評為歷史建築後,連夜被「鼓山國小」校方拆除。

業主重振興的女兒董玲娥(當年已72歲)多年的奔波爭取下,

2010年在原址重建「四海之家歷史建築紀念公園」

【四海之家旅舍】

四海之家係落成於1958年的老旅館,為當時哈瑪星規模最大的旅社

曾經成為先總統蔣中正隨扈人員下榻的地方,也是許多入港漁工的落腳處。

後於2005年,在被列入歷史建築之際,遭鼓山國小強制拆除,

經搶救後僅有龍牆、水池、大門等構件保留,規劃成為「四海之家歷史建築紀念公園」。

 

25,路線圖

0505-06 印象中的哈瑪星

小時候對哈瑪星的印象,來自大人口中~

中元節「哈瑪星大廟」普渡,晚上全庄辦流水席,

路過的行人、機車騎士一定被盛情邀請坐吃辦桌,

若有不從,主人可是會生氣的唷~

 

當地人咸信,財神爺(或是有道行的好兄弟)會喬裝成百姓,測試人們是否樂善好施?!

有吃有保庇,「寧可錯吃一百,不可放過一神」🤣🤣🤣

0505-07 樓梯腳:登山街34-1號

路過未停留,只有我好奇匆匆拍照快閃。

店名直白,真的就位於「樓梯腳」

這樣的店賣什麼呢?(答案在照片中)

中午十一點半大門緊閉,歇業了嗎?

 

解答》

賣什麼?老宅,平價義大利麵、鍋燒意麵、輕食

營業時間:17:30~20:30(很適合我的營業時段😄)

★google評論裡有很多照片,看起來是有趣的老屋,想去~

0505-08 高雄武德殿》登山街36號

走讀的後半段以「看建築」為主,

我被台北幾位建築系出身的走讀老師寵壞,

總覺得外星人老師沒講到精髓,

不禁想像:如果鄭勝吉老師怎麼講?如果林清志老師怎麼看?

 

🗡️武德殿發源於日本的警察系統,是練習武道的場所,之後再擴展到城市與學校。

🗡️武德殿建築兼具有「佛寺」、「宮殿」、「神社」三類建築之空間元素,並加入武術活動之使用機能。

🗡️1924年,於〈湊町四丁目〉完工,即今鼓山區登山街36號,為日式磚造建築。

🗡️其建築內部主要分兩大部份,東邊為學習劍道區,西邊則是學習柔道區。

🗡️柱面上有「箭形」及「靶形」浮雕,也隱喻了武德殿之原始傳統武藝活動。

🗡️現由「財團法人高雄市劍道文化促進會」使用,為本市第一座非營利古蹟委外案例

>>>剛好遇到小朋友在上劍道課🤗

👍全台第一座以原始功能再利用之古蹟。

 

武德殿未整修前原為陰暗、破舊、違建戶佔用的空間,

民國92年文化局即積極進行整修。

>>>難怪我以前不知道這裡有座武德殿

 

1~3,登山階梯

4~6,建築外觀,箭與靶的浮雕

7、8,小朋友正在上劍道課(不便入內)

9,造型特殊的石燈籠

10、11,鳳凰木的身世,樹醫生及團隊

0505-09 原愛國婦人會》登山街28號

中午 11:30 高雄熱力逼人,正好躲進展場吹冷氣。

老師說:花很多錢修復,卻沒什麼人來看,冷氣開這麼強,很浪費電。

同行二位學員表示認同......

我只能心想:價值觀不同。

我喜歡正在展出的「美力年代Ⅱ」開啟身體和自然的山海對話

可惜展期只到今年6/10

 

沿革

1920年,高雄婦人會,由當時高雄州知事(地方首長)夫人富島巴子擔任會長

1923年,原會館改名「愛國婦人會館」,接受各機關租用。

1938年,改建,樓上全改為沐浴場及寢室,樓下改為食堂與撞球場,作為招待官兵空間。

1941年,將二樓婦人會館改為「海軍慰安所」,借給海軍使用。

1945年,戰後作為〈中華民國紅十字會高雄分會附設紅十字育幼中心〉使用。

2018年~2021年,修復完成,恢復興建初始二層樓空間原貌。

現為「美力年代」展場

 

外觀特徵

主要結構構材為「承重磚牆」,這是最顯眼的建築特色。

外觀為西洋樣式,是目前臺灣保存極為少數的日治時期「仿亞當式樣」紅磚造建築。

洗石子牆面以蛋鏢飾為圖案

 

1~8,建築之內外

  • 老師帶我們來「吹冷氣」
  • 少見的窄幅紅磚
  • 一樓的磨石子地,部份以紅十字圖樣裝飾
  • 二樓米字氣窗,日本時化洋風建築常見的形式

9~11,使用沿革

  • 曾為台灣博覽會的展場之一

12~15,與展覽互動

  • 「美力年代Ⅱ」開啟身體和自然的山海對話
  • 我的身體,是一座山、是一片海~當代女性創作 X 身體地圖發現
  • 風在柴山散步💚
  • 最愛這種可以入內體驗的展了~

建築及沿革詳介:💜【202208打狗記事】原愛國婦人會館 重啟跨世紀的美力年代 

亞當式建築風格

    指西元1760至1790年風行於大不列顛的風格,

    因蘇格蘭建築師羅伯斯.亞當(西元1728-1792年)而得名。

    受到赫庫蘭尼姆和龐貝古城發掘的影響,

    亞當風格具有樸實典雅的古典形式、對稱性、細節與幾何精確度。

0505-10 高雄金融第一街

位處舊打狗駅前的歷史建築「舊三和銀行」、「哈瑪星貿易商大樓」,

日治時期屬於新濱町,整個街廓有「高雄金融第一街」的美稱。

 

🈴 老建物修復|🔄原歷史位址

 

🔄1,湊町市場→鼓山第一公有零售市場》延平街87-13號

日本於1912年填海造陸的第一新市街「哈瑪星」完工後所設立

打狗市第一個現代化菜市場

居民稱之為「哈瑪星菜市仔」

>>>哈瑪星有很多個「高雄現代化的第一」👍

 

2,隨手拍,單純覺得~難得還沒改建而外觀尚完好的二層樓舊宅(臨海二路25號)

查實價登錄,屋齡88年,2樓透天

 

🔄3,打狗郵便局→高雄郵便局(高雄州總局)→高雄鼓山郵局》臨海二路17號

高雄市第一個現代化郵局

1895年日本人於旗後的「街仔路」設野戰郵便局

1896年改為「打狗郵便局」

1913年遷至〈湊町一丁目〉新建洋樓,即哈瑪星臨海二路17號

1920年打狗郵便局改稱為「高雄郵便局」

二戰時遭空襲炸毀

 

🈴4,第一代高雄郡役所→高雄州警察署→永光行》臨海二路18號(民宅不開放)

本地址最早為「第一代高雄郡役所」(第二代遷至代天宮)

後為「高雄警察署廳舍」,建有二樓高的西洋式瞭望台,於1934年完工。

二次大戰末期遭美軍炸毀警察署屋頂部分,後由永光行(貿易公司)所購得,

在其細心整理復建後,除玄關外,大部份仍保留其原有外觀(只少了黑瓦屋頂和老虎窗),

為哈瑪星社區極具古味之建築。

 

🈴5、6,山形屋書店→壹貳樓古蹟餐廳》臨海三路14號

山形屋的紅磚造建築物完工於1920年,書店在日本統治結束後關閉,建築產權歸鐵路局。

位於臨海一路與臨海三路的交叉口上

目前稱「山形屋」的建物實際上是原山形屋與兩旁同類建築物的組合

 

🈴7~11,舊三和銀行高雄支店→(戰後)新濱派出所→新濱・駅前》臨海三路7號

依文獻記載本建築於日大正10年(1921)即存在

天井(天花板)以竹筋夾泥的方式構成

1946年7月三和銀行併入臺灣銀行

2020年修復,以銀行咖啡廳形式提供民眾參訪,👉想去👉日式懷舊風格的人文咖啡館

 

🔄🈴12~15,春田館→(戰後)難民收容所→哈瑪星貿易商大樓→春田茶室/冰亭》臨海三路5號

現址最早為1907年的高級連鎖大旅館「春田館」

春田館二戰時被炸毀,戰後原址新建目前這棟4層樓建築,曾是哈瑪星最高的建築物,其後曾作為難民收容所。

1963年由高雄市進出口同業公會買下,變身成為〈貿易商大樓〉

2014年隨著同業公會的搬遷閒置,面臨拆除的命運

2018年修復完成,委由民間廠商經營〈春田茶室、冰亭、文創商品〉(暫停營業)

 

16,驕陽下走路地圖 

0505-11 故事的起點與終點

看不過癮的《舊打狗驛故事館》下次再來~

用了四個小時,將哈瑪星走一圈,意猶未盡...

我的古蹟咖啡沒喝到耶))))

 

1,高雄港站貨運辦公室

2,台鐵人低調個性賣週邊

3~6,卡式車票及車票櫃~櫃台帥哥為我講解「印製車票流程」

    人工售票時代,每個車站都必須儲存各種不同起迄站組合的名片式車票。

    名片式車票是國際標準規格(長30.9 mm,寬57.1 mm),整齊地放在【票格】中,

    發售時從最下面一枚抽出,用【軋日機】打上日期,

    背面加蓋【車次座號戳】,填寫座位就大功告成。

7,「响燉」保管筒~聽老師講解响燉的作用,覺得不可思議

    【響燉】是一種使用於鐵道的聲音號誌,

    外形是半圓形的鐵筒,內藏火藥,底部裝有鋅鉛片,

    使用時扣在鐵軌上,當火車壓過時會發生爆炸,發出聲響與冒出白煙以警示火車駕駛。 

    發生行車事故、特殊天候或任何有必要提醒列車及時停車的情況下,

    被安裝在特定的鐵道路段上,用來提醒火車駕駛,前方發生有特殊事故,請減速煞車。

8,沒帶集章簿,只能用拍照方式“集章”

9~11,高雄臨港線路線圖

    在站長室內的這幅路線圖,記載了高雄臨港線全盛時期的路線分佈,

    除了畫出第一臨港線及第二臨港線,沿途各個工廠的專用線也詳細繪製。

    1990年代以前的戒嚴時期,鐵路站場是國防重要設施,

    不僅禁止攝影、測繪,連路線圖、運行圖都是軍事機密,

    尤其高雄港站還有往返外島的軍運,所以站長室內的路線圖和統計表

    平常都以布簾遮蓋,以防機密外洩

12,google map 哈瑪星區域圖

    🌿初期日本人生活區域:登山街~臨海二路之間的狹長陸地

    🌿臨海一、二路~濱海一、二路圍起來的區塊,即高雄港築港利用淤泥填海造陸而形成。

    🌿西子灣隧道,原來的功能是防空洞!這次走讀才知道~

0505-12 娘家快閃

1、2,內惟國小旁的公寓(路邊停車格)

3,內惟市場壽司阿婆的黑輪~王子指定之晚餐

4,娘家附近巷子裡的一口小肉圓~帶回新竹當宵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