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寶娃媽

漸進式培養幼兒口腔衛生習慣

2005年04月07日
林口長庚醫院顱顏兒童牙科主治醫師 陳翊綾

所謂口腔衛生習慣並不單指刷牙,而是包括了所有的口腔清潔工作。習慣的養成是長期的,所以我們要依不同的階段,以漸進的方式讓小朋友習慣與接受。

嬰兒期 :
嬰兒出生後雖沒有牙齒,但口腔黏膜與舌背均有細菌與微生物的附著,所以此時父母應時以溼紗布、棉棒沾白開水清潔嬰兒口腔,避免口內細菌的伺機感染。六個月大左右第一顆乳門齒萌出後,此時父母仍可用溼紗布、小毛巾、棉棒、或指套型牙刷,在每日固定的時間沾白開水,以邊玩邊刷的刷牙遊戲,讓小朋友學習這是每天定時需進行的事。
同樣的睡前含奶嘴或含著奶瓶入睡的習慣則千萬不要養成,因為牙齒長期泡在口內發酵的牛奶中,細菌大量的繁殖產生很酸的環境,很容易造成濔漫性的奶瓶性齲齒。所以睡前喝牛奶應提前約30分鐘,刷牙後,再由父母哄他入睡。

幼兒期:
週歲後小朋友的乳臼齒將開始萌發,只靠紗布或指套型牙刷已不足夠。父母應替小朋友選購軟毛、小頭的幼兒牙刷。此時刷牙只需沾白開水刷,牙膏的使用暫時不需要,因為牙齒清潔的成效,在於刷牙的徹底與否而非牙膏的有無。同時父母可用膝對膝的姿勢固定小朋友,避免他亂動掙扎或追著他跑。
一歲半到二歲左右的小朋友很有模仿的能力,所以父母刷牙時,不妨也讓小朋友自己拿牙刷刷牙。但父母仍應於刷牙完畢後,告訴他要檢查再看一下,利用此時替他重新徹底的刷乾淨,並要用牙線清潔,去除牙縫間的牙菌斑。


學齡前:
在三足歲以前二十顆乳齒將全部萌發,此階段的小朋友有一定的溝通與理解能力,所以在此時要灌輸他牙齒保健的重要性。同時幼稚園期的小朋友會在意別人的稱讚與愛美,所以適時鼓勵與稱讚,有助於加強小朋友做口腔清潔的動機。刷牙已是他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但習慣的持續則需要他人的幫助。

學齡期:
此時開始進入混合齒列期,恆牙陸續的萌發,小孩可開始學習貝氏刷牙法刷牙。由於有較多的課業與娛樂讓他們分心,所以雖可將口腔清潔的工作交給小朋友,但父母必須以監督的立場,確實檢查清潔的成效,避免小朋友虛應了事,有刷沒有到。如能確實執行,那麼小朋友長大後,必會很感謝父母讓他養成了良好的口腔清潔習慣。

養成良好的刷牙習慣,固然可以大大降低齲齒的機率,但要擁有健康的牙齒,仍需配合飲食的控制與定期的牙科檢查。幼兒在六個月大長牙後,就應該定期每半年做一次牙科的檢查,使齲齒預防的效果發揮到最大。同時也可技巧的對於小朋友的努力給予正面的評價與肯定,使他們能更樂於配合執行,如此一來,您家的寶貝要擁有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與健康的牙齒並不太難。





(取材自父母親月刊)