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號外!BabyRun運動會!比賽場次已公布,快來查看寶貝的比賽場次吧!

堡主媽咪

耐心陪伴bobo度過學步期

2007年12月13日
許多家中有學步兒的爸媽必苦笑說過,「他出來後,你會懷念他在肚子裡的時候;他會爬之後,你會懷念他剛出生的時候;他會走之後,你會覺得只是會爬的時光真是不錯!」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副教授鍾志從表示,有一半的bobo會在1歲左右開始行走,開始生命裡的學步期,也讓大人開始進入緊張狀態:擔心他亂開抽屜、爬桌子摔下、碰觸插頭孔等,許多出奇不意的事會陸續發生。

1∼3歲•人生第一個叛逆期

鍾志從指出,1歲之後,bobo開始經歷「人生第一個反抗期」,此時不僅擁有永無止境的好奇,世界處處是新奇,不斷探索的欲望正在蠢動。藉著探索,使他更了解自己和環境,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有辦法做到哪些事?最明顯,也最讓爸媽頭疼的就是他的反抗行為,bobo藉著反抗行為,證明自己是獨立的個體。

發展心理學中,喜歡將這時期和青少年期相提並論,因為學步期是嬰兒轉為兒童的過渡期,就好像青少年期是從兒童轉為成年期的一個過程,這2個過渡期都很辛苦,既想獨立,卻又渴望保持依賴的狀態,充滿矛盾,不但孩子過得辛苦,爸媽也面臨許多狀況,片刻不得閒。


追求自主又渴望依賴

生命中發展最快速的時期就是學步期,短短2年,一個人學會走路、學會說話、學習分辨人我、好惡……人生許多基本生活能力,都是在這段時間內養成。短時間內要學會這麼多事物,來不及消化吸收,又得面對新事物。也因此,這個時期的孩子,發現世界比他想像的更大、更複雜,而容易產生挫折和害怕,進而渴望父母給予更多的關愛。


總是在拒絕


每個bobo幾乎都有一段時間很喜歡做「把東西掉地上讓爸媽撿」的事,一直重複,並且樂此不疲。她笑著說:「這時候爸媽要很高興,表示孩子開始跟環境互動,有自己的意見,並學習控制環境,要長大了!」

此外,大部分的孩子很喜歡說「不要」,鍾志從提醒,這對他建立自我意識有非常重要的功用,因為當自己的要求受到限制或禁止時,要如何堅持「不要」的念頭,以及說出「好」或接受別人的意見,都是相當寶貴的學習經驗。當然,如果bobo遇到什麼事都拒絕,稍有不如意就生氣,也會惹得爸媽肝火跟著上升。

她認為,有些時候bobo的情緒是因為不了解情況,或是感到挫折而焦躁,爸媽千萬不要跟著生氣,要很有耐心,好好跟他說,先同理他的心情,再告訴他你的想法,例如:「你是不是好想出去玩?可是媽媽已經煮完飯了,我們把飯吃完才出去玩。」當他知道你沒有因為他的拒絕或行為而生氣,也看到了你的善意,就會試著去理解你的話。


需要規範和指引


孩子此時很需要父母的引導,所以給予明確規範很重要,沒有限制的自由,不安全也不健康,非但不會給孩子快樂,反而讓他感到茫然與心慌。

而且,這時候的孩子就像一塊海綿,吸收力極佳,同時渴望秩序感,這正是為他建立生活常規的關鍵期。父母必須明確、具體地告訴他,如衣服如何穿、鞋子怎麼擺,並徹底執行,更重要的是大人要以身作則,成為他學習的對象。良好生活習慣的養成很容易,而且讓孩子很有成就感。


凡事要自己來


為了追求獨立自主,孩子可能會有一些危險動作:堅持自己過馬路、自己喝熱湯、拿剪刀剪紙等。鍾志從認為,這都是bobo學習自律與自控的表現,在安全沒問題的情況下,告訴他應該注意的事,然後放手讓他自己嘗試,有些難度太高的任務,是他的能力所不及,就先幫他,再慢慢放手,有耐心地教他正確完成任務的方式。

她說,根據心理學家艾瑞克森(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學步兒正是發展自主的年齡,若在發展過程中一直被否定,則會成為對事情都感到羞怯懷疑的人。鍾志從提醒父母,就尊重他追求獨立,凡事要嘗試的心情,若真的遇到bobo很「盧」時,也不要真的動怒,你的怒氣只會造成孩子害怕,讓他更缺少安全感。

她進一步補充,孩子的反抗常常讓父母不舒服,但是「當父母是一門藝術」,每對父母的教養方式和每個孩子的天生氣質,都會激發出很不一樣的火花。


建立友善的居家環境

當bobo開始會走路,並且能夠自由運用雙手拿東西,彷彿就離危險更近了,為了顧及孩子的安全,爸媽常常會在孩子接近危險物品,或是爬上爬下時,忍不住大聲嚇止,如此一來,不但讓孩子喪失許多探索經驗,也容易帶給他挫折的感受。鍾志從建議,或許可以從改變家中擺設做起,建立友善的居家環境,為bobo創造一個探索天堂!


檢視容易造成危險的地方


學走路的bobo會遇到許多危險,需要爸媽在居家環境的安全把關上多費心。當孩子開始在家中四處亂走,就要趕緊檢查以下3部分:

•陽台或窗台:

一旦bobo開始隨處走動,會有往高處探索的欲望,若家中陽台或窗戶沒有圍欄或陽台欄杆的高度在85公分以下、欄杆間隔在10公分以上,都容易導致危險。

•家中擺設物:

家中擺設物的位置不應妨礙bobo學習行走,爸媽應將具危險性的物品放在bobo拿不到的高處,並且留意家具中是否有尖銳的角,應事先防範避免因碰撞而受傷。

•門窗:

bobo容易在開關門時發生夾傷,使用門防夾軟墊避免危險是不錯的選擇;至於窗簾,過去曾發生bobo被繩子纏繞造成窒息的危險,也須留意,繩子應捲起至bobo搆不著的高度。


為孩子創造友善生活空間

鍾志從強調,為孩子改善居家空間,不僅僅是安全的考量,更是帶給bobo一個可以學習、施展能力的場所。居家環境不妨從以下改變。

• 客廳:

放一組適合bobo的小桌椅。

• 飯廳:

放一個bobo能夠以幫忙準備食物或用餐的小桌子。

• 廚房:

準備bobo踏上去可搆到水槽的凳子或梯子,要注意穩定度以避免滑倒。

• 廁所:

準備專屬bobo的小馬桶,以及方便bobo自己上廁所的小板凳。

• 浴室:

洗手檯旁放一個矮櫃,放bobo的盥洗用具,讓他能拿到牙刷自行刷牙。

• 臥室:

擺放矮床,讓他能自由上下床;櫃子也要是他能搆得到的高度。

• 陽台:

高度適合bobo的晾衣架,讓他幫忙洗完抹布後可以自己晾,不小心打翻水,也很方便拿到抹布擦水漬。


友善的居家環境讓孩子有參與家庭生活的機會,會感覺自己真的是家中的一份子。為了讓他也能幫忙家事,她建議父母,將許多看似複雜的動作,分解成許多細微、簡易的步驟,帶著bobo一步一步做。不要以為孩子還小,只要給予真正的信賴,加上適當的教導,不到2歲的孩子也會幫忙切小黃瓜、剝水煮蛋蛋殼、擦桌子等,或許做得不夠好,卻都是他們學習獨立、學習解決問題的重要關鍵!


【2007年12月號bobo小天才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