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寶爬爬搬搬趣味競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場賽事!熱烈報名中~

咨誼媽咪~

草莓血管瘤

2005年11月14日
草莓樣血管瘤是最常見的血管瘤,每一百位嬰兒約有2位有此血管瘤,它是一種不成熟的血管過度增生的現象。臨床呈現草莓樣不規則表面凸出於皮膚表面,這種深紅色良性腫瘤,病灶通常約2到5公分,也有少數可大到數十公分。常於一出生或出生一、二個月內出現,在最初的6到9個月內是生長期,病灶慢慢增大,可增加至原來的2到3倍大。6個月到一歲左右,病灶穩定,維持同樣大小,然後開始自動退化、吸收。
草莓樣血管瘤開始退化的先兆,可觀察到整個血管瘤的顏色由紅色轉變成淡紅,腫瘤變軟,中心部位開始呈灰色,而往四周漸進纖維化,最後血管瘤變軟、變平,大都不會留下疤痕,但有些會殘留擴張的血管和稍微變皺萎縮的表皮。草莓狀血管瘤退化速度通常很緩慢,約有一半於5歲時,病灶完全吸收、消失。有90%在8歲或9歲完全退縮,而且多半不會留下任何痕跡。根據這些經驗,大多數醫師建議,對於新生兒的草莓樣血管瘤採取觀察的態度。除非長在特殊部位,如眼瞼、鼻子或嘴巴附近,會妨害身體機能運作的血管瘤,才需要做積極性的治療。
草莓樣血管瘤的治療方式很多,不同醫師可能採取不同的治療方法。外科手術切除、局部注射硬化用或放射線治療都曾被採用,但是效果不彰。而乾冰冷凍治療是較被常採用的方法,但是冷凍治療會使病灶有短暫的糜爛,而且需經過多次療程,雖有相當程度療效,但是最終在美觀上的效果多半不如自動退化的病灶來得令人滿意。因此還是建議父母,先瞭解草莓狀血管瘤的自然演變過程,仔細觀察病灶,別急著治療,通常可以預期癒後相當良好。 而真正需要積極治療的情形,如血管瘤長在眼瞼大到蓋住眼睛,影響視力發展,造成弱視,或長在鼻孔附近阻礙正常呼吸,長在唇部影響餵乳等妨害機能運作的血管瘤,可以短暫給予口服類固醇,使快速生長的血管瘤停止生長,甚至加速它的退縮。但是此口服藥長期的一再重覆使用,會引起一些嚴重副作用,所以必須在有經驗的專科醫師診療下謹慎使用。有些血管瘤長在外陰部或對磨部位,容易造成表面潰爛,引起細菌感染也須特別注意,免得日後留下明顯的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